不支持Flash

老牧童 马兰山上唱牧歌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28日15:38 桂龙新闻网-玉林日报

  在福绵管理区樟木镇龙前村采访,杨辉给记者讲述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小利自然村的年轻人大都外出打工,剩下的便是“空巢老人”。他们自己找乐,在乐中找钱,自己买牛养。白天把牛赶上山去,然后便聚在一起谈古论今,说着笑话,唱着山歌。15个老人天天讲故事,下着棋,唱山歌打发时光,别有一番情趣。

  子女远行谋生

  老人自找活干

  小利村自然屯老人闲着无事,相约买牛养,做起当年的放牛郎。一年一头母牛产一个牛仔,收入1500至2000元。他们利用山上丰富的牧草,有的养3至4头,多的养8头10头。为了容易找牛,老人想出一个法子,在牛脖子系上一个铃铛,牛走到哪里,铃铛便会发出响声,不愁找不着牛。于是老人们便放心围在马兰山下的地坪旁边的一棵古树下,闲谈聊天,享受自己的快乐。如今,马兰山上到处听到牛铃声、歌声、欢乐声。

  一位老人说,他们是自己愿这样做的。老人看牛,可以寻找当年当牧童的情趣。一可解闷,二可闲聊,三可增加一点收入。养牛比养猪好,一头母牛,一年产一条牛崽卖出,多养多得,何乐而不为。他们天天如此,有着他们说不完的知心话,谈不完的今古传奇和天下大事,诉说着各人的家庭琐事。有的儿女不让老人养牛。可他们不,他们愿意做,要年轻人就少管点闲事。

  龙前村老年看牛郎的存在已有10多年的历史了,其他自然村的老人也照着这样做。目前,整个龙前村有30多老人上山养牛,已养牛210多头。如果哪一个老人病了,来不了,他们便会去帮他把牛赶上山,赶回家。他们天天在优美旋律的牛铃声中,过着幸福快乐的晚年生活,成了农村老人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马兰山上唱牧歌

  唱得牛群抬头听

  15个小利村的老人把牛群赶上山上后,大家围坐在地坪旁边的古树下聊天说笑,谈论着国事、家事、村事。中午饿了,便聚在一起吃带来的午饭,饭后在石头凳子上小憩,有的在下“三棋”、“炮棋”、“象棋”。棋局相争,互不服气。老人孩子气,真是乐死人。村党支部书记杨辉告诉记者,一天他上山看望这群老牧童,还听到他们在对唱山歌。杨大伯:“想吃桃子口难开,想问情妹来不来。”李大伯:“风不吹树树不摆,男不招手妹不来……”

  大家听着情歌,个个咧开嘴巴笑。牛儿也抬起头来听歌,不时嗷嗷叫起来。时代变了,村民富了,怎不叫老牧童唱起来呢。

  老人当牛郎找乐趣,这在樟木镇是件新鲜事。有的子女不准老人上山放牛,可老人就是不听。杨辉的叔父杨永海今年76岁,子女见他年纪大了不准他看牛,子女怕人家笑话说子女不孝顺老人。杨永海对子女说:“只要我开心就行了,管人家怎么说。”他看了4头母牛,叫来兽医给母牛实施人工授精,一年卖4条牛崽,得近万元。老人在一起每天有说有笑,开开心心,还有丰厚的经济回报。

  来源:玉林日报

  责编:李晓花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