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北大学生设粉丝团追捧教授 力推其当选十佳教师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29日09:51 青年周末
北大学生设粉丝团追捧教授力推其当选十佳教师
戴锦华老师

  ◎文/本报记者 马军

  主动请缨,花20多天时间为她拍DV;

  贴海报,做徽章,像“超女”选秀一样,为她在校园内摇旗呐喊;

  不仅上她的课,还要到市面上搜刮她所有的著作;

  组成“粉丝团”,为她在网上建群;

  这些北大学生,为什么要像明星粉丝般,追捧一名老师?

  生物系男生跨系为女教授拍DV

  请不要拿戴老师跟于丹比

  “我强烈建议,请你不要拿我们的戴锦华老师跟于丹比。”23岁的北大学生王垚突然提高声调,用正式的口气对记者说。

  北大目前正在举行“十佳教师”评选,中文系提交了一个竞选宣传DV片。短片的拍摄者就是王垚。实际上,王垚本人跟中文系没什么关系,他本科是学生物的,即将就读艺术系研究生。

  他为中文系拍这个DV,完全因为他是中文系候选人戴老师的粉丝。“这种崇拜。可以称为‘戴锦华个人崇拜’。”王垚笑着说。

  根据他对戴老师的描述——一个语言表达能力很强、拥有众多粉丝的大学女教授,这很难不让人联想起于丹。

  研究电影和女性文化的戴锦华,前些时候开办了一个讲座,能容纳300人的阶梯大教室,不仅座无虚席,连过道上都站满了人。去的晚一点,就连站的地儿都没了。王垚回忆当时的情形,“人太多,我只能抱个笔记本,坐在教室的窗台上。”

  但在王垚看来,戴老师跟于丹,除了都是女性外,其他实在没什么可比性。

  她的语言究竟有什么特点?“怎么说呢,就是在你没有防备的情况下,抛出一些令你屏声静气的语句。听了她的课,你会对自己以往的知识系统产生怀疑,这一点很震撼!”王垚还说,戴老师的词汇甚至是口语中不常用的,走的绝对是“华丽流”的路线。并且,类似语句在戴老师的课堂上比比皆是,能让学生产生一种“自返”心理,很有颠覆性。

  能举个例子吗?“你有机会自己来北大听她的课吧。听了她的课,你就知道我为什么反对你拿她跟于丹比了。”

  再一个,王垚说,相对于《百家讲坛》这样的大众节目,戴老师开设的课是有“门槛”的。譬如她分析了一个电影镜头后,很多同学回去后都说自己不会看电影了。

  向中文系自荐 给偶像拍DV

  这是一个看上去相当专业的视频短片,还没有在北大公开播放,不过据说小范围内看过的人,都被shock了一下。它采用好莱坞电影预告片的形式,介绍北大中文系戴锦华。中间穿插着这个看上去还很年轻的女教授在镜头前的自白,的确富有感染力。譬如:“电影是我的挚爱,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电影就是我的生命。”诸如此类。

  一个多月前,王垚主动找到了中文系的人,毛遂自荐,说自己很想为戴老师拍这个DV。王垚在拍DV方面有专长,曾为学校拍过好几次DV,名声在外。在这之前,曾有两三个系找上门来,想请他拍,但都被他推掉了,因为自己的时间也很紧张。

  但中文系的戴老师对他来说,意义大不一样。所以他主动“请缨”。“我一定要拍。因为我是戴老师的粉丝。我很久以来就是她的粉丝了。”

  在北大的校园网上,戴老师的学生粉丝们自建了一个“粉丝群”。这个群有点儿像“豆瓣网”的“小组”,有固定成员,经常发帖,进行交流。

  这些戴老师的粉丝们,通常自称为“丝带”。这看上去是在模仿“玉米”、“花生”,但他们不愿意拿自己同那些明星粉丝比。

  “所谓‘丝带’,只是对‘玉米’的一种戏仿而已”,王垚一边笑一边辩解,他们跟那些明星粉丝的内涵完全不同,只是形式有类似。“丝带”之间常说的一句话,“戴爷是王道”,多少带有一丝戏谑,但正表达了他们对戴老师的钦佩。

  像王垚这样的“丝带”很多。中文系团学联的韩沛奇也是其中一名。她作为一名学生干部,负责此次戴老师参选十佳的宣传工作。

  “十佳教师”的一个环节是“尊师墙”,上面有学生们写给每个候选老师的留言。据韩沛奇说,半面墙都是写给戴老师的。“戴老师富有人格魅力,她的粉丝特别多,遍布全校”。

  “我们喜欢戴老师,跟‘超女’粉丝的那种热烈程度比,也不逊色。但是,我们不只是喜欢她这个人,更重要的,是她的那些思想。”韩沛奇说。

  用了“准专业级”的摄像机

  怎样拍好这个DV,把戴老师推上“十佳教师”宝座,王垚想了很多创意。

  他特地约了戴老师,在北大的静园做了20分钟的访谈,最后剪辑成一个两分钟多的DV短片。主要用了电影预告片的形式,这是最大的创意所在。

  在创意阶段,王垚甚至还考虑到了戴老师的形象设计。最后出镜时,戴老师穿着一身平时就喜欢穿的黑衣服,“她一个人面对镜头,正好表现出一个孤独的知识分子的形象”。

  拍完后,拿去给戴老师看。戴老师开玩笑说,我不看,你们肯定把我给妖魔化了。

  拍这个DV片,王垚调动了几乎所有自己能借助的资源。

  摄像机是从学校学工部借的。那是一个索尼190P摄像机,准专业级别。拍完之后,还要对片子进行调色,修声音。他订了一个星期的学校剪辑室,专门做这事。

  然后是给片子配音。模仿好莱坞电影预告片中的那种声调,煞有介事地用英语读出来。王垚本人就在校广播台主持一个栏目,可以借到配音室。

  每天做两小时,这些工作又花了一周时间才做完。前后20天左右的时间没白费,一切都有模有样,看上去相当专业。

  “如果戴老师这次评不上十佳,我就不要混了,以后再也不拍了!”王垚半开玩笑地说。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