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近百家人来为百岁老人祝寿(图)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11日01:03 大连晚报

  

近百家人来为百岁老人祝寿(图)
103岁老太说话底气十足 一顿吃12个饺子

  近百家人来为百岁老人祝寿

  12月9日是老人的生日,老人的子孙大部分都赶来为她庆祝,热闹的氛围感染了整个村子

  ■文/本报记者 董婷婷

  ■图/本报记者 高强

  2006年2月16日,本报曾以《可飞针走线能上房干活》为题,报道了在金州区亮甲店街道葛麻村住着一位名叫于荣珍的老太太,当年102岁的她不仅身子骨很好,生活可以自理,而且可以帮儿女做些活计,缝抹布、编笸箩,甚至在农忙时节,她还能爬到房顶上做农活。转眼之间近2年时间过去了,有人不禁会产生疑问,老人身体还好吗?她的生活状况怎么样?12月9日是老人103岁生日,老人的子孙共八九十人赶回来为她庆祝,寿宴摆了整整12桌,记者有幸见证这个大家庭的节日。

  依然能上房可针线活做不了了

  时隔近2年时间,9日一早,记者和老人外孙女刘萍等人一起再次来到金州区亮甲店街道葛麻村,老人居住的院落依然如故,可与上次相比,显得热闹非凡。于老太身穿媳妇新买来的红衣裳,端坐在火炕中央,看上去精神头很不错,见到有生人进来,赶忙拍拍身边的垫子,招呼我们到炕上坐。显然,她已经不记得曾经见过记者了。“挺好,不用吃药,一顿能吃12个饺子。”老人有些耳背,记者必须大声询问,她才能听得到,不过说起话来底气十足。

  第一次看望老人时,记者在炕边看到一摞抹布,针脚细密,是老人用破布缝的,可以拿到工厂里卖。“母亲的身体一直很好,不过眼神差了很多,现在一些细微的活计已经干不了了。”老人的小儿子江长平告诉记者,以前只要有人帮着纫线,母亲就能做针线活,缝抹布、编制笸箩,现在这样的工作她已经无法胜任,不过一些粗活她还能帮忙。“几个月前我们忙着秋收,母亲还会顺着院墙爬到小房上晒花生、掰玉米。”江长平说,如果大伙不让插手,老人还会不高兴,适当活动对她身体有益,儿女们就顺着老人的意思了,只是老人爬墙时,他总会在身后保护,以防不测。

  养子也来为老人祝寿

  于老太与丈夫共同养育了4儿4女,由于夫妇俩的弟弟、妹妹在战争年代死亡,她又收养了他们的4个孩子,经历了旧社会缴纳苛捐杂税、解放前的动荡,加上三年自然灾害的极度贫困,老人也没有抛弃一个孩子。1959年丈夫去世后,她更是独立将孩子们抚养成人。多年来的付出也有回报,老人过生日,不仅自己的子孙悉数到齐,健在的养子也赶来为她祝寿。

  “解放前,我们从老家过来投奔她,这个家庭原本生活就很困苦,一下子多了4张嘴,粮食就更不够吃了。”老人的养子于先生告诉记者,他应该管老人叫姨,父母去世后,他们只能投靠这个亲人了,那时候日子过得很难,可在最艰苦的时期,老人也尽心照顾他们,不会偏向自己的孩子。“虽然我们长大后就独立了,可这一份养育之恩是不能忘记的。”他表示,所以到了年节,他都会带着孩子,过来看望老人。

  和睦大家庭惹来旁人羡慕

  “奶奶您慢点!”“还是我扶您走吧。”中午时外面暖和了,众人将老人从屋里迎出来,要拍全家福,面对孙子们的搀扶,老人坚决拒绝,一定要自己走。

  她的大儿子江长德说,母亲有26个孙子、外孙,33个曾孙、曾外孙,算起来全家有103口人,因为他们都工作、生活在不同地方,不一定什么时候谁能来看她,可生日时所有人都会赶回来,所以她这时候最高兴。“从母亲80岁时我们每年都给她过生日,几乎所有人都会回来参加。”江长德表示,这简直就是江家的节日,就算过年都不会这么热闹,外人看到都会羡慕不已。只是,由于地方有限,一大家子为老人庆生的温馨画面无法拍下来。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