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昆明街头报刊亭锐减现象调查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11日09:48 云南日报

  主城区报刊亭数量不足400个游客走遍火车站买不到报纸

  

昆明街头报刊亭锐减现象调查

  报刊亭被砸事件屡次发生本报记者 江 洋 摄

  现在想买份报纸或杂志,或在报刊亭买张充值卡的时候顺便买瓶水,已经不太容易。因为,昆明街头的报刊亭的数量正在锐减!昆明本月起将取缔二环路范围内“三横四纵”7条主干道,以及相邻的次、支路和街巷等交通路口设置的报刊亭、城管执勤亭、公安治安亭等占道亭棚。据称,今后二环路以内的报刊亭将被全面取缔。

  要环境还是要方便?或者,报刊亭就一定影响环境吗?如此“一刀切”是否科学?此外,报刊亭消失会否带来更多“报刊游贩”的城管问题?此外,新的投资者会否发现新渠道?毕竟,报刊是市民必需的文化消费,寻求便捷渠道抓市场,投资者必然会有新动作,如此来看,街头报刊亭消失,仍将存有新变数……

  ■ 现状调查

  数字:昆明主城区报刊亭不足400个

  2001年,昆明市针对非统一制式、陈旧老化的各类占道亭棚展开调查,当时的数据是1443个。按照“提质减量”原则全面清理取缔,更换一批同一制式的亭棚后,数量减至818个。2004年,各区具有合法手续的亭棚总数为721个。随着“GMS”会议、“9+2”会议等重要活动的召开,昆明市多次进行市容整治活动,报刊亭数量进一步缩减。到今年全国残运会召开前,经过新一轮转移或拆除,目前主城区内报刊亭不足400个。

  经营户:茫然面对“逐客令”

  这一举措对报刊亭经营企业公司意味着当年投入的巨资难以收回,对报刊亭的经营者来说,则是直接的生计问题。

  从5月开始,昆明主城区内的报刊亭就在城管等部门的干预下开始逐步被取缔。经营户李先生称:“绝大多数报刊亭经营户都在提心吊胆过日子,书刊不敢进……”李先生戏言拆除过程像“炖温开水”,比如要求办营业执照。但目前经营者都挂靠于经营该项目的企业,即属于“公户”。对经营户来说,要求办理营业执照也就成了事实上的限时“逐客令”。

  采访中,记者看到了多份由报刊亭经营企业于今年11月中旬给广大经营户的“通气信”,内容是希望大家配合政府部门,为城市创园做贡献。经营者赵先生无奈地说:“我开了10多年的报刊亭,如果做不成这个,我们一家3口的生活失去着落,不行我就只能回老家刨地了。”

  经营公司:巨额投资未收回惨淡经营

  那么经营公司如何看待报刊亭锐减呢?目前,昆明经营报刊亭的公司共有8家,其中规模较大的3家是中国邮政、电信网普以及博览书社。记者了解得知,这8家公司从2001年末涉足这一业务以来,累计投资已超过2000万元。由于当时前景看好,各家都不吝投入,政策转向致使这些企业的报刊亭数量不断缩水。以电信网普公司为例,该公司当初的130个网点如今尚存70个左右,减幅近一半。如果减亭政策继续,剩余公司将难以为继。不仅国营资产的电信和邮政面临着资产缩水,如博览书社等的非国资企业同样如此。

  一个报刊亭月租通常在400-500元之间,最高的可达800元,收回单个报刊亭成本至少要3年以上,加之日常运营成本和维护费,如博览书社每年维护读报栏需投入数十万元,基本属于纯公益投入。此外,部分亭棚经营一直处于不正常的状态,多家报刊亭公司均没有收回成本。

  报刊亭锐减的另一个现象是,许多原来统一制作、造价高达两万元的报刊亭,如今很大一部分栖生于偏街背巷,在风吹日晒及人为破坏中慢慢被毁。另外,一部分报刊亭则被运往偏远地段,用于售票亭、岗亭、小卖部等。

  ■ 市民声音

  游人之惑:走遍火车站买不到报纸

  朱先生(53×××49)我是一个外地游客,一下火车就想买份报纸和地图,但没想到在昆明站走了一圈也没看见一个报刊亭。我想作为一项随机性很强的购买活动,谁愿意为买一份报纸而多费周折呢?

  刘小姐(53×××90)刚下火车,就想找个报刊亭买份地图或报纸,一出站就问人哪里有?顺北京路走了一段没找到,又沿着永平路走了十几分钟,就是看不见一个报刊亭。心里纳闷,难道昆明都没有报刊亭吗?

  市民之忧:没了便民窗口怎么办

  罗先生(130××××5929) 报刊亭的存在不仅仅是卖报纸杂志,打电话、问路、买电话卡、买水都离不开它,如果城市里便民窗口都没有了,我们的生活将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胡先生(130××××3043)从开残运会到结束,昆明市内取消了很多的报刊亭。昨天我想在昆明站附近买份报纸,走了半个小时也没买到,希望你们能呼吁一下,在这边重新安置些报刊亭。

  吕先生(138××××0272)香榭丽苑旁的报刊亭被抬走了,说是为了市容市貌,难道什么报刊杂志都买不到,城市就“文明”了?

  ■ 意见声音

  云南大学新闻系教授郑思礼

  最近全国都掀起了大规模的“城管运动”,北京、上海首当其冲。《北京市实施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办法》明年起正式实施,上海早餐车模式欲根治城管顽症等等。而昆明也将要对主城区内的亭棚进行拆建。从残运会开始,昆明市区街头报刊亭已经清理过一回了,把占用盲道的亭棚进行拆除。但是要清除一环内的所有亭棚是不现实的,毕竟不能胡子头发一把抓,要用科学的方法整治,区别对待,不能一刀切。试想一下,偌大一个城区内没有一个报刊亭,将会怎样?势必会危害公告信息的正常沟通交流。治安岗亭、报刊亭已经不是简单的一个摆设,它具有一定社会功能,社会治安稳定职能,舆论信息平台,便民窗口等等。“还路于民”与“便民”不为冲突,应相辅相成。城市报刊亭缺失,从小处说有碍方便市民生活,从大处讲则是舆论阵地的缺失。科学规划搭建报刊销售的公共平台,对完善城市文化功能和规范文化市场管理有积极作用。

  ■ 连锁反应

  图书批发不断萧条

  由于门前修路的原因,昆明市新闻路的图书批发市场近来人流量大大减少。商户们则把人流萎缩的原因归结为报刊亭被限。一家做杂志批零的商户表示,自己的客户主要是报刊亭的经营者。

  由于众多报刊亭遭到取缔,今后走向不明朗,经营户们每次来进的书刊越来越少。记者在博览书社位于图书批发市场3楼的经营部看到,以往每天早晨人头攒动的交易场面消失了,只有零星的商户前来批书。博览书社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如果政策不调整,以前人挤人的场面不可能再出现了。”

  弱势群体期待自力更生

  李德贵经营的报刊亭位于圆通寺斜对面,他本人有视力障碍,女儿手脚都有残疾,两人合力经营这间报刊亭已有数年。街道办事处多次提出让他们关闭报刊亭领低保生活,但两人始终没有同意,李德贵表示一定要坚持做下去,不给国家和政府增添负担。

  由于报刊亭的经营特点,加上政府有意的扶持和引导,目前昆明市的报刊亭经营者绝大多数是下岗再就业人员或残疾人。他们每天要工作10个小时以上,除了经营上的繁琐细节,还要承担亭棚夜间被打、砸、抢的风险。这些年龄大、学历低的城市居民能站住脚,做到不依靠社会救济,独立养育自己和家人,网普公司的彭先生动情地说:“这些经营户真的很不容易。”

  临时报刊摊点或会增多

  没有了报刊亭,市容市貌就一定能够得到改观吗?一位经营报刊亭多年的中年妇女对记者说:“以前我就是推板车卖报的,现在这台板车还在,不行还可以推出来用。”采访中,记者发现许多地方已出现临时卖报摊贩。在人民西路的一个临时摊点,经营者说“什么都不好做,做这个还能糊个口”。经营者打算由固定转移为游动的想法并非偶然,毕竟那些技能有限的经营者做惯了这一行,要寻找新的生计并不容易。

  取缔报刊亭会否带来临时报刊摊点剧增,从而让本已剧烈的城管摊贩的冲突升温?

  临时摊位难免鱼龙混杂

  在一些临时摊位上,记者发现了不少盗版书刊甚至色情书刊。这在报刊亭是不可想象的。随着报刊亭的消失,原来纳入监管的经营者将遁入无序环境,可能会导致书刊市场的另一种混乱。博览书社一位负责人就表达了自己的担心:“这个市场本来可以管好的,现在‘一刀切’了,以后鱼龙混杂肯定是必然的。”

  ■ 他山之石

  难道作为城市文化建设的窗口,报刊亭的设置与市容市貌之间真的是水火不容吗?政府只会搞一刀切——把自己觉得看不顺眼的东西取消,根本不问民意,是解决问题的方式吗?看看下面这些城市,有些还只是二级城市,如包头的先进做法和积极想出路的态度,昆明市的这种做法就值得商榷。

  上海

  建报亭是为民办实事

  1998年,上海市政府把建设东方书报亭作为当年为民办实事的项目之一。

  近2000个报刊亭除经营书报刊,书报亭还陆续推出了代售邮票、邮品、电话磁卡、文化用品、音像制品、福利彩票和代缴公用事业费及代办邮政业务等服务,并设立公用电话、110报警电话,废旧电池回收箱,准备了打气筒等,成为上海“城市衣襟上的鲜花”。

  包头

  邮政资源强力介入

  2002年2月,100个环保“书报亭公厕”在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投入使用。这些公厕是由国家邮政局、内蒙古自治区邮政局、包头市邮政局投资400万元建造的,全部为不锈钢制全封闭式,带有明显的欧式风格。报亭装有信箱、取暖设备;公厕则为环保免冲式。

  哈尔滨

  政府主导助下岗人员就业

  由哈尔滨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规划局等部门联合创办的“北方报刊亭”,经营报刊、图书、邮品、地图、列车航班时刻表等文化商品。招聘的100名下岗人员享受工商、税务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本报热线组 晋娜 姜旻(春城晚报)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