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王彦西:垃圾清运工挑战爱心尺度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14日12:04 燕赵都市报
王彦西:垃圾清运工挑战爱心尺度
王彦西

  他上要照顾患病兄长,下要抚养求学侄女;他曾经患有严重的白内障,左眼几乎失,右眼也仅有0.1的视力;他吃的都是拣来的食物,穿的都是拾来的衣服;他过得很艰辛,他也需要援助,但是他却选择了援助他人。每月只挣600元钱的他,30年却累计捐款十几万元!垃圾清运工王彦西在成为邢台“零缺肢市”捐款第一人的同时,让我们收获了太多感动。

  -人物回访

  电话始终关机,王彦西已经搬家。

  12月4日上午,当记者再次来到邢台市桥西区康泰巷一所没有拆迁完的平房前时,上锁的大门和木板上的文字,告诉记者王彦西已经离开这里。

  借助木板上文字的提示,在当地一家酒店后面,垃圾杂乱堆积处,记者觅得王彦西的新家。等候时间不长,王彦西蹬三轮车归来。天近深冬,王彦西皮夹克内只有一件单衣。

  “不冷!”嗓门依旧高亢,精神依旧饱满。

  王彦西对于本报对自己的报道很是注意,“你好几次都提到我了”,王彦西告诉记者。由于白内障的摘除,如今的王彦西不再需要像原来那样近距离观察事物,每天可以轻松读报和看电视了。

  在过去的半年时间中,王彦西的爱心捐款始终没有停止。当他获知邢台爱心网要去西部山区资助贫困学子时,他自告奋勇,出资300元。“别人都是200元,很多帮助的是成绩较好的孩子。我帮的是成绩最差的孩子,不能因为成绩差而让他们失去受助的权利。”

  王彦西最大的爱心情结还是在邢台创建全国首个“零缺肢市”上面。“我本来的承诺是3000元,之前曾经捐到2400元,但在我接受摘除白内障手术时,政府又帮了我1000元。所以,目前我最大的任务就是筹措1600元现金,尽快兑现我的诺言。”

  但令王彦西比较高兴的是,在其精神感召下,他的侄女将省吃俭用的300元钱捐给了残联。更为重要的是,更多的爱心人士已经行动起来,邢台之所以能够成功创建全国首个零缺肢市”,里面大有他们的爱心力量。

  -事迹回放

  现年55岁的王彦西出生在隆尧县大张庄乡小王庄,由于家庭成分不好,1970年高一上完后被安排到朱庄水库打工挣钱。“我从1977年开始给老家捐款,因为改革开放的新形势给了我很大鼓舞。”从那一年起,他开始通过邮寄的方式,给老家的村支部每年汇去1500元,以便捐给当地民政部门或帮助本村的贫困乡亲。

  1982年,王彦西在朱庄水库看料时被盗贼打成脑震荡,因此被迫搬到邢台市区,跟年迈的母亲、舅舅和两个哥哥以捡废品为生。尽管挣钱不多,但他依然处处施与爱心。

  12年的捡破烂生涯过后,王彦西与哥哥相依为命,靠在小区当垃圾清运工维持生计,在此期间,“我的大哥把全家人靠拾废品辛苦多年积攒的15万元,借给了老家乡里建工厂。随着母亲、舅舅、大哥以及当事人的相继去世,这笔钱成了无头债。”

  经过几年短暂打击后,王彦西开始了捐款:去年隆尧一小男孩烧伤后(本报曾报道过),他亲自跑到

医院塞给了其父亲150元;今年他又给当地电视台寄去900元,邮单附言“请把钱交给红十字会。”

  在今年4月份启动的邢台创建全国首个“零缺肢市”活动中,王彦西分别以200元和2400元的捐款,成为捐款第一人和个人捐款最高者。

  -报道影响

  王彦西事迹经媒体报道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邢台市第五医院受其精神感召,免费为其做了白内障摘除手术。王彦西所体现的大爱精神,在当地引发爱心循环,一股充满温暖和感动的风气在邢台大地蔚然形成。

  -报道回顾

  2007年4月18日《王彦西:一个垃圾清运工的情怀》

  2007年4月27日《垃圾清运工带动“爱心循环”》

  2007年11月21日《邢台成功创建“零缺肢市”》

  -感动热线

  邢台市第五医院眼科一医护人员:看到王彦西宁愿苦自己,也要几十年如一日地为公益事业捐款的事迹后,我们的心情总不能平静。作为一名医护人员,我觉得应该为他做点什么。我们从报纸上得知,王师傅的心愿之一就是能把白内障治好,所以我们医院决定帮帮他。

  媒体从业人员王先生:王彦西挑战了爱心捐款的尺度,捐献爱心不是什么人的专利,而是整个社会的义务。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