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许开祯《大兵团》揭秘新疆建设兵团绝密史诗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24日02:14 东南快报
半个世纪前有那么一批人将自己的根扎在了大西北,守卫边疆,开垦荒地,成了父辈们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中一支特殊的队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如果央视新近播出的电视剧《戈壁母亲》让我们重新注意到了他们,那么许开祯新近出版的小说《大兵团》更是像我们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绝密史诗。 作者简介
许开祯,曾做过政府秘书、乡镇企业厂长,后担任某大型国有企业老总,进入事业顶峰后做出一个令人吃惊的选择:在某寺院修行一年。2002年辞去公职,潜心写作。有过底层和高层生活的人生体验,锦绣寂寞两世界,练就一副非常肝胆。已出版长篇小说《深宅活寡》《政法书记》《人大代表》《天静沙》等,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同时受到文学界的高度关注。 构思来源 为执行任务大伯儿子冻断腿 记者(以下简称“记”):什么原因让您开始写《大兵团》这个故事的? 许开祯(以下简称“许”):我是西北人,对新疆建设兵团的故事很熟悉,新疆建设兵团在中国革命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十万大军整体转业,建设边疆,它对整个西北的建设都有重大影响。兵团人还有兵团精神,是上一代人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 记:故事是否有真实的来源? 许:我大伯是兵团第一代垦荒者,上世纪五十年代,大伯的长子因为执行任务,在天山脚下被大雪所困,等半个月后被兵团救援部队救回时,一条腿已被冻断。我十多岁时,听大伯讲述了这个故事,从此,新疆建设兵团的故事一直在我脑子里萦回。确定要写这部作品后,我三次到新疆,到兵团战士曾经战斗过的地方,感受当年的艰苦。《大兵团》原构思为三部,目前完成的这部为第一部,主要写特二团的战斗故事,素材来源于兵团人的讲述。为此我采访过将近一百名兵团人,在我生活的城市,也有不少当年的兵团老战士,他们每每提起那段往事,都热血沸腾,丝毫没有怨言,这便是兵团人。第二部计划写一个女子独立营。第三部打算写兵团人的现在,写新疆的巨变。
故事意义 唤起集体意识、奉献意识 记:这本书对我们这个社会的现实意义在哪里? 许:我们的信仰在遭受挑战,信念也在遭受挑战。无私奉献这样曾经激励过几代中国人的精神,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怀疑。举个例子,我的老家——西北一个小山村,在过去的年代,没拿工钱,靠着人定胜天的精神,父辈们奋战在深山野岭,兴修了十几座水库。几十年过去了,这些水库需要维修,再也没人肯义务为水库出一把力。当年凭着一声号召就能做的事,现在怕是花几十万,几百万也做不了。为什么?我认为,这是集体精神的陨落,是奉献精神的消失。通过这部作品,我想重新唤起人们的集体意识、奉献意识,任何年代,奉献精神都要讲,上一代身上,确实有让我们深思的东西,还有美德,这些美德的丢失,对一个民族来说,是可悲的,也是可怕的。 记:那我们要重新捡回什么信仰和信念? 许:就是人为什么活着,这是句老话,但我们必须思考。如今是一个什么都可以拿来娱乐的年代,这个年代里,年轻一代可以毫不怀疑地说,我为自己活着,我崇尚我自己。但自己是什么?整个社会价值观缺失的时候,个人是毫无意义的。比如现在,超女李宇春穿条裙子,就能成为各大娱乐媒体的头条,张海迪坐在轮椅上写一本小说,却让年轻人嗤之以鼻。价值观的缺失反映的便是信仰的再次迷茫。我个人认为,信仰和信念是支撑个人生命的支柱,也是整个民族的精神支撑。 记:是否有打算把《大兵团》改编成影视作品? 许:《大兵团》刚一出版,便有影视公司跟我联系,想获得影视改编权,我个人很希望这部作品能搬上荧屏。但我想等《大兵团》三部曲全部出版后,再考虑影视改编的事。因为兵团精神是不朽的,对此我有足够信心。 本报记者 金剑辉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