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动了我的个人信息?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24日03:00 石狮日报

  日前,一些市民反映自己在办理一些需要填写个人信息的业务后,遭遇个人信息被泄露的情况,从而经常收到一些莫名奇妙的短信和电话,询问要不要办理某某业务,对此一些市民不禁纳闷:自己的个人信息是怎样被泄露的?怎样才能保护好自己的个人信息?

  办理业务后烦恼接踵而来

  今年8月,叶女士在市区一美容院欲办一张年卡,美容院给叶小姐一张个人资料表格,要求叶小姐详细填写,叶小姐按照要求填写完后顺利地办了年卡。

  然而,一个月后的一条短信打破了她原本平静的生活,短信上写道“某某房产中介常年代理各种房产业务,如有需要请与本公司联系”,叶小姐看后,就把短信删了。本以为事情就这么过去了,然而让叶小姐没有想到的是,几天后某通讯公司给她打来电话,向其推销起“优惠套餐业务”。随后的日子里,叶小姐经常收到一些类似的短信和电话,原本平静的生活被搅乱了。叶小姐心里纳闷:他们是怎么知道我的电话的?会不会是自己在办理业务时,填写的个人信息被泄露了,但想想自己近来并没有办理什么业务啊?只有上个月办了一张美容年卡。于是,第二天叶小姐来到了美容院,询问其个人信息是不是被泄露了,而院方却表示,顾客的信息他们对外是保密的,叶小姐只好不了了之。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和叶小姐有类似遭遇的市民不在少数。

  谁动了我的个人信息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某公司业务员告诉记者,买电话号码在房屋中介、直销机构和保健品行业等是很普遍的现象。他说,他们公司也会向一些公司买顾客的手机号。业内的公司有时会资源共享,而不同行业之间再把号码资源互换,这样一个电话号码至少要被拨打5遍。

  “房屋信息当然是开发商和物业公司透露出去的。”一位房产中介机构负责人告诉记者,一般物业公司会把自己掌握的业主信息以合适的价格卖给一些中介公司。这样物业公司就可以从中获得一笔不小的收入,而且,这些资料还可以重复出售。

  据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介绍,随着各种商业活动的日益频繁,个人信息被泄露和滥用的情况是常见的。

  如何保障个人信息安全

  一边是商家的“不可能”和装聋作哑,一边是市民的无奈和不了了之,难道此种现象只能不了了之吗?

  一些法律界的人士表示,目前,我国虽然出台了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的相关法律法规,如《宪法》、《民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及电子商务方面的法规,都对个人隐私、个人信息的保护作出了相关规定。但是,这些条例不仅个别、零散、抽象,在现实中缺乏可操作性。而且,旧的法律系统在信息时代层出不穷的新问题面前,已经漏洞百出。此外,现在有太多场合需要填写个人信息,消费者很难证明,究竟是哪一家泄露了自己的个人信息,一旦消费者的个人信息受到侵害、付诸诉讼,举证难度太大,消费者很难胜诉。

  法律界部分人士建议,一方面消费者应当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对于个人信息资料,能不填的尽量不填;填写个人信息后要保留相关申请表作为证据。另一方面,有关部门应加大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提醒商家,未经许可披露消费者信息属于违规行为,有可能还要承担法律责任。他们同时呼吁,应该加快个人信息保护立法方面的工作进程。(一斗)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