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争议漩涡中的方刚博士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25日15:22 南都周刊

  记者 张小摩 北京报道

  “像小报记者搞的社会调查”、“卧什么底啊?自己想在里面混吧?”这是新浪、天涯等网站上,网民对“博士卧底夜总会”新闻的解读。

  而另一方,他调查的所在地、深圳大学博士孙海峰则说:“比那些纸上谈兵的垃圾博士强多了!”

  辱骂、嘲笑、成名,或者被捧为英雄。12年前,当以性为主题的4本著作被封杀的时候,记者方刚被迫离职,成为自由职业者。如今,这位出生于1968年,在北京林业大学心理学系担任讲师的男人再次处于风口浪尖。不过,他不再似当年反抗式地隔绝外界,自称现在的心情是——“风动幡动心不动。”

  “我也是弱势群体”

  《人大博士卧底夜总会写博士论文》,媒体将视角放大在“卧底”、“性”。对这种理解,方刚直言:“完全不正确。”

  他的解释是,博士论文要做的是理论研究,是想通过男公关这一现象来研究“男性气概”这一理论,不是揭秘。“我们的男性研究目前几乎是空白,极大地阻碍了两性平等。如果只有女人起来说我要两性平等,但是男人说我不放弃特权,两性平等怎可能真正实现?”他表示,“男性气概”的研究实际上是直接作用于性别平等的,而此次调查的男公关人群,更是社会发展、男女角色变更的产物。

  关于“卧底”,学者方刚的说法是“田野调查”或者叫“社区考察”。让方刚选择这种研究方法的最主要原因还是由于“男公关”是一个特殊人群。“只有用田野调查才能成为他们中的一员,得到真实、生动的了解。”

  虽然自己是大学老师,但方刚的自我感觉是“弱势群体”、“同属于边缘”,这或许是他选择这个研究方向的原因之一。

  方刚透露,他的父亲属于“老运动员”,在“文革”时期历次政治运动都是被批斗者。终于有一天父亲他平静地跳进了火光熊熊的炼钢炉的钢水中,没留下任何东西。那年方刚才3岁。“我的童年处处受到老师、同学和周围的人欺压、凌辱。所以在我做记者,第一次接触到同性恋者的时候,我就本能地觉得,他们是被主流压制的弱势,应该为他们说话。”

  “鼓励更有意义的研究课题”

  通过媒体的报道,方刚的研究迅速成为了社会话题,赞赏、非议、质疑、嘲笑等各种声音满天飞。面对争议,方刚说自己没有什么压力。“因为都是外行的话,内行的人不会说这些。不过肯定还是会不开心,因为我不是神。”

  来自社会层面最集中的质疑声音是:方刚借着毕业论文是在哗众取宠,打着性的旗号为自己沽名钓誉。方刚觉得可笑,“谁也不会为了哗众而牺牲自己的事业和前途。研究性的学者出名,是因为研究的领域受关注,这肯定不是我从事性研究的初衷。”

  更有人认为方刚的调查是“执法犯法”,方刚在接受采访是也坦诚了自己对这个研究群体的态度:“我不认为从事性工作是不道德的,当然更不会劝他们‘从良’。我认为性工作是一种工作,是个人的职业选择。”但中华女子学院性法学专家赵合俊博士认为,从法律上讲,从事卖淫嫖娼活动当然是违法的,但去研究和调查该行为并不违法。

  来自学术界的反馈声音也充满分歧。有不少学者被方刚“充满勇气的研究方法”大声鼓与呼。深圳大学副教授孙海峰就对记者称:“这个论文挺好,比那些纸上谈兵的垃圾博士强,社会研究需要进入现场,接近对象,光看资料写论文有个屁用?特别是色情服务这种风险环境,进入是需要一定勇气的。”

  4万元研究经费的实用也是一大争议焦点。一位学者在接受《北京晨报》采访时质疑道:“这样的课题远没有紧迫到花大价钱体验的程度!如果一个博士生单个的研究课题,两个月就得花费4万多,那么,我们的科研经费再追加,怕也赶不上人家‘烧钱’的速度!”对于研究经费,在深圳大学博士孙海峰看来,“在这类领域,资金流动量惊人,几万块算什么?!”

  评论员孟隋在题为《两个“卧底博士”,为何境遇悬殊?》的评论中,将方的论文定位为“脱离现实的空洞化、浅薄化、无聊化倾向”。而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夏学銮表示,只要方刚在研究的时候不越轨(指不参与性交易),那课题就可以成立,学术研究没有禁区。

  但他同时说:“我会鼓励更加有意义的研究课题,因为现在这个群体的研究不是最紧迫的。”

  国内需要这样的论争

  今年10月底,著名性社会学家李银河在博客里写到国内“性研究”的无奈:“如今,性学要把这个肮脏的小秘密用学术的语言堂而皇之地说出来,于是,作者和读者就都有了一种别的学科所没有的尴尬。”

  但她同时坚定地表示:“目前的中国肯定是需要这样的声音,这样的道理,这样的论争,不然人们不会如此激动。”

  “我不会拒绝被社会关注。”方刚说,受到社会关注不是研究价值本身,也不是博士论文本身的价值,但至少属于一个有益的延伸。

  方刚计划在1月中旬继续到深圳调查,研究换偶、易装等课题。目前男性气概研究,在国内,方刚被认为是这个研究领域第一人。他希望,能用十几年的时间,推动“男性研究学”在中国的建立和发展。

  他说,他现在仍然很孤单。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