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76岁志愿军老兵为142名英烈找亲属(图)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28日04:37 荆楚网-楚天都市报
杨宝山依着哥哥的墓碑,热泪长流 杨宝山的娃们向伯伯鞠躬 余法海(左)向烈属讲述当年历史 本报记者/王孝武 李辉 通讯员/罗小明 寒风拂过枯黄的野草,让人感到阵阵寒意。 昨日,赤壁市羊楼洞老营盘茶山上,76岁的杨宝山热泪盈眶。整整60年后,这位来自内蒙古赤峰市的志愿军老战士,终于和同年参军的哥哥,再次相逢。虽然,他们之间隔着一块冰凉的石碑。“哥,我来看你了。来之前,我到坟上跟咱爸咱妈说了,如果知道你葬在烈士陵园里,咱爹咱妈也会安心了……”老人瘫坐在坟头,右手抚摸着石碑,喃喃地说道。 1948年,解放战争激战正酣,兄弟俩一同参军。6年后,杨宝山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收到了父亲的来信,说大哥牺牲了,埋葬在湖北,但不知具体在什么位置。杨宝山非常悲痛,50多年来,找到大哥的遗骨,成了他最大的心愿…… 就在杨宝山寻找大哥的遗骨时,远在千里之外的湖北赤壁市,一位名叫余法海的病休老民警,两年前,在羊楼洞的荒山上,看到了142个悲壮苍凉的坟茔。 他随后了解到,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为抢救从前线转运回国的志愿军伤病员,1951年5月,湖北省军区利用原有营房组建了野战医院,分六批先后救治了1200多名伤病员,期间共有142位伤员牺牲,被安葬在医院附近的山上。当时,没有来得及通知他们的家属。以至于今天,他们还孤独地躺在山上。 余法海发誓要为他们找到亲属。本月5日,受余法海所托,内蒙古《北方新报》记者找到了杨宝山。前日,杨宝山一家3口和另外一位内蒙古籍烈士周国玉的亲属一起,踏上来湖北祭扫亲人的圆梦之旅。“哥,这是我的娃,这是我的女婿,我们现在生活很好……”说完,杨宝山埋下了头,默默地摆好花圈,为哥哥的坟头添上了一把土,送上这相隔60年的纪念。 风又起,吹拂着142座坟茔上的荒草。 杨宝山说:“今后会常来湖北,看看哥哥,看看和他躺在一起的战友。” 为了山上那142个悲壮而又清冷的坟茔 湖北“谷子地”演绎《集结号》 截至昨日,余法海已为其中80位英灵找到了亲属 今年56岁的余法海,是赤壁市公安局一名病休老民警。他曾担任基层派出所所长、荣获全国公安系统一等功表彰,是位老党员。4年前,在他生命垂危时,赤壁全市的人民警察为他捐款换肾,给了他第二次生命,也让他从此一心回报社会。 2005年11月,赤壁市政协文史委为了编书,抽调他采写一些红色历史材料,一次偶然的机会,有羊楼洞村民告诉他附近荒山上有处墓群,他于是开始了实地考察。这次考察,让他发现了那群埋骨异乡的英雄。 他分五次抄下碑文,整理出了一份羊楼洞烈士寻亲名录。从此,他把羊楼洞142位烈士当成了自己的亲人,开始不厌其烦地发信函、打电话,不断向媒体呼吁,走上了艰辛的寻亲之旅。 老余对碑文进行了详细统计,这些烈士来自24个省区118个县市,其中湖南最多有28人,还有一位为台湾省花莲县人,其中只有女兵3名,共计涉及21个军、35个师、87个团,有些还来自朝鲜战争中赫赫有名的“万岁军”38军。 烈士们大部分为志愿军,其他为解放军和公安军,有三分之二的烈士牺牲时年仅二十多岁。后来医院撤销,加之部队番号和我国行政区划变迁等原因,牺牲在这里的英烈一直无人知晓。 余法海说,他经常梦见这样一个情景:烈士们当年在弹雨纷飞的战场上倒下,英烈的亲人还在村口遥望远方、悲痛欲绝,50多年苦苦盼望着亲人回家。每当想到这里,老余心里就很难受。“对我来说,这是一次感恩之旅!英烈离开亲人50多年了,应该让他们魂归故里!” 截至昨日内蒙古两家烈士亲属的到来,余法海已经为墓碑上142位烈士中的80位,找到了亲属。 余法海:好多人在帮我 昨天,当记者和余法海聊起正在热播的电影《集结号》时,满头白发的老余憨厚地笑了:“听说了,听说好像是从我们这边取的材。不过我和电影里‘谷子地’不同,就在于帮助我的人非常多。”老余说,他的的奔走呼告在社会上反响很大。 此次内蒙古两位烈士的亲属,之所以被找到,就得益于当地媒体两个月的持续寻找—— 10月9日,在接到老余的求助电话后,内蒙古《北方新报》当即在重要版位刊登消息,连续报道此事。“老余感动了我们,这件事非常有意义。”《北方新报》记者徐亚军介绍,该报为此还专门联系内蒙古电视台联动,直到把老余交代的人找到。 在报纸上看到寻亲消息的湖北省赵李桥茶厂厂长董发金,也加入“寻亲”的队伍。该厂还承担烈士亲属来湖北祭奠烈士的全部费用。“烈士墓就在我们茶厂旁边,我们义不容辞。”董发金如是说。 寻亲的队伍一直在不断扩大,截至昨日,已有全国各地的20家报社,先后加入了寻亲行列。“看到烈士亲属们在半个多世纪后找到亲人下落的那份激动,我特别欣慰。我想,有大家的支持,要不了多久这些烈士将都会找到亲属,那段光辉的历史将会绽放出更加灿烂的光芒。”余法海自信地说。 链接 贺岁片《集结号》梗概 1948年冬天,淮海战役。解放军九连连长谷子地率领仅存的47名战士接受了一项阻击战的任务,约定以集结号作为撤退的号令。由于寡不敌众,战友相继牺牲,但是集结号一直没有吹响。谷子地成为这场战争中唯一的幸存者,他怀疑是自己没有听到集结号而葬送了战友的生命。在后方医院里,谷子地发现由于部队番号的变动,自己和牺牲的47名战友已经失去了身份,成为失踪者。带着强烈的内疚,以及帮助战友找回荣誉的信念,谷子地踏上了寻找真相的路。直到朝鲜战争结束后,谷子地重回当年的战场,发现物是人非,只有他知道煤窑场下面躺着47位血骨铮铮的烈士,只有他一个人承受着真相……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