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儿子醒过来妈妈一边做饭一边哭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29日02:41 现代快报

  每天,妈妈都要给王一擦身子,每隔几个小时都要给他翻个身。同时,她还从不间断地给儿子按摩,每次做这些的时候,她都会大汗淋漓,毕竟儿子的体重是瘦弱的她的两倍。“我不觉得累,我觉得每做一次,儿子就离康复的时刻近了一些。”

  除了这些,妈妈每天都要跟儿子聊聊家常,聊聊儿子小时候的事情,聊聊老家的情况,聊聊电视上的新闻。“我经常跟儿子讲,儿子心里就不会孤单了。”“他说不出来,但我知道他心里一定很清楚。像孩子一样,我要让他睡得舒舒服服的。”

  同病房的病友家属说,就算躺在那个窄窄的床上,王妈妈也经常目不转睛地看着儿子。

  病房内搭张床,每天和儿子聊家常

  儿子醒过来,妈妈一边做饭一边哭

  王妈妈说:“去年上半年的一天,孩子的眼睛突然动了起来,我试着问了一句,要吃饭吗?他竟然点了点头。我当时心中就是一阵狂喜,一边哭一边帮他准备饭菜。我明白,儿子开始慢慢地好转了,我当时的心里就感觉不再空落了,有了盼头。我知道儿子一定会好起来的。”

  醒了过来后,王一的意识也逐渐地在恢复,慢慢地,当妈妈问他要吃饭吗或者其他事情时,王一可以点头或者摇头了;两个月前,他可以不用管子吃饭了,妈妈把糊状的饭菜放到他嘴里时,他能够慢慢地咽下去了;最近,他又可以坐起来看电视、看窗外的风景了。而在妈妈的呵护下,王一又开始了牙牙学语,现在,王一能够发出“阿”音,这对长期处于“植物人”状态的患者来说,在病情康复上是个质的飞跃。

  “现在儿子什么都知道,他每天就爱看电视上的新闻,尤其是中央一套的新闻节目,新闻联播、午间新闻,他都盯着看。看到感人的节目时,他还会流泪。”昨天下午,记者赶到王一所在的病房时,他正在看电视,节目中播放的是一个帮助困难人群的感人故事,看着看着,王一又流泪了。

  妈妈说,每次小孙子从老家打来电话,王一都会要听,每次听到小孙子在电话里喊爸爸,王一都是泪流不止。去年春节,儿媳妇带着小孙子来南京团聚,司马秀贞就把那个窄窄的床让给了儿媳妇和小孙子睡,那一夜,王一一夜没有睡,一直盯着睡在旁边的两个亲人,不断地流泪。

  说到这里,妈妈的眼睛湿润了,“连专家都说,我儿子恢复成这样,是个奇迹,我心里有这个感觉,儿子还会更好的,我们一家人还会幸幸福福地过日子的。”

  老妈妈说:“看到感人的节目时,儿子还会流泪。”

  昨天下午五点,管床医生又准时来为王一做推拿了。妈妈兴奋地指着王一的腿告诉记者:“他的腿能动了,你看,能伸直能弯曲。”医生走后,妈妈又接着给儿子做起了按摩。王一躺在病床上,面色红润,盯着妈妈憔悴的面庞,就像刚出生的孩子盯着妈妈那样,仔细地看着,眼神也随着妈妈的移动而移动。

  当记者问起司马秀贞的身体状况时,她才说起自己也是个病号。原来,她是十多年的糖尿病患者,后来还并发了心脏病。现在每天都要靠打胰岛素来治疗,一天不打胰岛素,她就感到身体疲惫、虚弱。在儿子发病前,她的病情控制得比较好。但儿子得病后,她也就顾不得自己的病情了。到了南京后,她专门买了个小冰箱,放在病床旁边,里面放着胰岛素。一边打着胰岛素,一边照顾着儿子,就这样,她坚持了将近三年。而由于在南京的生活不规律,又不能很好地休息、饮食,她的糖尿病还在逐渐加重,最近,受到糖尿病的影响,她感觉看不清楚了,视力不断地下降。

  “我都已经70岁了,只要儿子能好起来,我的身体不重要。”她轻轻地给儿子掰着手指,摸着儿子的头,看着儿子笑着说。

  南京紫金医院院长王培东教授说,20年来医院先后收治了1000余例“植物人”,像王一恢复这么迅速的,非常少见。“在他奇迹般恢复的过程中,除了高压氧治疗、物理治疗、中医治疗等综合疗法外,亲情的呼唤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王一妈妈精心的护理、经常和王一聊天,这些都在王一的恢复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快报记者 张星 文

  快报记者 赵杰 摄

[上一页] [1] [2]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