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最牛钉子户夫妇正忙于汽车维权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31日14:57 法制周报-e法网

  重庆,“最牛钉子户”,鹤兴路17号那栋孤零零的小楼,2007年4月2日晚,在挖掘机的轰鸣声中,颓然倒地。2007年4月10日,吴苹最后一次面对媒体后,决然隐身,“孤岛”事件以和解结局,似如烟逝。然而,一群人、许多媒体、一个政府和一座破败老屋的躁动、兴奋、不安与最终的沉寂,清晰地留在了2007年的记忆里。

  2007年12月26日,《法制周报》记者通过多方调查,终于了解到吴苹最新状况,吴苹在电话中表示,“很忙,又陷入一场新的维权活动之中”,吴苹还表示感谢媒体的支持,“最近获了不少奖”。

  又在维权

  似乎,从“牛钉”事件面世到最终被拔,吴苹这位主人公,始终保持着她的神秘。很长一段时间,几乎没人探明过她的虚实,包括开发商、政府,乃至于记者。只是固定地在每天下午,吴苹召开“记者招待会”,发布一些或真或假,但是马上能登上海内外传媒的消息,让广大网民“喧哗一番”。

  直到后来,有记者较真,找到了吴苹原来的工作单位马王坪百货商店。那段“有官方或黑道背景,而且很强”的传说才被攻破,但是,始终无人获得更多的关于吴苹的信息。

  12月26日,《法制周报》记者通过多方调查,联系到参与“牛钉”事件报道的网志作者周曙光。这位号称“史上最牛网志作者”的青年,在《法制周报》办公室里一脸兴奋,“我可以联系到吴苹本人。”随后打开手机,开口便问,“苹姐,最近过得还好吧?”听筒中传出声音,“我现在很好,很忙。”

  “最近忙什么呢?”周曙光问。

  根据周曙光断断续续的记录,《法制周报》记者了解到,吴苹夫妇又陷入一场维权活动中,原因很简单:她们怀疑所购买的河北保定某汽车制造厂生产的汽车,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2007年8月2日,她们购买该厂生产的客货两用车,发现该车“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皮带粉碎性断裂,没有刹车,无法控制方向。”

  随后,吴苹夫妇联系了生产厂家,厂家在24小时予以回复,但是结果让她很不满意,“没有配件。”因此,她们投诉到了当地工商部门,并进行了调解。现在,吴苹对调解的结果不是很满意,想着要怎么进行维权。

  周曙光则忙着出谋划策,“你把材料发给我,我给你做个维权网站,把投诉材料发到维权网站上去。”“还有,我在湖南媒体这边有朋友,你把调解记录发给我,我能想办法帮你。”

  然而,吴苹终究很忙,最终没有把调解记录发过来。

  忙着领奖

  吴苹这段时间还忙着领奖。

  “我们入选了《南方人物周刊》‘2007中国魅力50人’名单,头衔是‘抗争之魅’。”吴苹在电话中颇感自豪,“和万钢、姜文在一起呢。”

  “还有,我上了凤凰卫视‘鲁豫有约’,马上就要播出了。”吴苹接着告诉周曙光。周则忙着表示,“我马上帮你记录下来,发到你的官方网站上去,网站你不要担心啦,你知道我是专业做这块的。”

  吴苹则滔滔不绝,“还有那个什么网站,给我颁了个大奖……”

  周曙光则“唰唰”地不停记录。

  而吴苹获得的奖项与荣誉远不止这些。几乎所有的媒体,在年终盘点时,都会提到吴苹、杨武夫妇。

  遗憾的是,吴苹从没有公布过她在拆迁协议中的收获。周曙光则向记者透露,“使用的是产权置换方案,换了一处沙坪坝区的房子给苹姐,苹姐补部分差价给开发商”。同时,“政府承认拆迁协议未达成就断水断电断路是不对的,赔偿几年来的营业损失约90万元。”赔偿数额不像外界想象的那么高。

  而奖项与荣誉不止属于吴苹夫妇,还有周曙光,“我一个星期共收到赞助约7000元,我真的实现一夜成名了,名利双收。”有人称他为“网志作者第一人”,也有人称他是“中国的公民记者第一人”。

  生意也忙

  打完电话,周曙光告诉记者,“苹姐很忙,我能了解的就这么多了。”

  “买汽车是什么用途?”《法制周报》记者问。

  “做生意,她们开了一家店子,为酒店等餐饮行业供货。”周曙光表示,“她应当非常忙,中途接听了两个电话。”于是,下午开始打电话的周曙光,只是简单地寒暄了几句。主要“采访任务”则留到了晚饭后完成,足足谈了近半个小时。

  针对“吴苹善于保密”的疑惑,周曙光表示,“可能,苹姐对官方媒体有点排斥,她的意见有时被官方媒体歪曲,她可能有点担心吧。”周的观点,从另一个角度,得到了南方某大报记者的印证。

  吴苹给人的印象是“敢赌”,该报记者回忆,“吴苹曾经说,‘大不了一分钱没有,但一定得给我个住的地方’。应该说,很多时候,她是有恃无恐的。直到媒体纷纷撤走后,她才慌起来,她接我电话的第一句话就是:你们把我抛弃了。这是我第一次真正窥到她的真实心理世界,尽管不过一瞬间。”

  但是,周曙光自然除外,因为他属于另一个范畴:网志作者。因此吴苹对周曙光很信任。哪怕吴苹换了手机,周曙光还是能轻易地联系上她。

  甚至,周曙光揽上了这单“注定亏本”的生意,对此,吴苹应当很满意。周曙光表示,“你把资料发过来,我不但在网络上支持你,而且我在媒体的朋友也可以帮你。”

  双方又拉起了家常,有说有笑。

  看来,2007年,吴苹很是春风得意。

  (周曙光、孙朝方对此文亦有贡献。)

  发 现

  一场快乐的“旅行”

  ⊙本报记者 伍洲奇

  “最初的想法是旅行,后来想到名与利。我做到了,有人称我为‘史上最牛网志作者’,也有人称我为‘中国的公民记者第一人’”,26岁的湖南宁乡小伙周曙光在《法制周报》记者面前,直言不讳。在一个星期里,周曙光共收到赞助7000元。

  在此之前,周曙光是一个普通网民,1999年开始学会使用互联网,2000年辍学打工。周曙光写了三年的BLOG,在网上“小有名气”。准确说,周曙光不是首发记者,甚至不能称为“记者”。但是,“牛钉”事件本来就不是传统媒体的杰作,而是网志作者。周曙光是最早并全面关注“牛钉”事件的网志作者之一。

  2007年3月初,周曙光关注到“史上最牛钉子户”的照片,照片显示,一个两层的小楼旁边被挖空,形成一个巨大的坑,坑中间就孤零零地剩下这个小楼。开始他以为这是一张历史照片,后来才知道是重庆九龙坡区的一个真实的被拆迁户的房子的照片。

  以周曙光的经验判断,这是一个机会。后来,他从父母手中借了5000元,其中用100元一月的租金,租了一个位置不佳的门面,准备用来作为仓库,然后继续做卖菜的小生意。其余,则部分准备用于旅游。

  当然,周曙光更想知道事件的真相,甚至获得可能会一夜成名的机会,也许,“我可以获得更多的社会资源,更容易创业成功。”于是,头脑一热,周曙光就坐上火车,先到贵州,然后转火车到了重庆,坐的是硬座,两天两夜后,周曙光从湖南到达重庆。

  抵达重庆后,周曙光挤入人群,用颤抖的声音问了吴苹两个问题,一个问题是,“网上传言说你家有背景,这是真的吗?”她说,“法律就是我的背景。”然后,周曙光问她,“网上有消息说你要几千万的拆迁费,这是真的吗?”她说,“我不要货币补偿,我要的是同地段同面积的产权置换的房子。”问完问题,周曙光就要求和她合影一张,吴苹很从容地和他合影。然后,周曙光找了一个网吧,把问到的答案和合影发到个人网站上。

  周曙光的文章获得很多人的关注,网站内容被大量转载,网友建议他接受捐款。第二天下午,《南方都市报》的记者打电话采访周曙光,这是他平生第一次接受记者采访。

  周曙光一直坚持记录现场,在当地网友的帮助下,他借到一个数码相机,开始拍现场录像发布到网上,用视频这种直接的方式展示现场情况,以便没能亲临现场的人能够了解现状。

  同时,周曙光陆续收到网友的赞助。直到4月2日下午,吴苹的丈夫杨武收拾东西离开了小楼。晚上七点,开始有挖掘机拆楼,九点多的时候,小楼轰然倒塌。

  4月4日,周曙光坐火车离开重庆。在重庆的这一个星期,周曙光一共收到赞助约7000元,“我真的实现了一夜成名,名利双收。同时,我与苹姐建立了友好的关系”。

  周曙光说,这是一场快乐的旅行。

  网志作者 周曙光

  回 顾

  2007年3月初,网上各大论坛开始流传一个帖子,题目是《史上最牛的钉子户》,帖子的内容是一张图片:一个被挖成10米深大坑的楼盘地基正中央,孤零零地立着一栋二层小楼,犹如大海中的一叶孤舟。重庆网友将其命名为“史上最牛的钉子户”。

  3月19日,法庭限令杨武、吴苹夫妇于三天内搬迁,否则将强制拆迁。21日下午,杨武带着两个煤气罐爬进空荡荡的祖屋,23日零时,法院没有强拆。

  3月30日下午,重庆九龙坡区法院突然举行了情况通报会,宣布经院长签发公告,责令被执行人杨武在指定的期限——2007年4月10日前自动搬迁,将房屋交房地产开发商拆除。

  4月2日下午4时30分,杨武、吴苹夫妇撤离“孤岛”并将旧房交付开发商,开发商已向区法院提出撤诉。经区法院裁定,强制拆迁程序终止。至此重庆“最牛钉子户”事件已获顺利解决。

  4月2日22时39分,“史上最牛钉子户”建筑物轰然倒塌。

  4月10日,吴苹最后一次面对媒体后,石牛入海,杳无音信。

  尾声:吴苹对于“是否满意”始终沉默,并和政府、法院一起,保守着协商背后的“秘密”,至今没人确切地了解,4月的头两天里,究竟发生了些什么。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