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汪集鸡汤 杀了一个回马枪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07日15:44 央视《致富经》

  央视《致富经》2008年1月4日播出:汪集鸡汤 杀了一个回马枪,以下为节目内容。

  王行强:“问世间什么最美丽,爱情它让人着迷,我明白会有一颗心,在远方等我靠近。”

  这是武汉新洲区的一个婚礼现场,新郎在迎亲要给新娘唱一首歌,打动新娘。不过,从第一次相亲到后来的成亲,起着关键作用的,却是当地的一种鸡汤。

  亲戚 程建荣:“新女婿上门,丈母娘要是做鸡汤给他喝,就表示很喜欢,同意这门亲事。不喜欢就不会做鸡汤给他喝,就随便搞几个菜吃一下。”

  而这位女婿在第一次登门求亲的时候,不仅喝到了鸡汤,而且还是一罐黄澄澄的老母鸡汤,更表示这门亲事是板上钉钉了。

  陈志梅:“一家人都很高兴,对他感觉挺好的,就给他鸡汤来喝。”

  在武汉新洲区的汪集街道办事处,不仅婚礼上要喝鸡汤,而且逢年过节过寿添丁也都要喝鸡汤。

  万正宇:“在我们农村,上这道汤,就表示富裕,吉祥。”

  李心林:“鸡爪子是抓钱手,就是过年,新的一年,吃了以后多赚点钱回来,就是这样一个意思。”

  既然鸡汤在当地有这么多吉祥的寓意,当地的大小餐馆都少不了这种用瓦罐煨制的鸡汤。

  万春喜:“像这样的汤,在静止时,是金黄色的汤就是好的。”

  记者:“最后沉淀下来,要成金黄色是吗?”

  万春喜:“对。”

  在汪集煨制鸡汤有上百年的历史,制作工艺非常讲究,选用当地土鸡,一只鸡要剁成22块。大锅炒熟,土罐煨制,一道鸡汤煨好,前后要花上四五个小时。

  万春喜:“说起来很简单,但是每一道工序,从炒到煨,那都是很复杂的,眼睛看,耳朵听,鼻子闻,亲手一点点的做好。”

  2002年,武汉中百集团把汪集鸡汤引进到武汉超市,经过市场策划和媒体的宣传,一时间,汪集鸡汤声名大振,汪集餐馆的老板全开始往超市送货,连煨制鸡汤的瓦罐也成了抢手货。

  万春喜:“把全国各地的罐子都搜集来了,还不够做鸡汤。卖瓦罐的开始是1.8元一个,最后买的人多了,他就涨到2元多,买到3.5元也卖过。”

  老街鸡汤馆老板 王进喜:“我们要从早上起来,一直干到晚上11点钟,开门就不断地有人来。”

  就在汪集鸡汤轰轰烈烈,向产业化发展的时候,谁也不曾想到的一个问题出现了。

  2003年春节,汪远志储备了一万多个瓦罐,打算像往年一样大赚一笔,却发现市场上再也买不到土鸡了,销量从一天1000多罐减少到两三百罐。

  汪远志的妻子 余细莲:“一只两只都收来。 踩着单车,端着箩筐,下乡到农户家里去收。晚上,七八点钟,九十点钟,鸡进栏的时候才能捉到。”

  遇到这样情况的不仅仅是汪志远,为了眼前的利益,有些经营户开始寻找其它鸡种代替煨汤,本来30元一罐的鸡汤卖到了20元,对真正用土鸡做汤的餐馆造成了冲击。

  胡望秀:“用土鸡,我们得17块买一只土鸡,他只卖20块,又是人工又是罐子的,那怎么可能的,肯定分量不到或者不是土鸡。”

  汪集汤食产业协会会长 汪汉生:“有的带病带菌的鸡种都参与到里面来了,有的斤两不够,只有2斤或1.8斤,这些都是不标准的。”

  因为瓦罐鸡汤的品质没有保障,很快,那些货真价实的汪集鸡汤,也在水货的冲击下,影响了声誉。汪集街道一天的销量从10万罐减少到1万罐,甚至更低。

  汪汉生:“这么一个产业,在它大起的时候,没有好好地把握这个机遇,好好把握质量,所以导致后来的走下坡路。”

  正当汪集鸡汤生意一落千丈时,2003年冬天,离乡多年的霍方清带着100万元的资金回到了汪集,他想联合当地的餐馆建立公司,在各家鸡汤秘方的基础上,制定出统一标准,但让大家拿出秘方来,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霍方清:“汪集街道的鸡汤汤馆太多,杂乱无章,没有一个统一的配方,你做你的,他做他的,各人的秘方他也不说,也不外传。”

  几次碰壁之后,霍方清打算放弃回乡办公司的想法,政府却主动找上门来,要把注册的鸡汤商标授权给他来使用管理。原来,政府一直想找一个龙头公司,把分散的经营户们整合起来,通过龙头带动,把汪集鸡汤做成一个产业。

  汪集街道党委书记 李满堂:“街道政府是一定要扶持的。这个产业是老百姓致富的朝阳产业,真正能为我们的老百姓带来丰厚的实实在在的利润。”

  拿到了商标的使用权,霍方清就拿到了市场的尚方宝剑,但商标如何使用,却成了问题。当地许多餐馆的经营户,为了使用商标,便坐下来协商,大家决定成立公司,经营鸡汤的餐馆老板入股做股东,用一个统一的标准生产汪集鸡汤、统一使用商标,这个结果,正应了霍方清当初的构想。

  汪远志当年就入了1万元的股,按照公司的约定,汪远志能够得到百分之一的分红。在利益的驱动下,二十八家餐馆老板纷纷入股,为了获得更多的分红,他们拿出了多年积累的鸡汤配方。

  汪远志:“他的销售利润上去了,相对来说,我个人的收益也上去了,我何乐而不为呢。”

  筛选,公司确立了一个统一的配方。二十八家餐馆组成了一个利益共同体,大家都按照统一的标准煨制,顾客无论是在哪一家餐馆吃饭,都能喝到相同质量的鸡汤。

  霍方清:“以纯正的汪集土鸡,地下水,慢工细火慢慢熬制,这样做保证了我们汪集的品牌。”

  统一配方、统一的煨制工艺,并且在原料进购上也要执行统一的标准。徐勇是当地的一个土鸡养殖户,2004年,公司找到他,把他养殖的土鸡作为汪集鸡汤原料指定进购地点,政府也提出相应地补贴。

  徐勇:“一年最低要出栏200万只鸡,现在发展的很快,主要就是供给汪集鸡汤,不愁销,大家的积极性都在增高,现在都在扩大规模。”

  2007年12月,当记者去采访的时候,霍方清和他的股东们,在传统瓦罐的基础上,又新增添了易拉罐装的鸡汤,销量比当初销往超市最旺的时候还要多,不仅走出了武汉,而且销往北京,上海等地,一年销售鸡汤5百万罐,产值达到1.5亿元。

  编导:胡丹 陶润英 摄像:孙彦峰

  本文由中央电视台七套《致富经》栏目提供,详细内容请登陆央视国际网站CCTV-7《致富经》栏目查询!

  注:CCTV-7《致富经》栏目播出时间:首播: 每周一至周五22:02--22:32 ,重播:每周二至周六13:52—14:22。

  财富无处不在,行动成就梦想!《致富经》栏目敬请您的关注!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