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居家养老:一张爱心服务券买来新模式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09日10:35 河北日报

  明天靠什么养老--城乡养老调查之城市篇(上)

  编者的话

  截至2007年底,我省60岁以上老人已达810万,占全省人口总数的11.4%,按照60岁以上老人占人口总数10%即进入老龄社会的国际惯例,我省已步入老龄社会。而且我省老年人口总数还在以每年平均3%左右的速度递增,有专家预计,我省的人口老龄化高峰将从2035年左右开始,老年人口比例将达到20%至30%。

  面对快速袭来的“银色浪潮”和“未富先老”的客观现实,无论从政策准备、资金准备、思想和心理准备以及社会方方面面的准备来看,我们都还略显仓促。虽然国家确定了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基本养老方略,但无论从哪个方面讲都还不尽完善。党和政府已经意识到了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并且正在做出努力。任何事情的解决都需要一个过程,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政府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省的养老问题一定会得到逐步解决。从今天开始,我们将刊发一组对城乡养老情况的调查,以期为这一问题的解决尽点绵薄之力。

  2007年以来,省会长安区财政出资13万元,为辖区内37名“三无”老人购买了“爱心服务券”,凭此券老人们足不出户便可享受到全方位的养老服务,此举在全省尚属首创———居家养老:一张爱心服务券买来新模式

  去年5月,省会长安区政府出资13万元,为辖区内37名“三无”老人(无劳动能力、无经济来源、无法定扶养人或赡养人)购买了“爱心服务券”———每位老人每月可享受最高300元、最低200元的服务,老人可以用服务券购买家政服务,如对服务满意则把服务券交给家政服务员,家政服务员每月凭票到区政府兑付现金。据了解,长安区此举开创了全省居家养老模式的先河。

  服务夕阳政府埋单

  在长安区河东街道办事处建华三社区,记者见到了享受“爱心服务券”的“三无”老人张秀芝,老人家里非常干净。虽然已经88岁高龄,但老人思路清楚,说话清晰。

  “服务员每天来家里一个多小时,帮我买菜、做饭、洗衣服、打扫卫生,家里有什么活儿就干什么活儿。有时干完了还陪我唠唠嗑。我没想到能被照顾得这么好,真帮了我的大忙啦!”

  老人所说的“大忙”指的是“代购”。老人腰腿不好,每次买菜都得推着个小竹车,走走歇歇,来回至少得一个多小时。回来后就再没力气做饭、收拾家务了,有时老人一天只能吃一顿饭。有了家政服务员,老人就有了方便的“腰腿”。

  “不但办事利索,而且照顾我非常周到,就像亲闺女一样。”看得出,老人对长安区政府为她购买的“爱心服务券”非常满意。

  这张天蓝色的服务券,正面印有面值和监督电话,张秀芝老人每月有30张券,每张10元,每天可购买一次服务。背面印有服务内容:提供日间照料、家政服务和精神陪护。

  正说着,家政服务员张金香来了。她一进门就熟练地换上工作服,又顺手摸摸老人的额头。然后一边和记者说话,一边收拾屋子,为老人做午饭。

  张金香说,除张秀芝外,她还照顾着另外一位姓陈的老人,她本人就住在这个社区,离老人近、熟悉、方便。说是“一小时服务员”,但由于老人没有任何亲人,所以有时候她就是“全天候”服务员。前不久,那位姓陈的老人因病住院,都是她负责接送和日常照顾。

  因为服务周到,这些服务员还成为了老人的“救命恩人”。2007年7月17日早8时,史爱荣像往常一样准时到刘桂芳老人家服务。敲了几次门也不开,史爱荣想老人77岁了,没准不愿起床。于是就先到另外一位老人家服务,服务完后回来老人还是不开门。史爱荣起了疑心,由于老人住一楼,她就绕到后窗户往屋里看,发现老人躺在地上。史爱荣赶紧叫来邻居和110民警,打开房门把老人送到了医院。经检查,老人是脑溢血,由于抢救比较及时,老人脱离了生命危险,目前恢复良好。

  用“爱心服务券”提供居家养老服务,长安区还真是花了一番心思。“直接补贴现金,会担心这些钱不能全部用在老人身上,或者老人领到钱后不用在养老服务上。而‘爱心服务券’能保证老人享受到良好的服务。另外家政服务员一般按照就近原则选择,这样更及时方便。”长安区民政局副局长王会林告诉记者。

  好办法更需好政策

  目前,长安区的居家养老模式可以说是有声有色。但这背后,他们也进行了艰辛的探索,付出了艰苦的努力。

  早在2006年5月,长安区就开始“试水”居家养老,“试水者”就是省会颐养园老年公寓的负责人曹玉可,在“试水”前,曹玉可对前景的估计很乐观。她认为,一方面国家有政策,提倡以居家养老为基础;另一方面市场有需求,大部分老人愿意在家养老。

  可现实跟曹玉可开了一个不小的玩笑。她先于2006年5月开办了社区“养老家庭”,租用单元房,供养社区老人;第二次,她在20个社区开办了“养老服务站”,为社区老人提供家庭保洁、康复训练、按摩、“代购”等服务。曹玉可的经营原则是无偿为“三无”老人服务,低偿为低保、贫困老人服务,有偿为其他老人服务。

  但一年多后,“养老家庭”就由于入不敷出停办了。“养老服务站”目前已萎缩到了三四个站,服务项目也仅剩了代购和保洁。这两次“试水”,曹玉可共赔了近百万元。

  失败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完全市场化的运作导致入不敷出。“托费”较低、真正购买服务的老人较少,收入远远抵不了高昂的场地租赁费用、服务设施费用及服务人员工资,运转不下去势在必然。

  实践让曹玉可长了见识,她认为,处于起步阶段的居家养老的部分费用确需由政府埋单,另外政府还要整合社会资源,为投资者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比如提供场地、服务设施等,完全靠市场的办法不好走通。

  长期从事老年人工作的省老龄委老龄事业发展处处长李新保对此深有同感。他认为,目前居家养老还有很多“成长中的烦恼”,由于受老人们养老服务观念的影响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如果没有政策上的扶持和政府投入,很难顺利“成长”,而目前这方面的政策基本上是空白。

  不但要扶持,而且需要一定力度。早在几年前,秦皇岛市海港区就探索了扶持措施,对每位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的养护员每月补贴100元。但由于补贴较低,加上老人购买服务的能力有限,效果并不太理想。目前,该区准备增加补贴额度。

  夕阳无限明天更好

  2007年8月在邢台市文体社区成立的“暖巢管家服务站”则是一个成功运作的典型。目前这个来自辽宁大连的品牌在居民中可以说是越叫越响,前不久又在该市前炉子社区成立了一个服务站。除“代购”项目收取费用外,做理疗、测血压、搞陪护等都是免费。如此多的免费虽然使其每个月都略有亏损,但基本能保证正常运转。

  成功的原因也很简单:辽宁省民政厅对这一模式在服务设施和服务人员工资上都有补助,办公场所又是在当地政府支持下免费使用。

  不过令人欣喜的是,以长安区为试点,省会在这方面已经迈出了探索的步伐。

  石市民政局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处副处长姜连吉告诉记者,长安区对“三无”老人的“变相”补贴只是创新居家养老模式蓝图中的一小笔。下一步,他们将把补贴对象扩大到享受低保的“空巢老人”和长期患病的老人、贫困优抚对象和生活困难的百岁老人,补贴标准分别为每人每月100元、200元、150元和200元;对处于低保边缘的老人和“空巢老人”实行低偿服务;对经济条件较好的老年人群,通过有效配置资源,以市场运作方式,提供高质量、高层次的服务,比如开展日常生活照料、陪伴聊天、读书、娱乐,还有日托、医疗、家政、维修、维权、情感慰藉、“代购”等服务。

  姜连吉说,如果效果好,长安区模式将在全市推广,那时省会的居家养老将会跃升到一个新的层次。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