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百家讲坛主讲人蒙曼称唐高宗至死信任武则天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10日09:44 青年周末
百家讲坛主讲人蒙曼称唐高宗至死信任武则天
漫画:武则天

百家讲坛主讲人蒙曼称唐高宗至死信任武则天
  1月5日,蒙曼在北京图书大厦签售《蒙曼说唐:武则天》,场面火爆,5个小时售出5000册。据出版社透露,该成绩在《百家讲坛》讲史人里名列第三,仅次于于丹、易中天

  -唐高宗废后出于一时激愤

  -《资治通鉴》推断武后盼皇帝早死不成立

  -“女皇”养男宠并非男女私情

  ◎文/ 蒙曼 ◎供图/CFP

  有关武则天的正史、野史数不胜数,光电视剧就拍了好几轮:冯宝宝版、潘迎紫版、刘晓庆版、贾静文版……早就不新鲜的历史人物,还能讲出什么新意?

  2008年1月5日,《百家讲坛》主讲人蒙曼在北京图书大厦签售《蒙曼说唐:武则天》,场面非常火爆。从上午11点到下午4点,共售出5000册。

  前来捧场的“百家”老将易中天说:蒙曼讲故事背后还有学术思想,她讲的一些东西是很多人以前没有注意到的。

  武则天的哪些功过是非被误解和忽略了?蒙曼特为本报撰文讲述唐高宗和武则天被误解已久的关系:很多人认为唐高宗懦弱,受武则天牵制。其实他们既是夫妻,也是战友。直到唐高宗生命的最后一刻,他最信任的人仍然是武则天。

  直到唐高宗生命的最后一刻,他最信任的人仍然是武则天。

  ——这是我对唐高宗和武则天关系做的简单诠释。可能很多人不以为然:唐高宗明明就很懦弱,怕老婆,终其一生都受制于皇后武则天;而武则天权力欲旺盛,为权力绝情绝义——包括和丈夫之间的感情。证据有三:第一,唐高宗曾经和宰相上官仪一起,图谋废掉武则天,这说明他不爱武则天。第二,唐高宗病重,武则天企图阻止医生进行治疗,说明她希望唐高宗早死。第三,武则天包养男宠,说明她和唐高宗之间没有感情。

  真的如此吗?我认为,事实可能恰恰相反,武则天和唐高宗是一对恩爱夫妻,他们之间的关系绝不是传统所谓的控制与服从。唐高宗选择武则天,是非常慎重的选择。

  要证明唐高宗和武则天的感情,就要了解刚才提到的三个证据的真相。

  唐高宗授权武皇后是理智的选择

  -废武后是一时激愤

  公元664年废后事件的起因是武则天在660年之后开始参决朝政。本来,唐高宗通过废王立武事件铲除了一批元老重臣集团,成为真正有权力的皇帝。但在660年,高宗突发风疾。也就是心脑血管疾病,这是李唐皇室的家族遗传病。李治经常头痛难忍,无法正常处理朝政。怎么办?他有三个选择:第一,委政太子;第二,委政大臣;第三,委政皇后。当时,太子李弘刚刚8岁,无法管理国家;而自从清除了元老重臣之后,李治对大臣也丧失了信任。相比之下,武则天涉猎文史,在以往的政治斗争中表现出敏锐的洞察力和实干精神,而且当皇后期间又有意裁抑外戚势力,赢得了唐高宗的信任。在这种情况下,高宗选择把国事交给武皇后。

  然而,天无二日,国无二主,随着武则天影响力的增长,二人的关系也出现了变化。武则天开始作威作福,让唐高宗非常气愤。就在这样的情绪支配下,他找到了宰相上官仪商议。

  上官仪就是武则天赏识的著名才女上官婉儿的爷爷。他是读书人出身,对儒家经典学说颇为认可,对女人参政议政有抵触情绪;另外,长期读书造就了他单纯的性格,对处理皇帝家庭关系这样复杂的政治问题了解不深;一帆风顺的仕途经历又让他恃才傲物,出言草率,不计后果。于是对皇帝说了非常轻率的话:废了她。

  唐高宗心里正憋着对武则天的怨气,再加上这么一位高参的激励,怒火一发不可收拾,立刻命令上官仪草拟废后诏书。武则天通过她的后宫情报系统迅速得知了这个消息,立刻直接面见唐高宗,质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唐高宗的态度也发生180度的转变,他说:“我初无此心,皆上官仪教我。”他收回成命,把责任推给了上官仪。

  一场废后风波烟消云散,武则天的权力没有丝毫减弱,反而就此上了一个台阶,垂帘听政,与唐高宗合称二圣,从幕后走到了前台。上官仪倒是当了替罪羊,以谋反罪处决。

  这次废后风波只是表现出唐高宗的懦弱吗?我觉得,唐高宗提出废后属于一时激愤,不冷静,并不是懦弱。在他冷静下来后,还是选择继续维持皇后协理朝政的现状。以这件事来证明唐高宗不爱武则天并不合适,从大局来讲,唐高宗此时最信任的人仍然是武则天,为了维护和她的关系,甚至不惜牺牲大臣。

  -武后拒绝医治高宗出于保守

  唐高宗生命的最后一年,携武则天东巡洛阳。就在嵩山脚下,引出了武则天和唐高宗关系史上的又一桩公案。

  唐高宗本来有严重的风疾,由于旅途劳顿,病情加重,头疼难忍,眼睛也看不见东西。传统的丸散针膏已经无济于事,想要尝试一种新的治疗方法。新起用的御医叫秦鸣鹤,据考证是一个来自东罗马帝国的景教徒。景教是早期基督教的一个分支,唐初开始在中国传播。随着景教徒的到来,西方的医术也在中国广泛流传。秦鸣鹤诊断的结果是血管堵塞,压迫视神经。只要拿两根针,刺进头顶上的脑户和百会两个穴位,让血流出来,失明就能好。没想到他提出诊断意见后,坐在帘子后头的武则天一声断喝:“此可斩也!乃欲于天子头刺血?”拒绝尝试这种新方法。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认为武后此举是盼望皇帝早点死。这样的推测是不能成立的。中国传统医学对于外科手术态度通常比较保守,在天子头上刺血被视为危险行为属于人之常情。武则天不是一个优秀的医生,让她去理解不熟悉的医疗手段确实很难。

  武则天也没必要这样急于让唐高宗死去。此时她参政已经23年,和高宗并称二圣近20年,号称天后也即将10年,她的权力一直在稳步增长。此时的唐高宗,根本不构成她权力上升的障碍。

  高宗当时病入膏肓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唐高宗还是接受了治疗,随着暗红色的血液从脑户、百会两个穴位流出,唐高宗确实睁开了眼睛。但是,一个多月之后,他就病死了。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