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研究生受助不感恩调查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19日20:16 央视-新闻周刊

  【同期,江苏素材,演播室内,段霖夏:】

  4310富华哥哥,从开始到现在你应该晓得(这件事)对我的影响,我一直说这个事情,你不是个坏人,你真的是个大好人……

  【解说】“哥哥”,“好人”, 本周,当人们从电视节目里,听到28岁的段霖夏这样称呼他对面的李富华时,更愿相信这多少有些亲切的词汇背后是最终的情感流露,也在希望着它真的会成为一个最好的故事结尾,因为对于普通大众而言,大家似乎总想让4年前的善始有善终。

  【同期,重庆素材】1120李富华:我知道农村的娃娃有一种勤奋好学的上进,在这种情况下没有钱,出来当扁担,去挣学费,我就心头暗暗的想我要帮助他,让他去完成这个学业。

  【解说】每每聊起段霖夏,李富华的眼光总会先落在4年前,当地报纸以两个版的篇幅报道的感人故事,和考上了北大研究生但只能靠当挑夫赚学费的朴实青年,在李富华的记忆中,2003年夏天,第一次见到段霖夏时对他印象很好,也正是从那个夏天开始,段霖夏收到了来自李富华的第一笔2000元捐款。之后是1000,2000,1万,原本的素昧平生成了钱财相助,段霖夏由被同情者变为了受助人,2005年春节,段霖夏带着橘柑、鸡蛋、腊肉等来给李富华拜年,那也是他们之间的第二次见面,一次仿佛家人间走动。 【黑场】

  【同期,江苏素材,断霖夏:】

  3805你李富华当初向我要过钱,要过投资款,不管你拿的每一分钱过来,我至少是借给我就借给我,签协议有个凭证,免得现在被他这样说出来。

  【解说】正如本周,会从段霖夏口中听到“富华哥哥”和“你李富华”两种称谓一样,人们在透视他们之间的捐助与被捐助的关系时,普通人总会诧异如今段霖夏对李富华的满腔怨愤,人们或许更愿接受的是李富华的一腔怒气。因为在2007年12月27日上午,李富华在重庆市万州区人民法院把段霖夏告了,他不能接受段霖夏4年只修完1门课程,并长期与他失去联系的现实,更无法容忍善心被骗的感觉,他向索要段霖夏4年来共计捐出的4万多元善款。

  【同期,江苏素材,断霖夏:】

  拿这样一个东西出来,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而且一上来我就处于一个不利的。

  【解说】

  直到本周,段霖夏依然坚持李富华给他的4万元钱大部分不是善款,而只是借给他期待获取回报的生意投资,他也拒绝就从北大休学向李富华道歉,认为这是自己选择的权利。尽管这些说辞因为带有对昔日恩人的攻击色彩而让他一度显得确实不知感恩,但也许,在这样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心中,从未失去表达感谢的愿望,所以在本月12日,当段霖夏在媒体的安排下意外面对李富华时,人们才会看到这样的景象。

  【江苏台演播室,段霖夏与李富华握手】44:03:15

  段霖夏:哥哥,确实很多地方我做的不对,但是我也希望你体谅我。

  李富华:当时我是想让你站出来。

  【解说】当风波渐渐平静下来,人们才开始关注,段霖夏这样一个原本平凡的农家学子,是怎样一步一步成为舆论焦点的?回味他一次次接受媒体采访时所说的话,我们似乎能看到一个普通人在压力之下的心路历程。

  【解说】段霖夏最初的压力也许正是来自于人们本希望为他减轻压力的善意,当5年前媒体连篇累牍地报道他考上了北京大学软件工程硕士、却因无钱读书而在街头当挑夫卖苦力时,“北大”、“硕士”、“苦力”,这些夺目的字眼让他一时闻名山城,善良的人们纷纷慷慨解囊。后来,段霖夏在接受采访时称,“我有手有脚,并非残疾人,接受别人的捐赠并不符合我个人的性格。我推测报社、政府这样做,就是期望能引起更多人的关注,以此形成一种良好风气。”“媒体报道后,他说自己基本上没有选择。

  【解说】也许正是由于那时的软弱,接受了众多捐赠的段霖夏,从此无法再按照一个普通人的轨迹生活,因为他必须对那些热忱的期望有交待。他做出选择不能再完全听凭自己的喜好,而必须考虑那些为他付出了爱心的人们。

  【同期】

  (重庆)0640李富华:这个钱在我的心目当中是拿给他,绝对是为他学习,学业上用的,绝不是用作其他用途的。

  【解说】段霖夏恰恰忽略了这一点。他从北大休学了,并且由于休学时间太长,看上去已经没有在规定期限内毕业的可能,更让捐助他的人感到难以忍受的,他拿着别人捐给他的助学金开公司做起了生意。因此当李富华起诉段霖夏的时候,感到受了欺骗的人们和媒体几乎无一例外将 “受助不感恩” 这个具有的道德色彩的评判给了他们的官司,并把段霖夏置于道德的死角。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