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一个16岁女孩的洪水非典记忆和雪中生活(图)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04日08:03 荆楚网-楚天都市报
一个16岁女孩的洪水非典记忆和雪中生活(图)
江珊的笑

  荆楚网消息 (楚天都市报) 本报首席记者张欧亚 记者张泉 摄影宋枕涛

  2月3日,腊月廿七,午后。

  暖暖的阳光照在嘉鱼县簰洲湾中保村这个宁静的小村,门前屋后晾晒的腊鱼腊肉透着迎春的气息。

  这一天,和其他村民一样,江珊家分到了30公斤鲜鱼。长发披肩的江珊趿着保暖拖鞋,和姐姐江黎坐在门前的暖阳下,看着忙于杀鱼的父亲,一脸幸福。

  这个因大雪封路家里烤不到炭火的冬天,寒冷没有成为江珊唯一的记忆。在亲历1998特大洪水、2003年京城非典后,面对这场特大冰雪灾害,江珊轻松乐观的笑容,成为中国2008抗击冰雪灾害恢弘场景下最美的画面之一。

  1998:洪水和泪

  “这是我最难忘记,也最应该忘记的经历。”已经16岁的江珊用这句颇富哲理的话语,浓缩了1998年她6岁那年的全部记忆。

  1998年夏天,簰洲湾。大人们上堤抗洪去了,江珊独自坐在家中。电视里,满是博弈洪涛中的迷彩服。

  8月1日傍晚,小伙伴们被大人们拉扯着离开家,匆匆忙忙跑向大堤逃生。小江珊那时什么都不懂,一个人躲到树林里,还是奶奶找到了她,拉着她夺路向大堤飞奔,洪水在身后追赶——“快爬到树上去!”奶奶托着她爬上了一棵大树,自己则用衣服缠住另一棵大树,水流越来越急,茁壮的大树脆弱得像一根小草,奶奶随倒下的那棵树消失在滚滚波涛中。“抱紧了,千万别松手!”这是奶奶的最后一句话。

  无边黑暗袭来,江珊也落到急流中。求生的本能、奶奶最后的话,给了她惊人的能量,一棵生命之树被她稚嫩的胳膊揽在了怀里。

  黎明来了,生命的曙光重新照耀着茫茫水域。一叶冲锋舟急速驶来,身着迷彩服的解放军官兵和武警消防战士长臂轻舒,捞起了这个轻盈而顽强的生命——她已经坚持了9个小时。岸上,一家人劫后重逢,泪光中,奶奶和妈妈的脸永远从江珊视线里消失。

  洪水退了,但家没了,妈妈没了,奶奶没了。整个1998年,苦难和泪水深深渗进了她童年的记忆。

  2003:非典和爱

  更漂亮的家重新建了起来,不断有人给她和姐姐送来学习用品、被子和衣物。

  1999年,父亲带着她去了北京,参观了一所漂亮的学校。参观结束后,父亲走了,这时,江珊才知道,自己要留在这里——北京圣陶实验学校上学了。

  2003年年初,一片阴云从南方开始蔓延:非典来了!一场史无前例的非典阻击战,在全国展开。

  江珊和姐姐同在非典重灾区——北京。记不清从哪天开始,在北京密云风景秀丽的圣陶实验学校,江珊和同学们每天都要喝一碗苦涩的中药。药实在太难喝了,江珊每次都想找机会逃避,但每次都没有“成功”。

  气氛似乎越来越紧张,不时有同学被隔离,大街上满是戴口罩的人,老师给每个同学都发了一支体温计,要求每天量三次体温。忽然有一天,江珊发烧了,体温达到37.8度,她被隔离在宿舍里,直到一个星期后,体温恢复正常。

  两个孩子都在北京,这让在汉正街打工的父亲江其新非常担忧。每隔几天都要往北京打电话,询问孩子的情况。

  与父亲相比,江珊显得轻松得多。“我们每天都在学校,没有跟外面的人接触,学校也采取了很多预防措施,所以一点也不害怕。”回忆起这段生活,江珊笑着说,“我非常关注湖北和北京的情况,一个是我的家乡,一个是我学习生活的地方。姐姐跟我一样也在学校,我不怎么担心她,倒是老爸在外面打工,每天跟不同的人接触,我还是有些担心。”

  在全国人民阻击下,非典阴云终于消散。放暑假了,江珊迫不及待地踏上了南下的列车,一家人在武汉重逢。此前,江黎因为要回家参加中考,提前20多天就回来了,一回到家就被隔离了20多天。“到小店买水,别人一听说我来自北京,就连忙说‘站远点站远点’。”江黎笑着回忆。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