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重温邻里情 近百人含泪喜相逢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13日03:39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

  

重温邻里情近百人含泪喜相逢
老邻居见面分外激动

  从前有个大院坝,院坝里有几栋烂瓦房,瓦房里住了30户人家,家门口堆满了蜂窝煤。大院坝就像一个大家庭:煮了好吃的总要端给邻居尝一下,隔壁有事比自己屋头有事还跑得快,磨汤圆粉子的石磨要从腊月二十转到大年三十……

  或许这些关于老院坝的美好记忆只会出现在梦里。不过,原宁夏街西城角4号大院的邻里们却将美梦变成了现实。前天,老院坝的几十户人家在离别十多年后,其中的93人再次重逢在了沙湾路一茶楼里。十多年未见、容颜已改的老友是否还认识?过去的故事是否还记得?

  【记忆】

  一个大院 亲如家人

  1979年,深秋。

  寒风呼啸,桉树叶凌乱地飘落在青色的瓦片上。夜幕渐渐降临,西城角4号大院渐渐亮起了昏暗的灯光,灯光很快又熄灭了,唯独吴守体家灯火通明。

  “看电视咯!”小孩们就像过年一样拍着手直嚷嚷。吴家前的空坝子里早已是人山人海,锈迹斑斑的窗台上,摆放着1台12英寸的日立牌黑白电视机。现在已经47岁的刘治荣至今还记得,当天晚上放的是“新声新秀音乐会”,“兴奋得一晚上都没睡着觉。”

  像这样的热闹事情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就已经开始了。作为中铁二局家属区的西城角4号大院有30多户人家,约150号人。大院只有1根自来水管,接水的人总是络绎不绝,要是停水了,桶儿盆盆儿便摆了一地;大院头也只有1个公共厕所,所有人都还清楚地记得女厕所有4格,男厕所只有2格。清晨7点,小孩们就端起尿盆排队,啥子憋急了要插队的闹了不少笑话。

  西城角4号院的邻里就像亲戚一样。赵婆婆最拿手的就是红烧鱼,每次弄了都要给隔壁的高老师屋头端点来;为了用票换肉,半夜三更就去宁夏街肉食店排队,好不容易排到了,随便哪家都会整起回锅肉给其他人打牙祭。

  当时同龄的娃娃有三四十个,早晨打闹着结伴上学;中午各自用斗碗端着饭围坐在院坝的平台上吃饭,你夹我一筷子,我拈你一筷子;晚上,大伙围坐在大树下,摇着蒲扇,年长的开始讲精彩的故事。明月当空时,很多捉迷藏的小朋友们会爬到赵婆婆的厨房上……

  【现场】

  老友重逢 泪流满面

  在过去的十多年中,西城角4号院的住户陆续迁出,1996年时已人去楼空,30多户人家分散在了成都的各个角落。离别多年后,以前大院几位要好的朋友向老邻居发出邀请:“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往事都已成为过眼云烟,唯有那在西城角4号悠悠的成长岁月却永不褪色,在我们心中留下了挥之不散的情结……”

  11日上午10点,昔日的小伙伴已经为人父母,曾经的壮年早已白发斑斑。“钱三妹、舒伯伯!我是对面的小李!”“何阿姨得嘛!10多年没见,你身体还好吗?”“任和平,你小子还认识我不?我是黄学,莽子!”……

  多年没见的老邻居突然跃然眼前,看着曾经的伙伴被岁月改变的容颜,很多人不禁潸然泪下。张大姐哭得最为难过:“看到这么多的老年人,要是我父母还健在,他们一定能来,肯定很开心。”

  “我们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怀旧的歌曲静静地在空中萦绕,投影机播放着老照片,茶楼充满了温暖之情。

  一个小时里,陆续来了25户人家,共93人。沈爷爷应邀上台讲话,老人家激动得未语先泪,泣不成声。王老师还是那么儒雅,讲话时还带了演讲稿。曾经的“帅哥偶像”曲三哥依然潇洒,还是那么气宇轩昂。周二姐现在还记得赖姐以前在月黑风高时讲的恐怖故事,更记得刘小妹装的小老太婆……

  “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一首歌让每个人眼中噙满了泪花。“西城角4号院就是所有人的家,它永远藏在我们心中。”一位大姐感叹。

  【感慨】

  楼房高了 交往少了

  “房子好了,人情味却淡了。”活动组织者之一、川大教师高晓钢感慨说,随着高层住宅的日益增多,邻里之间的交往越来越少,现代城市的人们就像生活在“水泥森林”中,看似安全舒适,人与人之间的温情却被钢筋水泥隔开。

  “大院坝的感觉现在找不到了。”高晓钢说,他们把这些事情告诉孩子们,但他们却难以想像大院坝的生活,我们就只好告诉他们:“这是一个时代的故事,生在高楼里的你们是无法体会的。”

  本报记者 陈东 摄影 王勤

  报料人:高女士 线索费:100元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