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男子从老屋墙洞掏出民国地契(图)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0日17:47 半岛都市报
陈先生家从墙洞里掏出的地契 记者 杨祥玺 “我过年回老家修老房子的时候,在自家老屋的墙窟窿里掏出一包东西,打开一看里面有20多张光绪以及民国年间的地契。”今天晚上,临沂来青打工的陈先生在电话中告诉记者,过了年,他就带着这些东西来青岛打工,但由于不会保存,现在有几张已经损坏了。他现在想借助本报让内行的人判断一下有无收藏价值,如果博物馆想收藏,他将捐出去,要不放在他手里就保存坏了。 墙洞里掏出“老宝贝” 晚上7时,记者见到了陈先生,他告诉记者,他是临沂平邑县人,现在城阳打工,春节回家他在修老房子的时候,不经意发现了一个墙洞,伸进手一摸,掏出一个布包袱,打开一看,里面有一大捆纸。仔细查看后,他发现,这些都是光绪和民国年间的地契,他清点了一下,有20多张,在好几张地契上面,他看到了几个村里老人的名字,但这些人早就在很多年前都去世了。他告诉记者,这栋老房子是他爷爷盖的,他爷爷当时是保长,估计这些地契是他爷爷当时藏在墙洞里的。 多数地契比较规范 陈先生说着从包里掏出一个包袱,他将这些地契一张张地打开,记者看到,陈先生的这些地契宣纸和草纸的都有,有三张是光绪年间,剩下的大多为民国时期,地契大多品相较好,且多为三联和两联,并附有官印,其中内容多为卖地原因、价格、位置、中人签名和日期等。陈先生告诉记者,可能因为他爷爷身份的原因,这些地契都比较规范,不像有的地契只是私下里的合约,地契的印刷联、手写联等都盖有官府大印和私人印章。 希望有人帮忙鉴定 “家里人也不知道这些东西的价值,就让我拿到青岛来找人问一问,可由于我不知道怎么收藏,有好几张都让我不小心弄坏了。”陈先生告诉记者,这些东西都是他爷爷留下来的,放在他手里又没有什么用,要是真有什么实际价值的话,放在他这里再过段时间就全毁了,那就太可惜了。他想通过本报,让懂行的人帮忙给他鉴定鉴定,到底有没有收藏价值,如果算得上是文物的话,他打算捐给博物馆。 -相关链接 地契收藏重在鉴别 由于数量稀少和不可复制的特性,地契在收藏品类中愈显珍贵。同时,古时的地契尺寸大、面幅大、纸质特殊并带有官印,在形式上非常漂亮,所反映的内容也相当丰富,因此史料价值和市场价值都非常高。有关专家认为,地契收藏重在鉴别。首先要看地契的年代、落款和年号;其次要看纸张的变迁,如清代的地契多为宣纸、毛笔字,到后期才出现木、石等雕版;三要看内容,如官方的印章、当地村组长的签名等;四要看面积,地契一般不超过3尺,据说也有长达1米的。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