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舍不得砍亲手种的树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5日02:14 扬子晚报

  

我舍不得砍亲手种的树
老余当年植树的镜头。克 勇 摄
我舍不得砍亲手种的树
如今老余卧病在床陷入窘境。张凌发 摄

  镇江市全国劳模余锁根20多年带领全家人上山植树,硬是让620亩原本荒芜的山坡,披上了绿装,累计植树达到10万多棵。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山林富翁”却把政府和有关部门给他的奖励全部投入植树,自己却一直过着“苦行僧”的日子。近日,因为生病,余锁根又舍不得砍树,他经济上捉襟见肘,陷入了窘境。

  住进深山20多年痴心造林

  镇江句容是丘陵地区,该市戴庄村除了一些农田外,多的是荒山岗地。1984年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允许个人承包山地,村干部挨家挨户做工作,发动村民承包荒山,植树绿化,但无人愿意承包。于是村干部便找到已当了10多年生产队长的余锁根,把绿化荒山的任务交给了他。正值壮年的余锁根二话没说,带着妻子袁代清,扛着铁镐就上了山。

  他们在山上安了家,硬是用铁镐和钢钎撬开乱石,敲醒沉睡的荒山,用血与汗浇注出棵棵绿色的树苗。20多年来,因为植树损坏的铁镐不知其数,变弯的钢钎装满一卡车。所以在当地,余锁根又被群众亲切地称为“当代愚公”。

  这些年来,除了当地政府提供的树苗外,大多数树苗都是余锁根自己花钱购买,妻子、儿子、媳妇成了余锁根多年的义务帮工。

  随着一片片荒山荒坡开始泛绿,余锁根的生活也变得越来越艰苦,全家人除了要承受繁重的体力活外,还要承受长期寂寞的困扰和艰苦生活的考验。余锁根之前曾告诉记者,起初承包550亩荒山与村委会签订了30年的合同,约定树木成材的三分之一收益归村委会。但后来国家政策规定,成材的树木不能随便砍伐。句容市林业站的同志告诉他,他所种的杉木、松树虽然经济价值不高,但属于生态林和用材林,达到20年的树木经过审批后才可以间伐。而第一批栽下的树木到2004年才20年,这时他才向林业站申请间伐了30亩,卖了3.5万元,给了村里1万多元,付了工钱,基本上没有什么积余了。

  镇江市农科所原所长赵亚夫说,成林资源没有给余锁根带来富裕,主要问题是这些树木是生态林,它的经济价值较小,还受到砍伐许可的制约。2004年,得知余锁根的情况后,句容农科所曾向他免费提供了17亩优质有机茶苗和20亩香樟、红叶石兰等经济林木。另外还赠送了3只优良品种羊。虽然政府每年都对他进行慰问和资助,但他却全部用来购买树苗。

  患脑溢血缺钱看病

  常年不断的劳累,加上艰苦的生活,2002年4月,余锁根终因腰椎病和其他病住进了医院。出院时,医生告诫他不能再干重活了,但他只休息了6个月就又扛起铁镐上了山,他的妻子袁代青也患上了风湿性关节炎,但夫妻俩仍然痴心不改,病情稍一好转,便再次住进山里,继续他们的植树生涯。

  直到今年1月17日中午,在山上劳动回来吃中饭的余锁根在吃饭时突然感到不适,躺倒在地不能动弹。家人赶忙将他送到附近的卫生院救治,医生告诉袁代青,余锁根患的是脑溢血,大脑出现水肿,病情十分严重,当即余锁根就被送到句容市人民医院抢救。

  20多天之后,恢复意识的余锁根立即要求出院,因为他知道家中没有钱。春节前,在老余的再三要求下,家人让他出了院,前前后后共花去了近2万元钱。春节过后,家人看他情况不好,又将他送到市医院,医生让他住院,但老余还是不肯,家人没有办法,只得将他送到住在句容的女儿家,以方便他吃药挂水。

  他们的两个子女都没有稳定的收入,儿子眼睛高度近视,夫妻俩靠种几亩田为生,女儿、女婿早就下岗在家。老余倒下了,袁代青一下子没了主心骨,她能做的就是不停地为老余活动手脚,想让他能早点坐起来。

  舍不得砍下亲手种的树

  1995年5月余锁根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他的妻子1996年3月也被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部授予全国“三八”绿色奖章。然而,这些年来,尽管他们的生活非常艰苦,但夫妻俩从不因此向组织伸手,提出任何条件,照样一如既往地默默挑战荒山。现在的620多亩的荒山已经披上了绿装,幼小的树苗长成了参天大树,按理说,余锁根完全可以成为百万富翁,但他却成了“贫困户”。他说,他舍不得砍下自己亲手栽下的树木,不愿看到泛绿的山坡再次变黄。句容市林业站陆姓负责人说,余锁根所植的树木不能单纯用经济价值衡量,绿化的一片片荒山,对保持当地生态及旅游开发,起到难以估量的作用。

  通讯员 孙然 本报记者 张凌发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