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郑晓洁:用“心”搭建健残之桥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05日15:16 《法律与生活》杂志

  本刊记者/胡庆波

  默默搭建健全人与残障人之间的桥梁的她,是怎样的一位中国女性?

  个子不高,慈眉善目——47岁的郑晓洁,一位看起来十分普通的北京妇女,曾经在国家机关有着体面的工作,曾经在外企拿着令人艳羡的不菲薪水,曾经是一位优秀的电视制作人。而今,她选择了“红丹丹”,即北京红丹丹教育文化交流中心——目前我国唯一一家提供盲人文化服务的非赢利非政府组织。一步步走来,这背后有哪些耐人寻味的故事呢?

  本以为日子会就此平静地继续下去。然而,2007年12月24日下午,郑晓洁出人意料地走进了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的立案大厅,起诉的对象竟然是英国某传媒“大鳄”下属的世界服务基金会,这到底又是为什么呢?

  选择“红丹丹”

  2008年1月22日,北京的鼓楼西大街,一个幽静又陈旧的老北京四合院一隅,郑晓洁递给记者一张特殊的名片,上面不规则地凸凹着许多小孔——这是盲文,她打交道的对象一半以上都是残障人士。这里便是红丹丹文化交流中心办公所在地。

  “我是一个很有韧性的人,选择了就不会轻易放弃。”郑晓洁一边告诉记者,一边拿起杯子喝了一口水——她经常是忙得一天都顾不上喝水。

  我最开始在航天部工作,1986年,参加了全国高等学校心理学自学考试。平时需要工作,同时照顾只有一岁的孩子,业余时间还要学习,忙得一塌糊涂。就在很多同学都放弃了,而我也动摇的时候,我在教学楼看到了奇怪的一幕:一个女孩怎么“爬”着走啊?原来,这是一位肢残女孩,她的教室在二楼,每次上课,这位女孩都要靠双臂的力量,艰难地爬上楼。

  看着她弱小但坚强的背影,我突然看到了一种生命的尊严,感到一股莫名的压力。在这位女同学的鞭策下,我坚持了整整8年,终于通过了最后一门自学考试科目。

  而这位肢残女同学的影子,永远地铭刻在我的脑海中。

  后来,我目睹了自己的两任女师傅退休以后的失落,我对自己说:那不是我想要的生活。1996年,我瞒着父母,从航天部辞职进入一家外企公司。

  身处单位的中层,拿着不菲的薪水,但是,我每天都在思索:这就是你想做的事情吗,为什么不为自己的国家做点事情呢?

  三年合同期满,不顾老板的极力挽留,我毅然辞职。

  后来,中国教育电视台提供免费时段,郑晓洁自筹经费,制作了专题报道残障人故事的周播栏目《生命在线》,获得了社会的广泛好评。但是,拉好的赞助在最后时刻变卦了,她自掏腰包坚持做了下去。一年下来,几乎耗尽了积蓄。这个栏目因此成为中国第一个个人出资的公益类电视栏目。

  期间,郑晓洁还把经商的爱人大伟也拉了进来。大伟答应放下生意,帮她半年,可谁知,这一帮就收不了手了,一直干到现在。

  在拍摄中,残障人渴望社会理解、接受的强烈情感和愿望,使郑晓洁萌发了要帮助他们的想法。渐渐地,创作组从制作弘扬人道主义,宣传残障人自强不息、热爱生活的电视纪录片,转向帮助他们掌握参与社会生活能力、为他们提供技能培训,倡导社会健残融合的草根工作。

  2003年7月30日,北京红丹丹教育文化交流中心在北京市朝阳区工商局正式注册。根据盲人要学习广播节目编播制作的要求,红丹丹不久推出了由盲人参与制作的广播节目《心目看世界》。2004年5月17日,全国助残日的第二天,这个节目正式在北京新闻广播台《人生热线》栏目播出。红丹丹由此在中国开创了培训盲人广播节目主持人及制作的先河。

  之后,在各界人士的资助下,红丹丹的3名盲人学员通过了国家普通话一级甲等考试,成为中国盲人集体通过“一甲”的首例。

  提起“红丹丹”这个名字,郑晓洁微笑地解释道:“映山红这种植物,给点水就能满山遍野,我希望我们的关爱和服务能像开着的映山红一样,惠及所有的残障人。”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