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当年明月:我看了15年古书(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0日09:40 南方人物周刊

  雷打不动

  “对历史有兴趣的人,或者研究比我深的人,应该很多,会讲故事的人应该也很多,两者结合的也不少。我为什么能够到现在这一步?就是运气好嘛!”

  其实那不止是运气。

  “我的生活很枯燥,不抽烟,不喝酒,不谈恋爱。”一切按部就班,缺乏戏剧性。“历史拿走了我对很多东西的兴趣。你要拉我去玩,我有时候会去,酒吧我也会去,娱乐场所我也会去,但我不投入。我是个什么样的生活?白天上班,晚上回去就看书,查资料。惟一的兴趣就是听听音乐,看看碟。”

  对古文的兴趣,始于11岁时的那本《古文观止》。“我还记得一本叫《诸葛亮传》的书,我在亲戚家看这本书,坐了一天,也没人管我,我就一直看一直看,到最后他们才发现我。”

  从那时起,每天晚上两小时的历史阅读,雷打不动,“这么多年,可能就高考那两个月停过。”他看了很多人一辈子也不会看完的书。“二十四史,看过来了,好几千万字吧。”指的是中华书局那套绿皮书。

  “这是一个懒人当道的世界。当年梁启超写《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我们今天看着觉得很难,但你知道当时那个文章叫什么?叫时体文,就是写给大街上的,没多少文化的人看的。我看了15年古书,我的感觉是什么?不容易!”

  历史带给他的首先是知识上的享受。“那十几年,我一直没什么朋友,可是我觉得,我很强大,我经常扫视周围的人,我有一种优越感,觉得我懂得的东西,超越了很多同龄人。”

  他发现,现在很多人并不是那么有趣。有影响的人,一般都是按规则出牌的人,不按规则出牌的人才是真正有趣的人。可是这种有趣的人往往早早就出局了,历史上从来就是如此。

  他一边读书一边写,记忆超群。“人只要不干那些乌七八糟的事,他会有很多时间的。你下班之后有什么事呢?吃完饭,洗把脸,开始写东西,很简单的,就看你愿不愿意过这样的日子。”

  接着是经济上的巨大回报——版税。“我现在得到的东西,别人可能要三四十岁才能得到。我最想要的,还是每天晚上读书的那种纯粹。”

  他甚至还是明史研究会,一个历史研究专业团体的会员。他看重来自专业圈子的认可。他自认为跟明史研究大家王学典先生有一层师生之谊,提及王先生,他的敬重和小心溢于言表。

  “我是怎么加入明史学会的?不是我主动的,我没有成绩,再怎么努力也挤不进的。是我的书出了以后,他们找我的。等你到那个份上,自然有人来套你了。只有圈来套你,没有你来钻圈。”

  他其实很骄傲,骨子里的。同时,他又格外谦逊,待人接物有分寸。

  “人要有一点理想,但不能太多。理想太多,就会把自己太当回事。”

  “我原来是研究明代思想史的,就是王阳明、李贽,还有顾炎武之类的。我的书之所以畅销,原因很简单,不是因为历史研究水平有多高,主要是我能够把研究放到读者能接受的水平上,跟讲故事的能力结合在一起。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