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读杰弗里-福特《查布克夫人的画像》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0日11:32 青年参考
文瘦竹 如果你一个人在一个静悄悄的房间里,盯着墙上的一幅画像静静地看,你的心头会升起一种莫名的恐惧感,觉得画像 里的人物正用一种神秘、洞察一切的目光看着你,仿佛是个活的魂灵,随时都会扑向你。 也许是因为画像的这种神秘感,许多作家都喜欢用与画像相关的文字作为小说的名字。美国作家杰弗里·福特写于2002 年的小说《查布克夫人的画像》就是如此。用神秘的字眼做侦探小说的名字是再合适不过,虽然他的小说,不仅仅是一本侦探 小说。 19世纪末的纽约,谁都有大捞一笔,然后过随心所欲生活的梦想。小说男主人公皮安波(第一叙述者),是个半红 不黑的画家,因为觉得替别人画肖像浪费了青春与才华,急于致富,好使自己的才华完全地献给真正的艺术,所以接受了一个 神秘的订单。订单就是画一幅肖像画,订单的女主人查布克夫人(第二叙述者)交给他一项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即画家只 能凭她叙述的经历作画,酬金丰厚到足以满足画家快速致富的梦想。这个要求是离奇的,画家急于知道这个女人是谁,而随着 查布克夫人对自己身世的揭开,纽约街头发生了一次次凶杀案,好像都与查布克夫人的身世有某种神秘的联系,而她丈夫的出 现更让一切变得扑朔迷离。 作为“类”侦探小说,福特的《查布克夫人的画像》深得侦探小说鼻祖爱伦·坡“效果论”要领,即力图在自己的作 品中先确立某种效果,再为追求这种效果而进行创作,并不是从一开始就设置一具尸体,而是在貌似平静的聚会中缓缓引入悬 念,读者在不知不觉中就中了他的“圈套”。 但我觉得,《查布克夫人的画像》只是披了一件侦探小说的外衣,作者真正关注的其实是人物的心灵。作者把查布克 夫人时时挡在屏风后面,只是为了给她的内心独白创造一种神秘的气氛与机会,而查布克夫人对画家皮安波才能、命运的挑战 ,更给了画家一个审视自己的才能和命运、审视前辈们的创作作品以及创作历程的机会。在这种审视中,读者看到了所有艺术 家都会遇到的困惑与超越,以及不能超越时的毁灭。 你可以把这本小说当成侦探小说,虽然里面惟一的一个警察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但你更应该把它看种一本神秘主义 的书,也可以看成查布克夫人的自传,或者是一本简写的绘画艺术史和一个画家的成长史。从全书看,这本小说还可以看成一 个女人的成长史、自我毁灭史及对男人特别是有才华的男人的毁灭史——就像弗洛伊德解释的一样,一切都可以从童年找到根 源:父亲神秘的职业,依靠雪花形状对未来做出预言的预言学家,目睹母亲的偷情,父亲对母亲复仇似的谋杀,以及给她提供 了饭碗的两片一模一样的雪花。 此小说被编者归为幻想小说一类,我觉得这等于没有归类,因为除了19世纪那些名副其实的现实主义小说外,所有 小说都可归为幻想小说。也许所谓的幻想小说从西班牙塞万提斯就开始了,而在捷克的卡夫卡之后,幻想小说才迎来了它真正 的高潮。意大利卡尔维诺和阿根廷博尔赫斯无疑应该归为最伟大的幻想家,在译序里,卡尔维诺的《树上的伯爵》也是福特的 床头书,更为高兴的是,中国的《聊斋志异》也位列其中。福特无疑在前辈们那里吸足了养分,他的小说不像卡夫卡那样明显 的荒诞,也不像博尔赫斯那样像是转不出的迷宫,也不像卡尔维诺那样充满诗意,更不像《聊斋志异》那样发生在非人间,他 是他们的集合体,但又谁都不是。 杰弗里·福特,20世纪50年代生于纽约,除本书外,他的重要作品还有《千面之城》、《镜中女孩》等,多次获 得国际大奖。2007年11月《查布克夫人的画像》出了简体中文版。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