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老人自费为烈士立纪念碑 扫墓成家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1日17:07 辽一网-华商晨报
八旬老人自费为烈士立纪念碑扫墓成家规(图)
何耀林老人(左二)和家人回忆当年往事

  晨报阜新讯 (记者 刘德刚) 这是一份放不下的牵挂。

  60年前,他在自家中,照顾了一批又一批辽沈战役中的伤员,其中有9名因伤势过重而长眠在他的家乡。

  60年里,他自费为9名烈士修建纪念碑,带着全家去扫墓成了“家规”。

  如今,83岁的何耀林老人,把这份牵挂传递给了他的儿孙……

  60年前 9个无名兄弟长眠他家乡

  昨日上午,阜新市细河区,83岁高龄的何耀林老人家中,患有脑萎缩的老人已经无法完整地回忆那段硝烟中的历史。

  听着儿子何志敏替他讲起那段记忆,老人时而微笑,时而流泪……

  1948年,何耀林的老家,现在的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旧庙镇它卜郎村,设有辽沈战役的一处医疗所。

  23岁的何耀林是当时村上的小学校长,他和妻子严秀荣也加入到救治伤员的队伍中。由于伤员太多,何耀林就把伤员接到自己家里疗养。“我们家最多养了10个伤员。”何老告诉记者。

  “我们每天给伤员喂水喂饭,好了一拨,就又接来一拨……”83岁的严秀荣老人回忆说。

  据严秀荣老人回忆,伤员多数来自河北、河南、山东一带,“年纪都不大,20多岁,他们的方言我听不明白,当时有纪律,我们都不知道他们叫啥名字,从哪来。”

  由于伤势过重,有9名烈士长眠于它卜郎村。

  “是我们这些素不相识的人送走了这9个兄弟。”何老神情黯然。

  60年里 祭扫烈士墓成“家规”

  战争结束,小村庄恢复平静,留下了9个孤独的坟冢。

  “这么多年,也没有亲属来找过,真成了无名烈士了。”何老的儿子、57岁的何志敏说,“不过,自从我懂事起,父亲就总和我说起烈士墓,我们家的孩子差不多都给烈士扫过墓。”

  烈士墓与何家在老家的祖坟离得很近,所以一到清明,何老就会带着孩子回老家祭扫烈士墓。

  1988年,何耀林老人从机关离休后,清明扫烈士墓就成了何家一条铁打不变的“家规”。

  “他们给咱们打江山……是功臣!死后连个惦记他们的人都没有,不行啊!得常常看看这些兄弟呀!”何老说。

  2005年4月5日,何老带着全家20多口人,自己掏腰包,为无名烈士立了块纪念碑,碑文“在辽沈战役中牺牲的九位无名烈士永垂不朽”是老人亲自拟的。

  在当天的录像中,记者看到,80岁的何老迈着蹒跚的步子,亲自挥锹挖土。

  9座紧挨着的坟冢完好无损,何志敏说,他们每年都要为烈士修坟。

  60年后 儿孙继续完成老人心愿

  随着年纪的增大,何耀林老人的身体大不如前,由于患病,连说话都费劲了,但他仍然惦记着他的9个无名兄弟。

  “从2006年开始,扫墓的事就由我接下了。这么多年,我已经习惯了这条‘家规’,一定得完成老人的心愿。”何志敏笑着说,从阜新市内回老家,需要一个小时的车程,“按照父亲的程序,要给烈士点烟、洒酒、烧纸、摆果盘。”

  如今,何耀林老人的孙子、30岁的何剑飞,也像父亲一样开始遵守这条“家规”。

  当记者谈起《集结号》时,何志敏笑着说:“我父亲没有对人承诺过什么,一切全凭良心!”

  本报记者 刘德刚 摄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