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心——“老同学”借钱骗局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2日01:56 沈阳网-沈阳日报

  

当心——“老同学”借钱骗局

  “我是你某某大学的老同学啊,你真不够意思,忘了?我在路上发生车祸了……”3月11日中午,读者郑先生接到一位“老同学”的电话,但他立时就明白自己遇到了骗子,因为他刚刚跟老同学通过电话,而老同学根本没发生车祸。

  “老同学”打电话借钱

  事情发生得很巧合。当日11时45分,因与远在青岛工作的同学小董久未联系了,郑先生便拨通了她的手机。接通后,小董用单位的固定电话打回来。家长里短的,他们唠了约10分钟。

  挂断电话刚5分钟,郑先生的手机又响了,屏幕上显示的是一串陌生的号码。“我是董xx啊,想不起来啦?”郑先生有些发愣,很奇怪:她怎么刚撂了电话又打来了呢?对方可能看他反应有些迟钝,立即埋怨上了:“你真不够意思,忘了?”随后,这位“老同学”开始诉说:她到锦州出差,途中遇到车祸,当地交警要她拿出1.5万元私了,她想让郑先生先垫付……

  听到这里,郑先生明白了:自己遇到了骗子。以前,他曾看到过有关此类骗局的新闻报道,没想到骗子骗到自己身上了。郑先生当即揭穿骗局,对方迅速挂断了电话。

  两天内十位同学遇骗局

  郑先生前思后想,觉得后怕:要不是刚跟同学通完电话,自己真有可能被骗了!他登录网上的同学录,准备将这件事告诉同学,提醒大家提防此类骗子,可结果让他大吃一惊:在该同学录上登记手机等联系方式的60位同学中,有10人在两天内接到了类似的诈骗电话。更可气的是,一位同学不幸“中招”,“送”给骗子一万元。

  “这骗子太可恶了,利用别人的善良行骗!”有一位同学还想到了更深的一层,觉得骗子有可能威胁到家人:“各位同学赶紧把个人资料该删的就删了吧,尤其不要留家里电话,到时候骗子打电话到家里,老人接电话不明真相,很可能轻信对方的话上当受骗,那可就糟了。”

  民警提示切勿泄露联系方式

  一位网络警察告诉记者,骗子主要通过论坛或者校友录盗取大家的联系方式,并从同学的留言中了解到一些信息,然后再利用大家很长时间没有联系、甚至口音和近况已经不熟悉了的情况,实施诈骗。警方一般将这种诈骗称为“杀熟诈骗”。网络警察提醒,接到此类电话可以这样应对:第一,通过固定电话或者熟知的手机号码进行核实。如果“老同学”用的电话是陌生号码,自己又拿不准对方是否是自己的同学,可以拨打自己知道的电话进行核实。曾有人利用此招“破解”了骗局。第二,不可在论坛和校友录上泄露自己的详细资料和联系方式,如果已经留下了,要立即删除,以绝后患。第三,不要和自己不熟悉的人谈论和提供自己或同学的姓名、家庭住址、电话、社会关系等个人资料,对突然出现的“老乡”“校友”“朋友”“老师”等,要多想多问进行核实。本报主任记者 伏桂明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