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澳洲小姐”,您在哪里?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7日10:44 民主与法制时报

  生活中充满了机缘和巧合,然而对许多人而言却是可望不可及的,本报14年前的一篇新闻报道把新闻记者、“澳洲 小姐”、众多好心人和特困生的命运紧紧联系起来,“澳洲小姐”出资30多万元帮助那些贫困的学生,时至今日那些被她帮 助过的人中有些已成家立业,而且有了自己的儿女,但还是不知道“澳洲小姐”姓名和地址,连对她说句感谢的话也不能办到 ,“澳洲小姐”在他们心中成了一个永恒的爱心符号……

  “澳洲小姐”,您在哪里?

  ——因本报报道而演绎的一个跨世纪爱心故事

  父母卖血送子上学

  □本报记者侯劲松

  蒋本来一家世世代代居住在湖南衡阳县尤弗村一带,他的父母很早就去世了,给他留下的只有一间茅草房,再就是一 个患先天性痴呆症的哥哥。生有一儿一女的蒋本来全家五口人,仅靠几亩薄地维持生计,日子的艰难可想而知。

  1977年,蒋本来在参加修建电站的劳动时,让塌方压坏了身子。1984年3月,妻子仇武银患胆总管结石,动 手术后,花去医药费2000多元。1986年6月,蒋本来患胃息肉恶变性胃病,转了三家医院,最后开刀将胃切除了一大 半,花费5000多元。1987年5月,妻子胆总管再次病变,又花去3000多元的医药费,家里债台高筑。

  一次偶然的机会,蒋本来夫妇打听到卖血能赚钱,一次抽400CC的血,能得到58元现金,外加一包蛋糕,顶得 上干一个月的农活。于是,这两口子便开始不断卖血。他们也知道卖血的次数太多,对身体有影响,可为了还债,为了孩子上 学,两口子豁出去了。

  县里血站规定,每人只能在一家血站办理献血证,每月只能抽一次血。蒋本来设法办了两个献血证,这样一个月就可 卖两次血了。卖血之后必须补充营养,可夫妇俩连一只鸡蛋也舍不得吃。他们最好的营养品是白米稀饭加白糖开水。在他们眼 里,一只鸡蛋可给孩子换一个作业本哩。

  1990年农历九月十四,蒋本来的妻子仇武银在离自家不远的田边,看到一个竹篮内用破棉被裹着一个女弃婴(后 叫蒋巧玲),已经奄奄一息了。本来穷得连自己的孩子也养不起的仇武银,心里不由为之哆嗦了一下。她与丈夫商量后,决定 把这条生命保护起来。孰料,捡个弃婴收养也要罚款,开始说要罚3000元,后来见她家实在是穷得倒灶,才只罚了150 元。

  寒来暑往,冬去春回。随着时间的推移,蒋本来的三个孩子一天天长大,相继走进了学校。他们在父母的热血“浇灌 ”下,如饥似渴地学文化、学知识。

  入学又退学

  1994年6月,仇双龙初中毕业了,以优异的成绩(7门功课688分)考取了湖北黄石工业学校,但要一次性缴 纳学费8800元。8800元!这笔昂贵的学费,对贫穷的蒋本来一家无异于天文数字!蒋本来心一横把圈里的猪卖了,把 仓里的口粮也卖了,可掐指一算,就是把房子拆了也凑不齐儿子的学费,蒋本来只好忍痛将儿子的中专指标给退了。九年寒窗 一场空,蒋本来一家人抱头痛哭……

  在此后的一段时间里,本来言语不多的仇双龙,白天不说一句话,而一到夜晚,总是在睡梦中高喊:“爸,妈,我要 读书!我要读书!”

  衡阳县教育局干部欧腊生得知仇双龙退学的情况后,惋惜地说:“仇双龙的指标已退了,要上中专是不行了。但像他 这样的好成绩,上县一中(省重点中学)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冒着如火的骄阳,年过半百的欧腊生热汗涔涔地赶到衡阳县一中,把仇双龙的情况向李和平校长作了说明。这位同样 出身贫苦、依靠人民助学金完成学业的校长,当即表示同意录取仇双龙,没有收取仇双成龙每学期800元的学费。

  入学没几天,仇双龙臀部突然生了两个毒疮,吃药无效。借了200元做完手术后不久,父母双双病倒,又背上了2 00元的债务。面对一贫如洗的家,面对未老先衰的父母,想起念完三年高中所需的学费,17岁的仇双龙心里直发毛。几天 后,他退学了

  报道引来“澳洲小姐”捐助

  就在蒋本来一家陷入绝境的时候,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的湖南籍学生周春生正好回家休假,他听说蒋本来家的遭遇后 ,含泪奋笔疾书。

  10月25日,《民主与法制画报》(后改为《民主与法制时报》)在头版头条刊登了周春生所写《父母献血送子上 学》一文。这立即引起了读者强烈的反响,一时间《民主与法制画报》上海编辑部的电话铃声不断,很多读者打听蒋本来的通 讯地址,纷纷表示要捐款帮助他渡过难关,有不少读者直接送钱到编辑部。

  蒋本来一家的境遇同样也牵动了一位在上海创业的澳大利亚女侨胞的心。11月1日,“澳洲小姐”在上班途中因堵 车在路边报摊上买了一张《民主与法制画报》,立即就被《父母献血送子上学》的报道所吸引。当她读完报道,立即拨通了《 民主与法制画报》编辑部的电话。在询问清楚有关情况后,表示愿意资助蒋本来家两万元,用作还债和应付目前的家庭开支。 她请编发此文的邱耀康编辑匡算仇双龙今后每月需要多少生活和学习费用,她将按月汇款,一直负担到他工作为止。当邱编辑 问她的姓名和住址时,她说就叫我“澳洲小姐”好了。11月7日,“澳洲小姐”委托她的司机到《民主与法制画报》编辑部 送来了两万元现金和一封信。

  12月4日,天空中飘着细细的雨丝。《民主与法制画报》编辑邱耀康和记者吴大伟从上海专程赶到湖南衡阳演陂镇 尤弗村蒋本来的家,当记者取出“澳洲小姐”两万元捐款时,泪水在蒋本来眼眶中打转……

  正当邱耀康和吴大伟记者准备返回上海时,衡阳县教育局的欧腊生向两位记者讲述了一对朱氏孤儿兄弟的不幸遭遇。 两位记者当即背起摄影包,迎着初冬的寒风,踩着泥泞小道,去探望朱氏兄弟。

  朱氏兄弟真是一对苦命的孩子。父亲患有严重的肺结核,由于无钱医治,后来竟经常吐血,失去了劳动能力,生活的 重担便压在了母亲一个人肩上。可怜母亲起早贪黑,依然不能维持生计。家里惟一能“变钱”的,便是那只会生蛋的老母鸡了 。1986年,身心交瘁的母亲不幸病逝。当时的朱利平不满7岁,弟弟也只有3岁多,家中的光景一日不如一日。靠着邻居 的接济,朱利平上了初中。放学回家后,他挑水、砍柴、种菜、做饭、洗衣服,样样都干,一直到现在,那炎炎烈日下挥汗砍 柴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那时候,别人家早就用上电了,可朱氏兄弟每到晚上只能伏在一盏煤油灯下看书、写作业。

  “澳洲小姐”不肯说出姓名

  1994年夏天,一场百年不遇的洪灾袭击湘南大地,朱利平家仅有的两间土坯房被洪水冲垮了,父亲被永远地埋在 了里面,撇下了他们兄弟俩。那一年,朱利平15岁,朱伟平12岁。

  朱利平痛不欲生,好像觉得天要塌下来了,孤独无援的感觉时时袭上心头。但作为哥哥,朱利平又要在弟弟面前表现 出坚强,只能独自跑到无人的角落,偷偷地哭泣……

  洪水过后,由于无家可归,朱氏兄弟寄居在老师朱九红家里。不久,当时的衡阳县教育局局长颜昌俭与普教办主任欧 腊生来到国庆乡检查中小学开学准备情况。得知朱氏兄弟的困难后,两位从事教育工作多年的干部唏嘘不已,当即与有关单位 联系安排兄弟俩的生活与学习,县里乡里同时出资。因朱利平成绩很好,上了县一中的录取线,颜昌俭局长给一中领导打招呼 ,让朱利平进一中读书,学费暂由教育局负担。朱伟平也免费进了国庆中学念初中。

  蒋本来夫妇得知朱氏兄弟情况后,主动从“澳洲小姐”两万元捐款中拿出4000元,帮助朱氏兄弟渡过难关。

  回到上海后不久,邱耀康和吴大伟于1995年3月的一天约见了“澳洲小姐”,把到衡阳转送捐款与采访中了解到 的情况进行通报。“澳洲小姐”当即决定:除仇双龙外,加上他的小妹妹蒋巧玲和朱利平兄弟俩,这四人所有的读书生活费用 全部由她来负担,以后各人的费用根据情况再作相应调整,直到他们工作为止。

  在与本报记者的交谈中,“澳洲小姐”始终不肯说出自己的姓名,经再三追问,她只肯说自己姓张,她1984年去 澳大利亚,1992年回大陆,在上海、北京和西安都有投资。她笃信佛教,觉得助人为乐应是一个人的基本素质。“澳洲小 姐”提出,她还要捐款资助同济大学的10名特困生,从1995年4月至1998年间,每次捐款由《民主与法制画报》编 辑部转交给同济大学。邱编辑欣然应允。

  从1995年至1997年,“澳洲小姐”每年都派人送来14000元现金,本报编辑部分两次寄给衡阳县教育局 欧腊生,由他转交给朱氏兄弟等四人。朱氏兄弟和仇双龙兄妹生活和学习的情况也牵动着邱耀康的心,他时刻关注着他们,经 常写信给他们,了解他们的生活和学习情况。他还先后撰写了10余篇新闻报道,把他们情况及时告知同样关注着他们的读者 。

  三名特困生考上

  大中专院校

  1997年秋天,衡阳县的三名特困生经过三年的寒窗苦读,拥有了自己的收获:朱利平以超出湖南省本科录取线4 6分的好成绩,考入了华东师范大学统计系;朱伟平初中毕业报考中专,总分671分,考入武汉船舶工业学校(机械制造专 业);仇双龙也克服了神经衰弱给学习上带来的困难,被湖南师范大学(计算机专业)录取。

  是年9月,三名特困生离开故乡衡阳,踏上了新的求学之路。仇双龙奔赴省城长沙,朱伟平前往武汉,由于年龄太小 ,朱利平的学校远在上海,从未出过远门的他心里忐忑不安。衡阳县教育局给《民主与法制画报》记者发去电报,告知朱利平 抵沪的日期与车次,记者吴大伟与张克平赶到车站等候,接到朱利平后又陪他去华东师大办妥入学手续。

  当“澳洲小姐”获悉三名特困生考上大中专院校的喜讯后,心里非常高兴,再次表示将继续资助他们完成学业。从1 998年开始,《民主与法制画报》编辑部转寄资助款的目的地由一处增至四处,除仇双龙妹妹蒋巧玲受助款不变外,其余三 人的受助款额均翻了一倍。

  三名特困生入校后,很快适应了新的学习环境,学习相当刻苦。2001年6月,朱伟平即将毕业,他毕业后的去向 牵动了许多人的心。学校已不包分配,学历也不占优势,回山区老家又没有造船的地方,怎么办?从这年年初开始,欧腊生频 频与学校通气,并前后三次发去公函要求校方给予帮助。《民主与法制画报》的邱耀康编辑也多次与学校联系。这年9月,重 庆长江涂装机械厂前往学校招人,校方积极推荐,朱伟平被录用了。

  永恒的爱心符号

  朱伟平忘不了给了他父亲般关怀的欧腊生,有一年春节前,他从从重庆回衡阳过年,他用自己的工资买了两瓶沱牌曲 酒,送给非亲非故却亲如父亲的欧腊生。因怕旅途颠簸摔坏酒瓶,他用双手一直抱着酒瓶回家……  

  朱利平在四年大学阶段,对学习始终抓得很紧,功夫不负有心人,朱利平的学业成绩一直保持优良,每年都能拿到奖 学金。2001年7月,朱利平以专业课第一名的成绩考取本校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专业硕士研究生。2003年,朱利平提前 一年转读博士,毕业前夕系主任(现任院长)提出他让留校任教的建议。朱利平所读的专业是个非常热门的专业,并且毕业后 也很容易找到高薪的工作,但朱利平还是毅然留校了。

  小朱说他感谢所有关心和帮助他的人,使他有今天的幸福生活。时隔多年他才知道,当年欧腊生伯伯为了帮助他们受 到了很多委屈和压力。由于农村穷,每当欧腊生收到助学款时,当地就有人眼红,认为他从中拿了多少好处,但他默默地顶着 压力,等小朱长大后,他拿出一份详细清单,包括利息一分不少(受助款结余7000元,后用于上大学),这令小朱他们非 常感动。现在他们把欧腊生当作自己的亲人,每次回老家一定都要去看望他,等今年放暑假时,小朱还想请欧伯伯来上海玩。

  小朱说现在企业家和名人捐资助学的事的也很多,但电视上报道了他们的善举也无形中做了一回“广告”。而“澳洲 小姐”所做一切的却是相反的,她帮助了这么多人,让他们从此过上了幸福生活,自己却不为名利不求回报,哪怕是一句感谢 的话,仇双龙一家和朱利平兄弟曾多方打听“澳洲小姐”的下落,她却消失得无影无踪。“澳洲小姐”成了他们幸福生活中的 一个爱心符号,永远铭记在他们的心中……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