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旧闻:百年记忆-外白渡桥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8日08:21 SMG《深度105》
外白渡桥
说旧闻:百年记忆-外白渡桥
(电影、电视剧中不同景别外白渡桥片断;最后定格画面要突出外白渡桥)
【演播室1】往事调查,旧闻新说。刚才您看到的那些画面虽然来自不同的影视作品,但是我想您一定注意到了,画面中的背景都是同一个地方:就是这座有着“上海地标”意义的外白渡桥。从今年3月份开始,苏州河上的这座百年老桥就要被移走大修了,无数上海市民纷纷赶到桥上,像离别亲人似地跟它告别。很难想象,一座桥的分量,能有如此之重;一座桥的维修,竟会引起这样的震动。
【解说】这是2008年3月1号的下午,再过几小时,外白渡桥将要被移走大修、暂别外滩。连日来与它告别的人潮,也在这天达到了高峰:一家家老小,一对对情侣,盛装来到河边桥头,或流连忘返,或拍照留念,就像告别即将远行的亲人。101年过去,上海滩、苏州河、外白渡桥相映成趣的画面,就要别去了。
【采访】市民:特地带孩子过来的,他一直想来都没有时间,所以特地请假来的
【实况:孩子为妈妈拍照】
市民:笑一笑啊,把桥拍出来啊
市民:我很小的时候就知道(这座桥)了,好像很有感情,孩子们也知道,今天早上还问我,为什么叫外白渡桥啊
记者:经常来吗?
市民:我们都来的,我们从小长在上海,也经常来,好像很有感情的,铁的桥嘛,特别有纪念意义,(要移走大修)好像蛮可惜的,有这种感觉。
【解说】桥的一侧是现代时尚的都市,另一侧是古老的弄堂,它就像两段历史的交融点,一条连接过去和未来的时光隧道。
黑转
【解说】照片上的这座木桥名叫韦尔斯桥,它是外白渡桥的前身。在韦尔斯桥出现之前,苏州河两岸的交通往来,全靠木船摆渡。1845年,随着上海开埠,“市中心”的面积逐渐扩大,苏州河两岸的人口频繁往来。传统的摆渡业难以适应,一时间,“过江难”便成了一个很大的问题。
【采访】魏邵良 复旦大学教授:精明的英国商人,希望在河的北岸地区,也就是在现在的虹口,还有闸北,这些租界的地价能够涨起来,所以他们最早想起要在苏州河上架桥,第一个做这件事情的是一个英国人,他叫韦尔斯。
【解说】1856年,英国商人韦尔斯集合12个股东,花费12500元建成了这座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韦尔斯。桥长约140米,中有吊桥。木桥大大方便了两岸往来,但是无论行人还是马车,只要是华人,每次过桥都要付一笔"过桥税"。
【采访】郑祖安 社科院研究员:起先每个人经过一个人一个铜板, 然后到1863年,那个时候他们又涨价了,涨一倍成两文。
【解说】当时还设立了月票、季票、年票,一辆马车一年的年票约为5两银子,堪称价格不菲。洋人们收取着昂贵的过桥费,却不肯对韦尔斯桥的维修多加投资。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