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人公也曾叛逆离家深陷牢狱七年"> 主人公也曾叛逆离家深陷牢狱七年">
不支持Flash

主人公也曾叛逆离家深陷牢狱七年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5日14:20 东方卫视《真情实录》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姜林这么关切流浪在外的这些孩子?又是什么,让他面对流浪儿童的不解和反抗而坚持了下来?原来,姜林自己,曾经有一段不堪回首的过去,而这些痛苦的回忆,让他坚定地想要把这些流浪的孩子,都能送回家。

  【转场】

  1982年,姜林出生在四川省通江市。1993年,小学还没毕业的他,因为和父母不和,开始到重庆流浪。

  (姜林:首先我觉得我自己的问题能够还存在,叛逆,不肯定接受现实,不能够面对现实,不理解父母的艰辛苦衷,这是我个人。另一个方面//我离家出走的原因就是我感觉家对我没有诱惑力,反而社会哪怕是在外面流浪,露宿街头对我的诱惑力还要大一些,因为他获得了一种心理的自由,一种身心的自由)

  当时,只有11岁的姜林来到重庆之后,开始了流浪生活。渐渐的,他开始跟一些不法分子混在了一起,开始小偷小摸。1997年,15岁的他因为盗窃,在重庆市未成年犯管教所被管教一年,而这,仅仅是他堕落的开始。

  (姜林:我并没有认认真真地反省自己,并没有另外一个角度去怎样来充实自己来提升自己,而是想到的埋怨,就觉得这个社会对我不公平,埋怨社会,埋怨家人,埋怨身边所有的人,就有一种变态的一种报复心理)

  这种报复心理愈演愈烈,在姜林刚刚离开管教所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他从小偷小摸开始向暴力犯罪升级,1998年10月,16岁的姜林,因涉嫌抢劫罪被捕,并被判处有期徒刑7年。

  (姜林:就是几个人反正那种臭味相投的人,看到别人一个人觉得他好象比自己优越,比自己过得好,比自己开心就看不惯,就两三个人就冲上去,也不说什么就是想打他,就觉得他当时给我们的感觉就是他的那种强大是伪装的,不管他怎么强大我们用拳头,用刀,还是能够让他跪下来求饶,就是想看他流眼泪,看他跪下来求我们,就感觉心里面一种平衡,当他们在求我们的时候好象把他身上的值钱的东西洗劫一空,就是这样的。)

  直到进了监狱,姜林才感觉到后悔。在服刑3年左右的时候,年仅20岁的他想到了以死解脱。幸运的是,他的几次过激行为,都被管教干部及时阻止了。就在他人生最绝望、最彷徨的时候,一本书,改变了他的命运。

  (姜林:所以当我自杀的时候我也想过,也在斗争,心里面在强烈斗争,值不值得,特别是当想到可能一刀割下去的时候这个社会哪怕就是自己埋怨的社会这一切的一切都不存在了,都消失了,其实想起来是挺害怕的,挺恐惧的。所以可能就是冲着心里面还残存的这一点点不甘心,这一点点希望,最后因为在管教干部,因为他一直在帮助我,给我找了一本书在我20岁生日的时候,这本书的名字叫《唐吉诃德》。)

  当时,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姜林,对《唐吉诃德》可以说是一知半解。但他读到书中的一句话时,他感到全身的热血沸腾了。也正是这句话,让他获得了活下去的勇气。

  (姜林:懒汉不去争求就得不到任何光荣和胜利,如果随波逐流只谋安逸享乐中沉迷和在悲伤痛苦中沉沦,不向命运反抗,幸福快乐不会从天而降。所以我认为,我才20岁我就这样死掉,轻生了不值得,我白白地活了20年,白白地浪费了20年不值得,我不甘心。那么我坚信我也应该去追求我自己的幸福,应该去追求属于我自己的幸福和快乐,真正的幸福和快乐。)

  从此,姜林开始了对文学的热爱,在狱中,他开始了自学与写作。慢慢的,他的作品越来越多,文笔越来越娴熟。2005年,就在他快要服刑期满的时候,他的一篇名为《感伤 向往》的随笔,在《青年文摘》上发表了。

  (姜林:我马上又要回归社会了,那么对于回归社会来说我也有很多担忧,也有很多期望。所以我就写出来了,写出来过后也就抱着试试看的态度,也没有尝试过我就寄给了《青年文摘》杂志社,那么巧的被发表了,非常欣慰,这篇文章表达过后当时我得到了,第一我得到了48元钱的稿费,虽然不多,但是对于我来说非常重要,因为它是通过我多年的努力积累,用自己的双手,用自己的文章,赚取的第一个经费,第一笔文化财富,我也欣慰。(031052)第二个因为这篇文章发表过后得到了全国近三千多名读者的来信,从这三千多名读者的来信当中我的感悟最深的,就是人间永远都有真爱。)

  三千多封热心读者的来信,如雪片般的从全国各地飞来,这让姜林受宠若惊。直到现在,姜林还把这些信,像宝贝一样的放在办公室里。正是这些信让他下定了决心,就是出狱后回报社会,帮助流浪儿童避免他们失足。

  (实况读信: 这有吉林的,这有河南的,有海南的,有重庆万州的。这里有一封是上海一个读者寄过来的。他告诉我社会是宽容的,人也是宽容的。给你一份宽容并不难,却难在你不会珍惜。但我相信这世上还是好人多,不管你当初是因为一念之差,全都已经成为过去。开心点,拥抱现实,伙计。这些信对我影响都很大,我经常拿来读。)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