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销小组联合赚钱 灾后蘑菇依然热卖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16日12:54 CCTV《致富经》

  CCTV-7套4月15日晚播出《致富经》联销小组联合赚钱。以下为节目实录。

  2008年初,浙江省大部分地区遭受了雪灾,平湖市当湖街道黄家浜村的蘑菇受此影响,产量虽然不如往年高,但收入却不低,3月20日当记者到该村采访的时候,村民们兴致勃勃的带着记者去参观他们的菇棚。

  当湖街道黄家浜村村民王宠良:“基本上每天都采,10来天一茬,每发一茬每个平方尺大概3左右,这一片就是一平方米,蘑菇相对比较密的这小片就是1平方米,2008年遇到雪了1平方米,1年能卖七八块钱。”

  王宠良共有10个大棚,每个棚有500平方米,1平方米蘑菇1年的产量能卖8块钱,10个棚的收入接近40万元。种植蘑菇棚内气温必须高于5摄氏度,否则蘑菇就发不出来,今年下雪的时候,黄家浜村的室外温度到了零摄氏度以下,但尽管这样,王宠良的蘑菇还是往外发,其中的放法很简单,就是双膜覆盖。

  王宠良:“双膜覆盖是什么意思,双膜覆盖就是里面一层,外面一层薄膜。”记者:“两层薄膜。”

  王宠良:“对,两层薄膜,利用太阳光增加大棚温度。”

  记者:“两层薄膜比一层薄膜温度能增加多少。”

  王宠良:“大概增加五六度。”

  记者:“所以你今年雪灾损失不是太大?”

  王宠良:“对,要没有双膜覆盖的话,大雪的时候,棚内温度会到零摄氏度以下,蘑菇长不出来的。”

  黄家浜村种植蘑菇已有20年时间,但是,在2002年以前,村民们只在秋季种蘑菇,因为那时他们的蘑菇都是等候商贩上门收购,价格低,加上冬季不利于蘑菇生长,所以冬天没有人种。

  他叫陈永林,村里的种植大户,2003年他下决心出去闯一闯,看看能不能把蘑菇直销到外地市场,通过对苏州、嘉兴等地的考察,他开始陆续把蘑菇运到嘉兴销售。

  当湖街道黄家浜村村民陈永林:“刚开始胆子小一点,少拿了一点过去,人家都来抢。

  记者:“那时价格比在当地卖提高多少?”

  陈永林:“1斤提高二三角。”

  在嘉兴的成功销售,给陈永林增加了信心,他开始收购别人的蘑菇拿到外地卖。受此启发,村里因势利导,让农户间自愿结合,组成不少于有20户人家参与的联销小组,每个小组选出1个人专门跑市场搞销售。

  黄水明:“通过我们村里的专业合作社,带领他们到上海等大型批发市场,跑了以后,农户比较好学,他们一学就懂,懂了以后就他们自己搞营销。”

  这一方法很快得到农户的认可,大家本着自愿组合的原则结成一个个联销小组,每个组各跑一个地方的市场,互不重复。俞根良是村里的种植大户,听说要成立联销组,便出头联合了另外19户人家共同组成一个联销组。

  村民俞根良:“20户人家去到上海卖,就是车费低了一点。”

  村民俞瑞良:“卖到上海稍微贵一点。”

  记者:“在上海卖多少钱1斤?”

  村民俞瑞良:“上海也不一定的,有的时候100公斤800块,有时候100公斤900块,有时候100公斤也卖600块。”

  俞根良和其它19户人家的蘑菇专销上海,是村里的上海联销小组,在黄家浜村记者跟踪拍摄了他们这个小组的销售过程,看看他们到底怎么合作又怎么赚钱。

  清晨5点多,小组各成员开始按标准采摘3到4公分大的蘑菇。

  记者:“今天一共要采多少。”

  俞瑞良:“今天一共采了六七篮。”

  记者:“1篮有多少斤?”

  1篮大概11斤半左右到12斤。”

  记者:“都要拿到上海卖吗。”

  俞瑞良:“对,都要拿到上海卖。”

  村民俞水林:“我今天采了29框。”

  记者:“29框蘑菇,那你的量要比他们大一点。”

  俞水林:“我的种植面积比他们大。”

  9点钟左右,蘑菇采好后,大伙把它送到朱海峰家里。朱海峰是该小组的核心人物,曾在上海做过蔬菜生意,他善于经营,被大家推选出来搞销售,20户的蘑菇全部由他卖到上海。目前,黄家浜村的各联销小组,都有一位像他这样的人。

  村民朱海峰:“1天多的时候要卖六七千斤,这一茬刚下去,今天卖1千多斤,1千五六百斤。”

  记者:“在上海那个市场20户人家的蘑菇你固定在那里卖。”

  朱海峰:“对,我固定在那里卖。”

  村民:吕岳良:“1家1个号,是2号。”

  记者:“2号篮子就是你的。”

  吕岳良:“对。”

  记者:“这样统计产量是吗。”

  吕岳良:“对。”

  一家一个号,除方便统计产量外,还可以监督质量,如果哪框蘑菇被客户挑出质量问题,看号就知道是谁家的。10 点多,大家合力将所有的蘑菇装上车,准备到上海。

  朱海峰:“蘑菇很快就卖完的,我们随车赶回来,每天都要随车赶回来,每天往返。”

  12点,吃过中午饭,朱海峰出发了,他每次去上海卖蘑菇,组里另外的19户都会轮流着有一个人与他一同前往,一来可以帮着卖,再有能够清楚掌握销售价格。

  下午3点,朱海峰到达上海市江桥批发市场,这个市场是上海市最大的蔬菜集散地,上海市70%的蔬菜都是从这里批发出去,朱海峰的车刚停下来,就有人前来批发。

  批发商:“这个蘑菇主要是大小差不多,里外大小一样,没有假货,我们跟他合作五六年了,五六年都是拿他的蘑菇,他的货源比较稳定。”

  因为蘑菇的供应量可以得到保证,朱海峰逐渐在上海拥有了一批固定客户,不到2个小时,他拉来的1千多公斤蘑菇就全都卖完了。

  朱海峰:“20户人家,把这些散户组织起来销售,我们的货量充足,能够保证市场供应,如果今天卖了明天没有,那时不行的,我们天天保证有货的。”

  江桥批发市场实行的是IC卡交易,朱海峰他们的蘑菇交易款直接打入由20户人家共同开的一个银行总帐户,扣除当天的运费和其它杂费,朱海峰再把剩余的钱按每家蘑菇斤数的多少打入他们的分帐户里,他们共担风险也共同盈利。

  平湖市金湖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社长张健:“每个组都有自己固定的市场,这样一个是抗市场风险能力比较强,还有一个比较灵活,管理比较方便。”

  下午5点,朱海峰结束在上海的交易,1天的劳作告一段落。不过他这一天也没有白忙活的。

  村民俞水林:“给他每天100块,工资是固定的,封顶的就是100。”

  为了鼓励朱海峰的销售积极性,也体现多劳多得的原则,联销组每天从20户人家的销售款中抽出100钱付给朱海峰,作为他1天的工资。

  记者:“那你们20户人家是平均一人给他5块钱吗。”

  俞瑞良村民:“那不是,是按蘑菇的销量算出来的,产量多的多付一点,少的就少付一点。”

  目前,像朱海峰他们这样的联销组黄家浜村有7组,陈永林更是与48家农户联合,由他专跑嘉兴市场搞销售。

  陈永林:“大家都跑到1个市场,对蘑菇冲击太大,量太大了一下子销不完,价格会下去的,价格卖不高。”

  记者:“那这个市场你们是事先分好的,还是各跑各的。”

  陈永林:“不是分好的,是靠自己慢慢跑出来的。”

  目前,黄家浜村所产的蘑菇全部由7个联销小组负责销售,他们的蘑菇直接销到了上海、杭州、苏州、宁波等大市场,1公斤的平均卖价达到8块钱以上。

  本文由中央电视台七套《致富经》栏目提供,详细内容请登陆央视国际网站CCTV-7《致富经》栏目查询!

  注:CCTV-7《致富经》栏目播出时间:首播:每周一至周五22:02--22:32,重播:每周二至周六 13:52—14:22。

  财富无处不在,行动成就梦想!《致富经》栏目敬请您的关注!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