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人买房多靠长辈资助 父母无奈租住市郊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05日11:12 东方网-劳动报

  随着“80后”独生子女一代进入适婚年龄,本市房地产市场上婚房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由于很多父母都把给子女置办婚房当成应尽的义务,使市场上产生了一种新型的婚房“啃老”现象:老人将市内自己居住的房子让给孩子,而自己到偏远区域买总价低的小户型或租房居住养老。

  过半新人结婚靠父母资助

  据2006-2007年度中国国际婚博会公布的《中国结婚产业发展调查报告》显示,有47%的新人结婚费用的20%-60%来源于父母支持。其中更有14%的新婚青年,其结婚消费的80%-100%都靠父母资助。

  据了解,本市去年全年有11万对新人举办婚礼,仅5月份就有2.5万对结婚,约占了全年结婚人数的近1/4。这些适婚的“80后”,在申城50%以上都属知青子女,其父母大多已退休或下岗,为儿女婚事他们可谓竭尽了全力。

  五旬夫妇为儿有新房租住市郊

  年过五旬居住在内环线一室一厅的陈新宏夫妇俩,最近正在为儿子的婚房发愁。他们告诉记者说:儿子和准媳妇大学毕业两年,如今想结婚却承担不起买房的费用,他和老伴如今已在市郊另租了一套一室户的住房,而把以前市内居住的一室一厅卖掉,让儿子在市区买了一套两室两厅的结婚用房,这也算尽了自己做父母的责任。

  今年55岁的陈新宏当年曾经在黑龙江插队,回城后在上海一家电机厂工作,结婚当年和父母挤住在前厢房。80年代末单位福利分房总算在市区分到了一室一厅。90年代老陈下岗成了一名出租车司机,最近,他和老伴租了靠近嘉定的一套40平方米的一室户居住着,每月租金500元。对此,他无奈地说:住在市区几十年了,老了还要“挪窝”。可怜天下父母心,为了孩子结婚要置婚房,做父母的“挪窝”在市郊租房算是尽力了。

  知青父母临时在偏远区域过渡

  在一家广告公司做策划的许小姐告诉记者,自己目前连买内环地段的二手房也负担不起,更别奢望新的商品房了。她和准老公都是知青子女,因为两人的事业刚起步,婚房的位置要离工作单位近点,方便为事业打拼,同时又可降低每月交通出行的成本。前不久,他们和老人商量后,老人同意将居住的内环以内的两室一厅给她们做结婚用房,二老先在偏远区域买间小户型商品房住,等过几年小两口事业稳定有一定积蓄后,再买房将二老“换回来”。

  业内人士建议设计“房屋升级计划”

  最近,记者在对本市销售的楼盘调查时发现,随着90平方米户型新政的实施,在市郊结合部陆续推出不少小户型楼盘,原本以为会吸引很多适婚人群到那里买婚房,结果一些退休老年人来咨询的倒挺多。

  业内人士建议,根据具体经济条件,年轻人可以谨慎设计“房屋升级计划”,可以从租到买,从小到大,逐步实现“婚房梦想”,同时父母对儿女应量力而为,也应保障自己的老年居住条件。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