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煎饼离不开柴火灶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14日14:13 CCTV《致富经》

  2008年5月13日央视《致富经》栏目播出:大煎饼离不开柴火灶,以下为节目内容。

  2008年4月23日,当我们来到敦化市秋梨沟镇郑成功家里的时候,正赶他去卖煎饼,有些腼腆的他摊煎饼的手艺在镇里却有些名气,郑成功来到收购网点的时候,已经有些人在这卖煎饼了。

  记者:“一天卖多少斤?”

  郑成功:“一天卖了100多斤。”

  记者:“每天都摊吗?”

  郑成功:“几乎天天摊。”

  记者:“一天能摊多少?”

  郑成功:“一天能摊40多斤。”

  记者:“能卖多少钱啊?”

  郑成功:“一年能卖3、4万。”

  记者:“还不错吧?”

  郑成功:“还可以吧,收入还挺可观的。”

  这个收煎饼的地方是秋梨沟镇成立的一家公司,每周一、三、五是收煎饼的日子,每公斤煎饼价格卖到了6、8元钱。

  记者:“像你这样的在村里算多还是算少的?”

  煎饼户:“算中等的。”

  记者:“是常年的吗?”

  煎饼户:“都是常年的。”

  记者:“大家都会摊?”

  煎饼户:“对,都会摊。”

  记者:“大户能卖多少钱?”

  郭玉梅:“大户一年5、6万吧。”

  记者:“一般的小户呢?”

  郭玉梅:“一般的就是平平常常3万多块钱,挺可观的,摊煎饼赚钱啊,使劲摊。”

  在吉林省敦化市,黄金河镇、大石头镇、秋梨沟镇都有很多农民手工摊制煎饼,不起眼的煎饼一年赚了一千多万,成为当地很多农民家庭的主要收入。

  敦化煎饼已经有几十年历史,这里的农民起初只把煎饼作为下地干活吃的干粮,图个方便。直到现在当地人说起煎饼来还是有滋有味的。

  崔洪莲:“炒点鸡蛋酱放里面,有的时候再把葱放里面。有菜也好,没有菜炒点鸡蛋这样放里面,吃着还方便,连菜带饭都有了,而且吃得还挺香。你尝尝,尝尝我们农村的 传统的大煎饼,你尝尝,我们整得挺干净的,你吃吧。”

  记者:“谢谢啊。”

  崔洪莲:“不客气。”

  记者:“老硬了。”

  秋梨沟人摊煎饼有几十年了,差不多人人都会这一手,可是外面没有谁知道这的煎饼。然而到了1998年,秋梨沟的煎饼却一下名声大震,甚至外省市的人都专程到这买煎饼吃,这一切和这个叫刘家菊的女人有关,当时在敦化市农贸市场里已经有了煎饼经销商,刘家菊第一次把煎饼推销给经销商的时候,碰了一鼻子灰。

  刘家菊:“我看看你这煎饼啥样,我就拿出一张来,她就折了折,一折,就折了几下就把煎饼折折了。你这煎饼都折了,咋整的,她说还厚,后来她说你这煎饼拿走吧,卖不了。”

  这样的要求在当时的刘家菊看起来有些苛刻,谁家摊出的煎饼用力压都得折断,怎么才能达到那些经销商的标准呢,为了这个事刘家菊找来还几个人帮忙,终于发现了一个好办法。

  刘家菊:“这地方要折折了似的,是干的,我再找一张煎饼,这地方特别软,就是湿度,压到干的地方,让它闷。我给你叠一下你看看,这样折完,再折一下,再折一下,效果确实是好。”

  记者:“真是一点不折。”

  刘家菊:“是吧,透亮,一点不折。”

  这下市场里的经销商没了话说,专门腾出一块地方经销刘家菊送来的秋梨沟煎饼,独特的口味得到了顾客的认可,刘家菊夫妇两人靠卖煎饼一年收入几万元钱,这在当时让秋梨沟镇的很多人羡慕不已,纷纷效仿卖起了大煎饼。

  郭学伟:“当时非常火爆,一个村里得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人都摊这个煎饼。不把它当成一种食品了,当做一种商品,当成产业做。”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