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深处:一个大学生囚徒在新生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16日11:42 《法律与生活》杂志

  文/胡从付

  提要:柳青曾经说:“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青的时候。”

  路,总是有十字口。前面的路要由父母、老师牵引和伙伴们一起走过;而以后的路,却要用自己的本事去走,其中的 崎岖、坎坷、悠长只有自己亲身经历才能体会得到。

  原本铺就一路华美的毕争(化名)只因没有走好人生的关键一步而付出惨痛的代价,他失去了宝贵的自由和青春年华 。在大墙内,他得到了大漠警官的温情帮教,重获新生。

  本文背景:因自尊受挫而杀害同窗

  毕争,1975年出生于内蒙古赤峰市的一个小山村。儿时的他聪明伶俐,天真活泼。身为家中老小,自然集万千宠 爱于一身。

  上小学时,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年年的“三好学生”称号都会让其收入囊中。他曾多次参加市少儿诗歌比赛 ,且数次将奖牌拿回家中。那时的毕争很幸福、很快乐,对未来充满憧憬。

  1993年,18岁的毕争顺理成章地考上了昆明理工大学。毕争挥散不去父母从其手中接过录取通知书时流淌的热 泪,在心中,他暗暗发誓:一定努力学习,为父母争气!

  在大学稍显轻松的环境中,毕争依旧刻苦学习,成绩优异,并且担任班干部。在老师的器重与同学们的羡慕下,他为 实现父辈的期望奋力拼搏着。

  1995年,毕争的人生被改写了。

  当年9月,大学同级的男生姜文(化名)追求毕争的同乡同学李华(化名),李华不愿与之交往,便将此事的原由告 诉了毕争。仗义执言的毕争试图解决两人纠纷,在调解的过程中,与姜文发生争吵。

  期间,姜文曾拿着携带的菜刀扬言要杀李华,经过同学的劝阻,姜文作罢并返回宿舍。其后,毕争曾多次找到姜文, 劝其不要再去纠缠李华了。但姜文依旧一意孤行,继续骚扰着李华。此时,无法置身事外的毕争想到了用法律的武器来解决这 件事情,他曾经亲自来到昆明市的一家律师事务所进行咨询,该律师事务所的律师告诉他,“这种行为没有造成当事人身体和 身心上的伤害,没有发生任何损害结果,法律程序无法启动”,律师劝他“通过学校领导进行调解”,以此消除骚扰。

  就在毕争咨询后的第二天上午,正当同学们准备到教学楼上课之际,姜文手持菜刀把李华堵在了教学楼的楼道里,不 让她去上课。毕争从同学口中得知这一消息时,颇为理智地找到了学校保卫处的老师,并将这一件事顺利制止。

  事后,姜文愤懑地找到毕争说:“你可以,还找校保卫处的人来搞我,到时候我捅你一刀,让你课也上不成。”当时 ,毕争觉得姜文的一席话令他有伤自尊,心想:同学之间这么一点小事,法律不好解决,学校又不好干预。身为一名班干部, 解决不了这一问题,很是没面子。

  10月2日晚上,毕争再次找姜文解决问题。没想到姜文一见毕争来找自己,顺势拿起菜刀欲砍毕争。在同学们的好 言劝说下,两人各自返回了宿舍。

  次日上午9时,心中倍感窝囊的毕争携带单刃匕首闯入姜文的宿舍,问姜文“到底怎样结束这件事”。此时,已然失 去理智的毕争在与姜文谈了不过一句话后,就朝姜文胸部猛刺数刀,然后离开宿舍。毕争担心姜文不死,他又再次返回宿舍, 朝姜文的胸部刺杀数刀,致使姜文当场死亡。

  事发后,冷静下来的毕争顿时觉得事态严重,内心恐惧的他为了逃避法律的制裁而选择了逃亡。他仓皇逃到了玉溪市 ,本想在外面找个地方安身,然而繁华的都市哪有他的容身之地。

  东躲西藏,如丧家之犬的毕争于10月5日凌晨被公安机关抓获。

  1996年,毕争因故意杀人罪被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2001年9月,随着西行的列车,带着漫长的刑期,毕争被送到了新疆金墩监狱服刑。

  大墙心声:温情感化了我的绝望

  假如我没有将匕首砍向同窗,而今我早已成家立业,拥有幸福,并与快乐为伴。但没有光阴能够重来,现实生活不允 许掺杂任何假如。

  当年,从法官手中接过刑事判决书时,我懵了,死缓!我明白这两个字代表的全部含义,它意味着我的一切梦想都烟 消云散了,我的宝贵光阴将会与监狱为伴。

  如果一个人的生命按60岁来计算,就算在监狱里表现优异,按照法律规定也得14年后才能出狱,而我的人生中最 为珍贵的年华,有四分之一将要在高墙电网中度过。

  一想到此,悔恨的泪水便不由自主地流淌下来。

  我忘不掉我的锒铛入狱给家庭带来的如海啸般的灾难。70多岁的母亲得知我坐牢的消息后,旧病复发,被送进医院 抢救。而我的父亲因常年有病在身,我的亲人根本不敢告诉他实情,只是哄骗他说我出国留学了。

  我时常在梦境中见到父亲那双浸着长年等待我“回国”的苦涩泪水的双眸,我轻抚着父亲布满老茧的双手,凝望着父 亲早已苍老的佝偻着的身躯……

  反思过去,怨、恨、悔交织在我的心头:我怨,怨自己不理智;我恨,恨命运对自己不公;我悔,悔当初不听同学和 老师的话。然而,所有的怨、悔、恨都无济于事,这些丝毫不能换回我已失去的一切。

  2001年9月,随着西行的列车,带着漫长的刑期,我被送到了新疆金墩监狱服刑改造。面对茫茫戈壁,满天黄沙 ,想到自己漫长的刑期,我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恐惧,备受痛苦与孤独煎熬的滋味,我终生难忘。

  思想上的悲观绝望,使我的情绪坏到了极点。

  2002年12月,我生病住进了医院,绝望的我曾想以轻生的方式来解脱自己。庆幸的是当这个念头还没来得及行 动时,就在大年三十的那天,监区教导员李克慧带着水果、瓜子和各种食品亲自来到医院看望我,并且陪在我的床边一同观看 春节联欢晚会、吃水饺,并为我带去了当年20个月的法院减刑裁定书……

  李教导员舍弃了与家人团聚的机会来医院看我,那晚,我失声地恸哭起来。

  病愈出院后,细心的王耀亭管教将我“请”进了谈话室,他没有像其他警官那样给我谈人生、谈犯罪危害、谈改造前 途,只是让我看谈话室里挂着的一幅画。那幅画很简单,一位孤独的旅行者,在茫茫无际的大漠中,赶着骆驼,朝着太阳的方 向艰难地跋涉。旅行者头发蓬乱,脸上满是苍桑,但双眸中却有一股掩饰不住的坚毅与执着……

  王耀亭管教告诉我,那幅画叫《走出大漠》。望着《走出大漠》,我嘴里一遍遍地叨念着“走出大漠,朝着太阳的方 向,朝着希望的曙光而跋涉”。同时,我也读出了王管教的一番苦心。

  此后的日子里,我辗转难眠。被害人的父母哭泣呼唤“儿子”的声音、刀下发颤的情景、法官神圣庄严的宣判、满头 银丝的母亲红肿的眼睛、至今尚不知情的父亲的期盼……这些如同电影镜头般时常在我脑海闪现,让我感到深深地内疚与不安 ,心灵也随着过去的一幕幕在不停地滴血。

  因为我的犯罪,使受害者失去了生命;因为我的犯罪,给他人带来了沉重的打击,给社会造成极其严重的危害;因为 我的犯罪,让亲人痛不欲生……

  假如我不是死要面子,假如我不争强好胜,假如我及时地向校领导反映,就不会在犯罪的道路上越滑越远。然而,在 错误思想的支配下,自己没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不学法、不懂法才导致了今天的人生悲剧。

  在这片荒凉的大漠里,警官们一直在用自己的热情温暖着我,用善良感化着我,我想到了应该用一种“东西”来回报 他们,那就是好好改造。

  管教手记:知识助他重获新生

  服刑人员毕争是一名重感情的人,作为他的管教,我无法忘记当他见到哥哥的来信时的泪花。

  在谈话室,我语重心长地对毕争说:“一个服刑者如果不能在痛苦中新生,那就有可能在痛苦中衰亡。你还这么年轻 ,有父母,还有哥哥姐姐在等着你早日回家。你现在这个样子,你对得起他们吗?”说完,我递给他一封信。

  毕争看到信封上哥哥那熟悉的字迹,不禁热泪盈眶。

  弟:

  你太自私了,你不是我想像中的弟弟了,咱们兄弟同吃一锅饭长大,而面对逆境的心态竟然如此截然不同……我只是 想要让你知道,亲爱的弟弟,真正的强者是在死神面前寻找生机,你一定要好自为之啊!

  哥哥

  从那以后,毕争重新拿起了姐姐寄来的字帖,练起了书法。不管劳动多么辛苦,每天一回到监舍,他都会一笔一画地 认真练字、写作。在他努力的同时,监狱领导根据他的特长,让他担任文化教员,于是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改造信心。

  在教学中,毕争虚心向老教员学习,认真钻研教材,努力探索教学新途径、新方法。合理调整教学计划,使教学质量 有了明显提高,他所带班级的全体学员,每次考试的成绩都在90分以上。他的改造行动博得了许多领导、警官和服刑人员的 好评。他在监区争创兵团现代化文明监区方面,出谋划策,加班加点,充分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以实际行动为监区创建贡献 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迅猛发展,各行各业的竞争愈演愈烈。展望未来,生存的危机感迫使毕争异常珍惜监区提供 的每一次学习机会。

  在强烈的求知欲的驱使下,毕争如饥似渴地学习法律,不停地为自己“充电”,并自费订购了许多知识类书刊,开阔 视野,充实自己。他先后参加了监狱举办的新闻写作、电器修理、烹饪、养殖、微机操作等职业技术培训,并获得了结业证书 。

  在10年的改造中,毕争连续10次被监狱评为年度改造积极分子,8次记功,5次评为冬训文明队员,连续5年被 《新生报》评为优秀通讯员。1998年9月由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减为无期徒刑,2001年10月由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 19年。2002年至2005年间,毕争先后两次共减刑3年零6个月。他一步一个脚印地向新生迈进,用实际行动立功赎 罪,重塑自我。

  人总是这样,兜了很大一个圈子,才找到自己的路。

  (摘自《法律与生活》半月刊2008年5月上半月刊)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