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记者都江堰见闻:年轻人在废墟上给老人理发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28日09:55 中国新闻出版报
□本报特派记者 杨得志 5月27日 到灾区已经第三天了。尽管,从地震一发生就在报社看到并编发了许许多多来自一线的图片和文字。然而,当真正身处前方,这种震撼却让报道过众多灾难和突发事件的我,心理上受到极大地冲击,整夜无眠。 我最担心的是——那些亲历了灾难和痛苦的人们,能否走出心理的阴影,开始正常的生活? 继绵阳的采访之后,今天,我和报社老记者王毅决定赶赴都江堰。临行前,慷慨帮助我们提供了越野车的四川友人蔡知桂再三叮嘱:“余震和滑坡随时可能发生,务必注意安全。太危险的地段,千万别冒险。” 我们驱车直奔都江堰受灾最重的虹口乡。山路崎岖险恶,许多地方由于过于狭窄,车辆只能轮流单边通过。满眼看到的都是地震造成的裂痕、滑坡和横亘的巨石,路边不时还有被巨石砸得面目全非的车辆以及白色石灰和散落的乳胶手套——这是刚刚处理了尸体留下的痕迹。 这样的所见,让我们的心情更加沉重。 然而,到达虹口乡临时抗震指挥部和集中安置点后,我紧紧皱着的眉头慢慢舒展开来。 ——这样一个道路常常阻断、交通极为困难的地方,安置点上饮用水和各种食品、药品很充足,手机通信已经畅通; ——整洁而安全的帐篷学校在垮塌的虹口学校旁建成并投入使用,100多名孩子回到了课桌旁; ——一个简易的农贸市场搭建起来,开始买卖。虹口乡党委书记马远见告诉我,从昨天开始,全乡正式复课复市,生活开始走上正轨。 我最关心的是受灾群众的心理恢复。安置点上,受灾群众或与亲朋好友一起“摆龙门阵”,或与家人一起修复被地震损坏的物品,或者静静地读书、看报、听广播……看到记者来了,都纷纷招呼——“坐下喝杯热茶嘛。” 拐过一个弯,在救灾帐篷后面,一大片房屋的废墟上,一位老人系着红色的围裙坐在一张有点破损的理发椅上,一位年轻人正在细心地给老人理发。看到我的镜头,他们会心地笑了。 那一刻,我的眼眶湿润了。我相信,这就是对我一直以来所担心的最好的回答。当他们已经能够从废墟中挖出理发的工具和椅子、开始美化自己的时候,我相信,他们一定能够——怀着希望,让生活继续。
【抗震救灾吧】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