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农民老汉造龙宫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02日18:22 央视《讲述》
与央视《讲述》联动报道(5月5日) 特别视点:中国第一个成功养殖野生甲鱼的他,十年后富甲一方。为了带动乡亲致,他决定在村中建海底世界,这个 过程却饱受挫折,甚至搭上了弟弟的生命,但他成功了! 蒋书 2008年1月末,河北省平山县东冶村落了好大一场雪。这场冬雪让范海庭感到彻骨的寒冷。十年前,也是在这样 的冬日里,他把三弟送到村口,没想到弟弟竟一去不回。这个巨大的打击,使本就患有血压高的范海庭一下懵了,头发骤然变 白。让范海庭悲痛的不只是失去手足兄弟,更让他痛苦的是对三弟的愧疚:因为自己的固执,而把正值壮年的弟弟推上不归路 。在范海庭的心中,三弟的死源于自己的突发奇想。 一、农民要建海底世界 1997年冬天,在三弟去世的前一年,范海庭在家里用一支铅笔、一根高粱秆和一把尺,画下了他的梦想:建一个 总长248米、深8米,起着冬暖夏凉保温作用的海底世界。老范兴高采烈地把他打算在村里建海底世界的梦想展示给老伴儿 ,没想到一向夫唱妇随的老伴儿,竟兜头给他泼了一盆冷水:我们俩一辈子只在电视里看过海底世界,你一个农民怎么可能建 得起海底世界?工程那么大,你能建得起吗?我看不行,你别建这个东西,你建不起的! 几天后,老范的异想天开传遍东冶村。东冶村紧邻太行山脉,是河北省比较贫困的地区,全村两千多人,世世代代靠 种玉米、大豆维持生活,可老范竟想在这个偏僻的乡村地下造海底世界,一时间,在这个有些寂寞的冬天,村民们把老范的梦 想当成笑话来消磨:他是不是犯了神经病啊,他有那么大的资金吗,要建海底世界?咱农村这么偏僻的地方,就是建起来了有 人来看吗?家人的反对和村民们的议论,让范海庭有些抑郁。 几天后,三弟经过深思熟虑找到范海庭,认为老范的计划可行,这让老范坚定了信心。根据计算,此工程需挖一个周 长248米、深8米的环形隧道。又过了几天,老范和三弟带着百十号村民开始了造梦工程。老范动员大家道:今天的现实就 是明天的历史,若我们不建、不做这事,别人永远不会来;没有胆子,不敢走前人没走过的路,就永远创不了大事业,创不了 新鲜事物。 可当豪气万丈的范海庭第一锹挖下去,就发现事实远没他预想得那样顺利:薄薄的土层下面全是大石块,第一天开工 就惨遭失败。虽然家人和村民们都觉得老范瞎折腾,但他们对老范在这个偏僻山村建海底世界的想法并不觉得特别奇怪,因为 在大家的心中,范海庭从来就不像个普通的农民。 1946年,范海庭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19岁时当了木匠学徒,22岁就已是名震太行山的木匠了。他只 要往山西一走,那里的人都喊他:咱穷人的木匠来了,咱穷人的木匠来了!20岁时,范海庭的父母双双病逝,他靠自己的木 匠手艺和吃苦耐劳把三个弟弟养大成人。可1987年,范海庭在山西一户人家干木匠活时,听了一个故事,从此这个已做了 20年木匠、年过40的农民,后半生就变得有些波澜壮阔了。 二、参观东陵突发奇想 原来,这户人家有个儿子在东北当兵,有一年探家时路过北京,和几个战友在北京聚了聚,在一家餐馆吃饭时,点了 一道菜叫火烧鼋鱼。几个人说:咱吃的鱼都是长的,没有吃过这圆的鼋,今儿点一个圆的吃吧,冲着这比得上一桌子菜的价格 ,这没吃过的鼋也值得一吃。没想到等服务员送上来一看,原来就是河里的鳖,俗称甲鱼,都觉得上了大当。 就从别人花冤枉钱,吃了一只鳖的小故事里,范海庭琢磨出了门道:这甲鱼价钱连年翻,可鱼的价格仍保持两毛钱, 他算定以后甲鱼的价格肯定要涨。在当时的1987年,国内还没有人工养殖甲鱼的先例,于是范海庭好好的木匠活不干了, 养起了甲鱼。几年后,他成了十里八乡首屈一指的富裕户。可这平稳富足的日子没过几年,他心里面又不安分了。 一次,他经过河北遵化的清东陵时,在路边看到很多卖土特产的商贩:卖核桃的、卖梨子的,等等。他问一个女商贩 :妹儿,你们这儿经济收入怎么样?对方兴奋道:想不到慈禧太后死了这么些年,却给今天的东陵人带来了福气。范海庭一听 ,又有了奇思怪想:这旅游业不单单是门票的收入,它能带动周边老百姓第三产业的发展。 一趟清东陵之行,让年过五旬的老范,有了在村中建地下海底世界的打算:他要把城里人吸引到农村来,让村民们过 上好日子。他觉得:要建就建高科技的东西,要做就做前人没做过的事,若是都像别人一样建些山山水水的,那有什么意思? 干脆建个海底世界:若是来人游玩就得要很多人服务,比如讲解员、服务员、饲养员什么的,那不是带动了大部分人吗? 决心下定,范海庭立刻和三弟到大连等地进行实地考查。于是,海底世界在他们心中基本成形了。老范负责总体规划 ,三弟负责具体施工,兄弟俩默契配合,经历了近一年的艰苦施工,海洋馆的雏形已基本成型。对此,老范很是得意:中国1 3亿人,有哪个在农村建海底世界的?经过前期艰巨浩大的工程后,只要给海洋馆的观光隧道安上玻璃就基本竣工了。可就是 这个看似简单的玻璃安装工程,却让范海庭功亏一篑。 玻璃安好后,刚刚试水到1米深时,只听玻璃咔地一声,大家吓得撒腿就跑——玻璃塌了。见此,村里有人说:看看 ,建海底世界彻底完了,钱也花了,玻璃也塌了,这辈子也弄不成了。家里人都劝老范放弃:建海洋馆不仅需要巨额投资,还 需要科学技术,不是农民能干成的。可老范活到50岁,一直就是个倔脾气:我一定要接着干,把它干成! 第二天,他就让三弟到秦皇岛、上海等地去考察借鉴经验。 三、兄弟联手大哥掌舵 老范怎么也想不到,弟弟竟是一去不回:本想让弟弟考察回来后,把这玻璃提前安上,没想到弟弟心脏病突发上火死 了,这让范海庭非常伤心。三弟的死亡,彻底摧垮了范海庭,海底世界停工了,他陷入到失去手足的悲痛和深深的懊悔中。在 过去的10年中,三弟是他的双臂,也是他最重要的精神支撑。当初范海庭决定养甲鱼时,只有三弟相信他的判断,拿出家中 仅有的存款,冒着倾家荡产的风险,第一个来到他身边:帮助老范四处借钱,挖水塘、收购甲鱼…… 在范海庭的事业发展过程中,三弟可以说是他最好的帮手。1989年,老范养殖的甲鱼已有了7、8万只,欠款达 15万元。那年开春后,兄弟俩认为:收获的时候到了。他们憋足了劲带着200元钱和自己养大的甲鱼坐火车进京了。可做 梦也没想到,竟然一只也没卖出去:无论他们找到哪个酒店,都只看到四菜一汤,人们都不吃鳖了。带的200块钱很快就花 完了,老范和弟弟一只鳖也没卖出去,全都又背回来了。 在回返的火车上,老范得知:甲鱼的市场价格已跌到最低点。如此,他所欠的债这辈子也还不清了。这下老范不只是 心里憋屈,更是在村里抬不起头来。因为养鳖,他向亲友邻居们借了不少钱:有七八千的,也有五六千的,若是挣不了钱,这 钱就给不了人家,他也不好意思见亲戚朋友了,特别是有些人那些挖苦讽刺的话难听:这最好的木匠不干木匠活,偏偏去养鳖 ,这下好了,鳖养成了,自己也成了鳖,卖不掉了。 就在老范债台高筑,无路可走时,三弟仍陪在他身边,两人一起商量今后的出路。很快,老范从打击中清醒过来,他 们决定把黄河以北的甲鱼都收购来,鳖总有一日会涨价的:穷不是社会主义,人们的生活不好更不是社会主义,鳖既然有这么 高的营养,必然会有人需要的。可人们都认为他这是一种冲动甚至是盲目的做法,但他心里有底,他知道下一步棋该怎么走, 他总是基本上胜券在握才行动。这得益于他对国家的一些大政策理解得很透,有关精神也吃得很透,他每天有二件事必做:一 是看新闻联播,从没间断;二是打太极拳。20年了,老范凭着这样的坚持和韧性,还有他的经济头脑支撑着他的事业。 果然不出所料,几个月后,甲鱼开始涨价了:此后的几年价格不断翻番,老范成了平山县首屈一指的富裕户。可每当 看到绝大多数乡亲们还靠种地维生、靠天吃饭时,老范总觉得心里非常失落:以前我家里特别穷,生活不好过,靠党的好政策 ,国家的大形势,我们富裕了,生活得很好,我要把这种感情通过这种形式表达出来。其实,他的想法很简单:这件事我要去 做!富裕之后的范海庭希望用自己的力量,改善周围人的生活。 四、造福村民愿望实现 从清东陵回来后,为了带动村里的第三产业,老范决定建海洋馆。可海洋馆竟在最后关头被淹成一片汪洋,三弟也因 为自己的决定搭上性命,年过五旬的范海庭在双重打击下病倒了。他怀疑自己还有没有精神和力气,去完成海底世界的建设: 不干了,自己咽不下这口气;干吧,困难也确实是太大了。其实,老范即使放弃海洋馆,也可以靠养甲鱼享受自己富裕悠闲的 晚年生活,可这个海底世界凝结着他的心血和多年来造福村民的心愿;更重要的是,若他从此放弃,三弟岂不是白白搭上了性 命? 两个多月后,老范再次振作来到上海,经考察买回了一种中美合资生产的叫亚克力的透明材料。经过两年的建设,海 底世界终于建成了,范海庭又出乎意料地坚持:海底世界所有的工作人员都用本村或附近的村民。可村民们都知道:在海底世 界工作需要专业知识,他们这些只会种地的农民能行吗? 村民肖冬是个地地道道的东冶村农民,当范海庭问他是否愿意做海豹馆的讲解员时,他感到非常突然,觉得简直有些 不敢想象,而且非常不适应:我干这个能行吗?我都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呢?海豹是什么东西我都没见过,也不了解,只是觉 得特别稀罕。经过一段时间培训,包括肖冬在内的一些村民,已成为海洋馆专业的饲养员、训练员、导游员、解说员等。 1999年5月,海洋馆终于开业了。参观者们被肖冬的讲解所吸引:欢迎您到东方巨龟苑来观光旅游,这里荟萃了 来自世界四大洋的三百多种一万多尾珍奇鱼类,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海豹,那条叫乖乖,这个叫皮皮……海洋馆开业后,每天有 上千人来参观。村里几十人在海洋馆就业,可范海庭还不满足:十几年来,他的事业几经受挫,孩子和员工们虽然有时跟他意 见相左,他却愈老弥坚,一直有着自己坚定的信念。人们评论他:就像打牌一样,他从不按常理出牌,故他干的事常让别人觉 得不可思议。 2000年,老范终于又打出了让大家出乎意料的一张牌。在建海底世界时,他已考虑过全盘规划:海底世界不过是 他整体设想的一个部分。2003年,范海庭又推出了全国最大的一座农民私营建造的园林:这座园林用浮雕建筑的形式,浓 缩了中华五千年文明史;还有蔬菜园、花卉园、采摘园、野河度假村点缀其间。所有这些,都大大提高了村民们的收入。有个 村民自豪道:我一个月都挣八九百块钱,跟着老范干了十几年二十年,俺盖这房子就是借他的光;我两个孩子一个闺女一个儿 子,还有媳妇都在这上班,都是一个月八九百元,我觉得挺好的。 如今,村里有两百多人在老范的东方巨龟苑景区工作,其中有很多都是六七十岁的老人。多年来,范海庭凭借着坚韧 和努力,经历无数的挫折,他造福村民们的愿望,终于得以实现。 有关详情请看今日央视10套21:00和1套次日凌晨1:40《讲述》 通讯:100859 北京复兴路11号中央电视台社会专题部《讲述》栏目 翁德林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