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门世臣申无宇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10日15:15 新世纪周刊

  -余世存

  楚国的申氏家族很了不起,据说他们是尧舜时代四岳的后裔,这一点似乎决定了他们为臣为民的敬业。他们跟国君的 关系也因此变得亦师亦友。这种敬业甚至使其家族中出现了一大批先知式的人物,为官有远见,为事有定力,进退有方。申无 宇就是其中一人。

  前543年,楚康王的儿子、野心勃勃的公子围把楚国的大司马墒掩杀死,并霸占了其家产。对这一事件,申无宇评 论说:“王子必不免。”公子围免不了遭殃。申无宇的理由是,善人是国家的栋梁,王子辅佐楚国,应该扶植善人,但现在却 虐待他们,这是危害国家。公子围这么做,太不吉祥,故会遭殃。

  这是最早对公子围的命运进行的预言之一。与其说申无宇是一个先知,不如说他是一个职业官僚,他的预言出于宦海 经验。公子围在当时的楚国权势熏天,两年后,他不甘居一人之下,而弑王自立,即后来的楚灵王。

  申无宇并非只是一个靠边站的大臣,只会在一边说风凉话。实际上,他在楚国君臣中的声望是很高的。在楚灵王还是 公子围,只是做楚国令尹的时候,申无宇就是一个敢作敢为的人。当时的公子围不满足于令尹的仪仗,出行总想与众不同,有 一次甚至用国君的旌旗去打猎,申无宇见了,当即把旌旗砍断,他的理由是:“一国两君,其谁堪之?”这大概是后来中国人 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家无二主一类权力哲学的最早表述。

  前531年,楚灵王在陈地、蔡地、不羹等处筑城,派他的小弟弟、为楚国立下汗马功劳的公子弃疾做蔡公。为此, 楚王向申无宇征求意见。先知再次名言迭出:“择子莫如父,择臣莫如君。”他举例说,郑庄公在栎地筑城安置了子元,使昭 公的位子坐不稳。齐桓公在谷地筑城而安置了管仲,到现在齐国还得到利益。“五大不在边,五细不在庭。”五种大人物不在 边境,五种小人物不在朝廷。亲近的人不在外边,寄居的人不在里边。现在国君的弟弟弃疾在外边,国君应该注意才好。

  楚王循着申无宇的思路问了下去,国都城墙高大,怎么样?申无宇的回答是,在郑国的京地、栎地发生了郑昭公被杀 事件,在宋国的萧地、毫地发生了宋公子子游被杀事件,在齐国的渠丘发生了公孙无知被杀事件,在卫国的蒲地、戚地发生了 卫献公被驱逐事件。从这些事件来看,国都城高池深,无济于事。“末大必折,尾大不掉。”树枝大了一定折断,尾巴大了就 不能摇动。

  但楚灵王却认为申无宇多虑了,他懂得的是天道,不太了解治理老百姓的道理。

  他不听先知的话,继续重用公子弃疾,指望弃疾跟他同心同德、一起努力使楚国崛起于国际社会。前530年,楚灵 王亲自带兵离开国都,到千里之外的州来(今安徽凤台)去打猎。又出兵攻打徐国,威胁吴国,炫耀武力。由于灵王长久不归 ,楚国后方政权空虚。被楚国灭掉的蔡国旧臣们乘机说服公子弃疾和子干、子皙等人,调集军队长驱入楚,一举攻占了郢都, 并把灵王的儿子全部杀死。楚灵王在众叛亲离中,只好上吊自杀。

  申无宇能够预言,却无法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以及一个人带给国家的灾难。申无宇这样的名门世臣有其局外旁观的一面 ,也有其尽职尽业的一面。他们的敬业虽然无济于时于事,但他们的生存态度及其示范,却让人感觉到动荡、颠沛、造次的中 国上下阶层中仍有一种高贵的东西,他们传承了这种东西。后来孟子捅破了这一层: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 之谓也。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