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耗资近百万元宣传奥林匹克精神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11日15:23 廉政瞭望

  他是一名普通维修工,却与奥运结下不解之缘,不但和国际奥委会前主席萨马兰奇保持20多年书信联系,还受到他的亲切接见;他每月工资仅800元,为了支持北京申奥和宣传奥林匹克精神,却先后耗资近百万元……

  一个普通维修工的奥运情结

  ◎刘建广/文

  方鸿是河北石家庄市人,今年45岁,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市民家庭。他自小喜欢体育运动,喜欢收集邮票。

  1981年,方鸿高中毕业后,到华北制药厂成为车间一名普通的维修工。

  1984年8月的一天,他和工友休息时看电视,屏幕上,伴随着雄壮的国歌,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正在为奥运冠军许海峰颁奖,方鸿非常震撼。他情不自禁地说:“我也想让萨马兰奇给我颁个奖。”工友们一阵哄笑。

  萨马兰奇签名,

  点燃维修工奥运情

  那时起,方鸿就开始关注奥运会,阅读关于奥运会的报刊书籍。他了解到,中国从1979年恢复奥委会席位,1984年首次组团参赛,当时中国还专门发行了贴有奥运邮票的纪念封。他千方百计买到了那枚纪念封,想起那天看电视的情景,他想:“不能让萨马兰奇给我颁奖,是不是可以让他给我签个名呢?”

  于是,他给萨马兰奇写了一封信,随信寄去那枚奥运纪念封。

  三个月后,邮件来了。那一刻,很多好奇的工友也凑过来。方鸿在大家的围观中,剪开了信封,里面除了他寄出的纪念封,还有两张卡片。方鸿拿起纪念封翻看,在右上角看到一道如心电图似的试笔时的划痕,那就是签名!方鸿激动得跳了起来。

  从此,方鸿就与萨马兰奇开始互通信件,萨马兰奇给他寄一些奥运会资料,他也开始关注收藏一些有关奥运会的邮票、纪念封等,有时他请萨马兰奇签名,萨马兰奇每次都来者不拒。

  1993年,北京首次申办2000年奥运会主办权以两票之差没有成功。后来,他给萨马兰奇写信,说到自己的失落感,萨马兰奇回信说:“可能因为各国奥委会对北京还不够了解,但是我们还有下届、下下届,北京还有机会啊!”方鸿一想也是啊,而且他想我们更应该为下次申奥做自己的准备。

  自制申奥宣传册,

  我要让世界了解北京

  1999年,北京开始申办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方鸿心里的激情又被点燃了,总感觉自己应该为北京申奥做点什么。他想起萨马兰奇的话,也许各国奥委会对北京还不够了解,那么怎么才能让他们了解呢,方鸿开始考虑这个问题。

  一次,他在翻看自己的集邮册时,茅塞顿开:对呀,设计一本这样的宣传册,不但图文并茂,还可以把一些申奥专用纪念品放进去,全景展示中国人民的申奥热情!

  方鸿重点筛选了北京一些代表性景观,还整理了一些历史资料,为了保证图片效果,他花1.7万多元购买了一部专业相机,潜心研究摄影技巧,然后专程去取景拍照,还购买收集了大量北京申奥发行的邮票、纪念品等,汇成一部内容充实、丰富多彩的申奥宣传册。

  考虑到宣传册的宣传效果,方鸿还要把文字资料翻译成英语。好不容易找到一家翻译事务所,人家受不了他不断增加新信息、不断改动,最后退钱给他不做了。

  方鸿闷闷不乐地回到家,看到儿子的英语书,突发奇想:不然我就自己翻译?!

  他去书店买回英语教材和工具书,每天坚持学习到深夜。一次,邻居在楼道里碰到他,说:“你们家儿子真刻苦,半夜还念英语。”方鸿尴尬地应付过去,晚上再也不敢大声了。

  那段时间,单位里有些阀门已经老化,经常出问题,他每天累得腰酸背痛,回到家连饭都懒得吃,但一想起自己的宣传册,马上就有了精神。他的进步也是显而易见的,经过半年多的刻苦学习,他竟然自己翻译了全部资料。

  为保证翻译的准确性,他又找到当初的翻译事务所,请专业人员勘误。得知是他自己翻译的,翻译员瞪大眼睛看着他,说:“你开玩笑吧,这么专业的水平,至少是大学英语老师。”方鸿笑了,说:“确实是我翻译的。”他讲了事情的来龙去脉,旁边的翻译所主任听说后,马上走过来对他说:“申奥是全中国人的事情,我们也要尽自己的一份力,这次勘误费全免,以后再有类似的资料,你拿过来,我不收你一分钱!”

  宣传册整理完毕后,需要订量印制,方鸿要印200多本分送给200多个国家的奥委会主席。印刷厂给他算了一下成本:宣传册每本要300多元,还要嵌入一些申奥邮票和纪念品等,每本又要增加成本600多元,整个宣传册制作下来,至少需要20多万元。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