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读生错过报名没能参加高考 校方称无需负责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18日05:08 今日早报
借读生错过报名没能参加高考校方称无需负责
潘爱国出示证据表明儿子的学籍在开元高中。 通讯员 金行哲 摄

  通讯员 金行哲

  本报记者 杨影 阮蓓茜

  6月7日、8日,同学们都在考场奋力拼搏,瑞安东山下埠村的高三学生潘东诚却躲在家中生闷气。因为没有及时报名,他失去了参加今年高考的机会。

  潘东诚的父亲潘爱国向记者表示,是因为儿子学籍所在学校——瑞安开元综合高中(以下简称开元高中),未及时通知他们报名事宜,导致儿子无法参加考试,学校应为此事负主要责任。

  学生:

  考前一天才知没报名

  潘爱国介绍,2005年,儿子初中毕业后,他缴纳了8000元“借读费”,给儿子在开元高中弄了一个学籍。之后,他又每年花3万多元,送儿子到杭州一所高中借读。

  潘东诚在杭州读书,高中会考报名、缴费、交照片等事宜,仍由开元高中“打点”。这3年,校方都会通过手机或固定电话及时通知潘爱国,没出现过差错。

  “我一直很信任学校。”潘爱国说。

  今年1月底,在杭州念书的潘东诚见同学都已高考报名,便询问父亲此事。潘爱国认为,开元高中会像往常一样通知他,不以为意。直至5月31日,潘爱国去该校询问,才知道6月6日上午要领准考证了。然而,到了那天,潘东诚去领证时,却突然被告知他没有参加高考报名,也就无法参加今年高考。

  父子俩当场懵了。

  校方:

  已打过电话,不需负责

  “这么大的事怎么可以不通知我们!这事关孩子前途啊。”被气得差点晕过去的潘爱国,追问开元高中负责人。

  几番对质后,校方表示,潘爱国留给学校的手机号被遗失了。去年12月底,老师3次拨打潘家固定电话,一直无人接听。学校在这件事上已尽到责任。

  潘爱国说,无论校方说的是否属实,校方丢失其手机号码,却未能积极、及时地用其他途径去补救,通知到人,导致儿子未能及时参加高考,应属失职。

  “儿子平时模拟考的成绩都在450分以上,上个三本应该可以的。”潘爱国说起此事痛心不已。

  受伤最深的,就是年仅19岁的潘东诚。

  “感觉自己10多年的努力,突然一下子白费了。”潘东诚说,自从得知今年不能参加高考后,平时活泼的他变得郁郁寡欢。“明年开始出卷就依据新教材了,我没信心再去高复。”

  教育部门:

  学校并无责任

  潘东诚这样的“高考借读生”模式,对瑞安当地人来说,并不陌生。许多当地人希望孩子能享受到杭州高中优秀教学资源,在获得当地普高学籍后,让孩子到杭州借读。

  开元高中一位负责人称,该校高三段共有350来名在册学生,但大多在外“借读”,实际在本校读书的仅200多人。今年政策允许借读生可直接在借读学校高考报名后,不少学生便不再通过他们报名,但学校老师还是以各种方式一一通知了学生。

  但潘爱国认为,虽然儿子只是在开元高中“挂个名”,但既然当初他缴纳了8000元的费用,就拥有该校学籍,高考报名这样的大事,学校应有通知到人的义务。

  前天上午,瑞安市教育局招生办一名负责人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认为,学校在此事中并无责任:“今年高考报名在1月3日就已开始,潘东诚在杭州借读,应已接到就读学校的通知,可直接在该校报名,也可回开元高中报名,但他都没有做,其本身应负一定的责任;二是每年高考报名前夕,报纸、电视等媒体都会发布情况,但潘东诚家长未加重视,被动地等待学校通知,更没有在3月15日补报;三是开元高中已3次拨打潘家电话,均无人接听,学校已履行了自己的职责。”

  潘爱国对此并不认同,他向记者表示,将向教育部门投诉,并不排除走法律途径:“最起码校方应赔偿我一年的高复费和生活费,并对由此造成的损失,予以一定的经济补偿。”

  浙江合一律师事务所律师姜正认为,现有法律没有明确规定学校必须通知到学生去高考报名,也没有规定相关的赔偿事宜。在此事中,校方已履行自己的职责。而潘东诚及家长本身对报名事宜未加重视,应负主要责任。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