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莱坞,好天真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08日09:47 新世纪周刊

  -林奕华

  天真是好莱坞征服中国人的法宝,熊猫阿宝只不过是又一个例证

  当年,我在看《少林足球》和《功夫》时全程如坐针毡——表面上周星驰是借用功夫的力量给予中国人“精神上鼓舞 ”,但在喧嚣与热闹过后,观众回想起电影结局中周星驰的际遇——《少林足球》登上美国《时代周刊》封面,《功夫》是君 临天下显神威之余还抱得美人归——恐怕会加倍空虚和孤独。因为一举成名与获得美人垂青都是欲望,欲望会叫人求之不得辗 转反侧。李连杰最后一部武术作品《霍元甲》便是以主角如何从自我膨胀、迷失到走出困局做主题。这条脉络除了是剧中人的 生命线,明显也是李连杰因习武而经历人生数番起落所走过的路。

  中国人很难天真起来,然而却会被它打动和对它着迷。好莱坞电影不止成功打进中国市场,还以独有的“天真文化” 深入了中国人的心坎。《功夫熊猫》引用的元素明明我们最熟悉,为何偏做出了我们弄不出来的口味?

  是好莱坞的高科技占了先天的优势?是动画片本身已比真人演出讨好?这两个先决条件无疑对于《功夫熊猫》的大好 票房都有帮助,但它们都不足以解开中国观众心里的疑团:一、影片可有“偷了中国文化再加工转销”的嫌疑?二、如果“功 夫”是百分百中国文化,为何中国人在拿捏它的吸引力——尤其当要把它引进外国市场时——却无法“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

  《少林足球》和《功夫》都有打入美国市场,但从舆论与票房成绩看来,它们都和打着中国武术旗号的《卧虎藏龙》 相差甚远。部分原因是《少林足球》与《功夫》很容易因谐谑性质令观众把它们定为“恶搞Bruce Lee”的类型电 影。当它们与主题严肃、导演手法精致的《卧虎藏龙》一比,马上显得李安才是宗师而其他的不过是次文化。所以在《功夫熊 猫》的经典场面里,由《卧虎藏龙》的轻功到成龙的《醉拳》,以至一系列邵氏拳脚片的参考等触目皆是。也就是说,《功夫 熊猫》的创作人是要通过“经典”寻找功夫背后的“武侠精神”,而不是像《功夫》与《少林足球》般,用“功夫”为某一个 人制造神话。熊猫阿宝的天真,是他在遇上高人之后的由衷佩服;他的可爱,是在学艺时既不失对师传的崇敬,但又以幽默和 自嘲保持自我。最后,如果不是拥有不为世俗影响的心思和眼光,他就不可能悟出“相信自己,因为自己便是秘籍”的人生道 理。

  美国人把功夫背后的学问视为哲学,并非始于《功夫熊猫》,早在70年代的功夫剧集,男主角“小草蜢”便是功夫 热效应的始祖。该剧集从不以争夺江湖地位为故事重点,相反的,每一集都是“劝世文”——美国人用他们认为在中国文化中 学到的思想,翻译成美语来宣扬当时的反战文化。它的影响在《功夫熊猫》中还清晰可见。你可以说在博大精深的中国武术精 神之前,美国人的“悟”是何等皮毛和肤浅,但相比起把功夫用来争名逐利,则我们是连思考“功夫是什么”的主动权都失去 了。我们可以不屑《功夫熊猫》给我们上了一课又一课的“外国人如何吸收和认知中国文化”,但不论理性上有多排斥,感性 上仍得承认这些道理再表面化还是有它的魅力——归根究底,天真来自自信,阿宝在最不相信自己的时候也并未因为贫穷、没 有名气而给自己增添怨恨的压力。没有恨,就能教人保持乐观,不会预设太多自我防卫与自我保护,而把凡事只看得失,转化 成放开怀抱接受自己的这种精神,何尝不值得饱历百年沧桑但在今天已逐渐自信的中国人追求和拥有?

  “天真”可以不是“吃亏”的同义词,期待它的定义在我们的词典——以至电影里很快得到改写。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