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五年才找到赚钱的道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31日10:48   CCTV《致富经》

  央视《致富经》栏目7月30日播出《五年才找到赚钱的道》。以下为节目实录:

  2008年7月6日一场大雨赶走了连日的燥热,彰武县树莓园里的每颗树莓都格外滋润。可树莓园的主人刘若辉却很焦虑。

  记者:“下这么大雨还出来?”

  刘若辉:“那必须得出来,得看看这地里多少个杆架倒了,工人一会儿过来得马上立起来,这样影响果的质量。”

  成熟的树莓果一旦粘到土,就不再值钱,刘若辉怕支撑树莓的木桩倒塌,冒雨走遍了120亩果园,她要把损失的情况摸清。

  记者:“那边情况怎么样?”

  刘若辉:“那边没有问题,就是这边倒了两架。”

  记者:“你怎么不打伞啊?”

  刘若辉:“没事有这个衣服就行,没伞,没有伞。”

  树莓园条件艰苦,刘若辉连一把遮雨的伞都没有,天刚放晴,刘若辉就赶紧指挥工人把倒塌的架子支好,抢摘树莓,这几天是盛果期,每天的采摘量都在一吨左右。

  刘若辉:“采摘的时候我要求工人,一手托住这边,手一上去就下来了。这样就是很完整的一个果。”

  树莓是浆果,不抗压也不能洗,采摘下来要送到这个防尘防虫庇荫的纱棚里,保持洁净。这些树莓今年会给刘若辉带来几十万的收入,种植树莓5年,刘若辉才终于等到了赚钱的这一天。

  刘若辉是辽宁省沈阳市人,从90年代初就做服装、五金生意,生活无忧也有了一些积蓄。2002年,刘若辉和丈夫到阜新市彰武县看望朋友,认识了一个叫王建的人,这个人的行为让夫妻俩感到很神秘。

  刘若辉:“当时是觉得很神秘。”

  邵忠革刘若辉的丈夫:“搞得神秘,就是说哪都不知道,社员也不知道,谁也不知道,这个东西是特别稀少的东西,不能让别人挖掘去,不能让别人发现。”

  王建种的神秘果子就是树莓,他在彰武县黑驼子镇种了100亩。别人越是神秘,刘若辉就越想知道,她上网一查才发现,在国际市场上,一吨树莓的价格是8000元人民币,而王建开出的条件也让刘若辉动了心。

  刘若辉:“这个苗,我卖完你,果子我负责回收,负责技术管理,什么都负责。意思就是你很轻松地就把钱挣了,三年之内让你还本。我一看是这样的话,这样我觉得也挺划得来。”

  2002年彰武县的土地承包价是50元一亩,土地便宜,种树莓又有人全程负责,刘若辉决定试上一把。

  2003年秋天,刘若辉租了25亩地,花六万元买了两万株树莓苗。可自己对农活一窍不通,刘若辉就在当地请了工人种植、管理,自己又返回沈阳经营店铺。

  树莓在当地是个稀罕物种,大家都没见过,更别说会种了,几个工人忙活了一年,25亩树莓只结出了3吨果。

  邢福山:“第一年就结果,有,当年就结果,但是数量很少。”

  少是少了点,但第一年就有了收获,刘若辉也很高兴,按照承诺,3吨果子被回收了,可刘若辉没想到的是,卖果子的三万元钱却要不回来了。

  刘若辉:“我2003年操作,2004年出的果,我果给他以后,确实他就神秘地失踪了。”

  邢福山树莓园工人:“他那个面积比咱这个还大,由于管理方面,现在这个园子已经不存在了。”

  记者多方联系都没有找到王建,而原来他种树莓的地方也早已成了玉米地。

  把自己引入行的人竟然垮了,刘若辉没了主意,她仔细打听,才知道王建的树莓园倒闭是因为管理不善。自己的工人不会种,一年还有了几吨的产量,如果好好管理肯定能出更多的果。

  在国内树莓多用于做果酒和装饰甜点。有市场就不愁卖,刘若辉决定要把树莓继续种到底。

  刘若辉:“完了之后我秋天的时候,就在这块进行了双株栽培。”

  树莓苗长得很快,两三个月就能长成一米多高的枝条,刘若辉觉得前期种植并不难,关键在结果期。而这时,树莓园的投入也越来越大。

  邵忠革:“地里需要化肥,需要农药,打虫子药,工人需要开支,60个工人一人30,三六一天1800块钱,一个月得需要几万元钱开支,钱从哪来?”

  为了贴补树莓,刘若辉只能把果园继续交给工人管理,自己又返回沈阳经营五金店。可这个决定却让她尝尽苦果。2 006年夏天到了结果期,刘若辉赶到果园,刚一看到的树上的果子,她的心就凉透了。

  刘若辉:“等我来的时候,那虫子已经把果吃的只剩半边。”

  邢福山树莓园工人:“上面哪是果啊,眼瞅着这个果全是嗑个半拉,虫子在上边待的全是,就这么一晃哗哗往外掉。 ”

  树莓在早期要特别注意防虫,一旦到结果时虫灾爆发,就不能再打药。三天之内,果子就被吃了个差不多,最后只抢摘下来5吨树莓。这5吨树莓怎么处理,难住了刘若辉。树莓不抗挤压,采摘下来要在短时间内卖掉。

  刘若辉:“就能保存半天,大概在五六小时,时间长了以后就像这个,再时间长了一挤压就淌汤。”

  刘若辉跑了几家食品公司,请别人来收购树莓,可由于数量太少,运输、冷藏都不划算,公司只能给出一吨四千元的收购价,可这样的价格连成本也不够。

  刘若辉:“就是农民种果价,我四千一吨给你,我不是亏钱吗?”

  不卖,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树莓在太阳底下化成水,刘若辉忍痛把树莓卖给了沈阳一家食品公司做果酱。通过这次卖果刘若辉发现,沈阳也有人种树莓,由于量大有固定的销售商,每吨的价格都在一万二至一万四千元。而自己的量小,就只能吃亏卖果。

  刘若辉:“就是说我的果园小,人家费用大,就是不赚钱。”

  从2003年,刘若辉前前后后往树莓园投入了近40万元,可直到2006年,树莓都没有让她赚到钱。

  刘若辉:“我几乎就是头几年,沈阳赚钱贴树莓园。”

  邵忠革:“因为头几种树莓,也不是像我们想的那样,什么信息都有,我们知道的也都是滴滴点点。”

  刘若辉身陷泥潭,可国际市场上的树莓价格却一路飙升,达到了一吨12000元人民币。世界市场树莓的供求平衡量为200万吨,可当时,全球供给量还不足40万吨。

  从2005年,沈阳市开始全体打造树莓产业,种植面积达到5万亩,一些做农产品出口的人也做起了树莓生意。

  刘若辉种树莓一路坎坷,现在终于等到了这个时机。2007年,刘若辉变卖了沈阳的店铺,到彰武一边扩大规模,一边找合作伙伴。可刘若辉面临的第一个考验就是艰苦的生活条件。

  刘若辉:“吃饭的时候,不吃,饿。闭着眼睛吃,我们的苍蝇像直升飞机一样铮铮地。”

  果园离彰武县城只有十公里,可通往外面的只有这样的路,连三轮车进出都很难。

  邢福山工人:“一般人不进来,就连附近的村子都不知道有这么个地方。”

  知道妻子辛苦,邵忠革特意到树莓园帮刘若辉料理杂事,两人的大部时间都给了树莓,生活既艰苦又枯燥。少有的空闲时间里,邵忠革只能用手机听听歌。

  记者:“你就这么听歌?”

  邵忠革:“没办法,寂寞啊。”

  工人:“啥也没有,我们这啥也没有,到晚上就有个亮,没有电视,啥也没有。”

  刘若辉:“唯一的家用电器手电筒。”

  为了种好树莓,刘若辉每天四点起床,走遍120亩果园的每一个角落。

  工人:“她比我们起得早,有时候我们五点钟起来,人家都在地里走一圈了。”

  记者:“她天天这么干?”

  工人:“那可不天天,要说一个女人,真不易。那腿都肿了,一捏一个坑。”

  每天在树莓园摸爬滚打,刘若辉对每一棵树莓都很清楚,采访时,她特意带记者看了今年新种的双季莓,一棵已经结果子的小树莓苗让她十分兴奋。

  刘若辉:“从底下开始数吧。1、2……54、55,55个果。哎呀,双季莓,55个果,太棒了,太棒了。这一个枝就55个果,它的果一个都有这么大,你说这一株要出多少。”

  2008年6月,经过刘若辉一年的精心管理,进入盛果期的树莓有40多亩,能不能赚钱就差最关键的一步——销售。就在刘若辉埋头种树莓时,有一个人也正在为树莓而烦恼,他就是盖勇。

  盖勇:“树莓被称为21世纪的黄金水果,的确是有发展前途,在国际市场上价格非常高。”

  盖勇想自己种植树莓赚钱,可却遇到了麻烦。

  盖勇:“我自己有一块地,后来化验土质的时候,发现不适合种树莓。我也找了,在我们盘锦有一块地,种植了几亩,但他是一个采摘园里,他只不过是作为一种观赏。”

  听说了这件事,刘若辉赶紧找到盖勇,提出两人合作树莓项目。可盖勇却有点怀疑。

  刘若辉:“当时就认为彰武县这个地方还能种树莓吗?我去拉他到我们的树莓园,看我这两块地。”

  盖勇:“正好是结果期,感觉挺好。”

  刘若辉:“他说刘大姐,我没想到你这生人能到彰武县把树莓种成这样。当时,我的果枝都有这么粗,你的果我收了。”

  刘若辉的树莓和她的创业经历都给盖勇留下深刻印象,两人签订了合作协议,刘若辉负责生产,盖勇负责出口销售,收购价格随行就市。2008年,刘若辉树莓园的所有果子都将由盖勇的公司出口到日本和韩国。

  盖勇:“现在像我们亚洲,主要是韩国和日本,需求量比较大,还有欧美,不光是做饮料,像巧克力里面就有树莓味的,是一种口味调剂。”

  由于气温偏低,2008年国内树莓的产量减少了一半,而价格也相应地增加了。

  盖勇:“一吨,今年预测应该是在五万以上。”

  树莓的价格和果粒的完整性直接挂钩,经过24小时的冷冻,这样的颗粒树莓一吨在国际市场上能卖到5万元人民币。

  种植树莓五年,刘若辉的果园终于和国际市场接上了轨,而经过五年的坎坷刘若辉也终于靠树莓赚到了钱。

  刘若辉:“我现在每天都在关注着我的树莓,就像我的孩子一样,因为我把我前半生的钱都投在这上了,我也要树莓给我一个回报。”

  记者:戚晋 邓贻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