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记者/沈雁冰
提要:近年来,研究生“坠楼自杀”的新闻事件屡屡见诸报端。
每年扩招的研究生数量使得有言论认为“研究生卖出了白菜价”。研究生们既面对着繁重的学业压力,也面对着“高不成低不就”的就业压力,还有家庭为他们支付了十余年寒窗苦读巨额费用的“歉疚感”。
谢伟平的坠楼事件或许只是个例,但我们还是希望,这样的“个例”最好没有。
6月15日,周日。当天上午,谢伟平的尸体在一写字楼8层平台上被发现。
两天后,谢的父亲从千里之外的衡阳赶到北京事发地,得知儿子的死讯后,浑身发抖。
今年25岁的谢伟平生前是湖南大学的在读研究生,此前在北京的一家企业实习。
谢伟平循着读书的轨迹,从乡村走向城市。在经历了寒窗苦读十多年后,“就快熬出头”,但他却选择了以“高空坠落”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就像一朵盛开的花朵骤然凋谢。
走出乡村
从衡南县开始,然后长沙,北京是谢伟平停留的第三个城市。
1983年1月18日,谢伟平出生在湖南衡阳市衡南县茅市镇一个小村庄,这是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家里还有个姐姐,比他大两岁。
和中国大多数家庭的孩子一样,小学、初中,按部就班的一路上来。1999年,初中毕业的谢伟平,考上了衡南县一中。据他的高中同学说,这所学校是当地最好的高中,那时谢的成绩一直不错。因为时间久远,在他同学的记忆中,高考那年,谢因为生病影响了发挥或是志愿填报不当,最终选择了复读一年。
再次高考,谢伟平考上了湖南科技大学,就读于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计算机专业。大学期间,谢成绩不错,英语过六级,期间入了党,得了诸多荣誉。四年后,面临大学毕业,谢在准备考研的间歇,也和其他准备就业的同学一样,寻找合适的工作机会,可以印证的一个信息是,谢于2006年2月在湖南湘潭大学图书馆学术大厅参加了一家商务公司的面试。
2006年下半年,研究生成绩下来,谢伟平以总分339分考取了湖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当年报考研究生总数127.5万人,最终谢成为百万考研大军中胜出的那34.2万人中的一员。因为是计划外,意味着两年的课程又花去其父母一笔不小的积蓄。
谢的家庭和中国农村众多普通家庭一样,父母在干完农活的间歇还打泥水工等短工添补家用,以支持他的就学之路。谢的姐姐之前在当地一工厂工作,2007年2月出嫁,家里只把希望寄托在他身上。
谢的姐夫王松衡对记者说,谢的父母为了供他读书,一直省吃俭用,“他爸爸要喝点啤酒,他妈妈也会劝他不要喝了 ”。
20世纪90年代时,在全国各地自费购买城镇户口“农转非”的风潮中,谢的家人也花了一笔不小的费用帮谢办了居民户口。
不过,令家长欣慰的是,谢伟平是一个懂事斯文的男孩,从小到大,“得的奖状都贴满一面墙了”,在外地基本上每周都会打个电话回家问候一下。
谢的一位高中同学说,谢伟平在高中的时候还很瘦小,那时谢有个绰号叫“小朋友”。后来到大学就长高了很多,应该有175厘米高,130来斤重,他喜欢篮球、足球运动。
到今年下半年,谢将完成他的研究生课程。和大多数父母一样,按谢家父母的设想,等他研究生毕业,找个不错的工作,然后结婚生孩子,“艰辛的生活也就熬出头了”。
实习之路
2007年下半年,两年的研究生学习过半,谢和他的一些同学,寻找机会外出实习。他通过网络找到了北京中机科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当年10月,他被这家企业相中,来到了北京。网络上的一则招聘信息显示,这是一家需要全职和兼职工作人员的企业,兼职的需要最低保证一周4个工作日。在待遇栏说明,“实习期或试用期工资1200~1500元,提供午餐,还可提供住宿,同时为您增加了一次宝贵的实习经历”。
谢伟平当时跟家里人的说法是,他找到了北京一家大集团旗下的一个公司去实习。家里人对此予以默许。
入职前的10月11日,谢在其QQ空间发了《IT人的发展》与《到底IT人应该怎么发展》两篇文章。文中说,既然走上了IT这条路,就要勇敢而乐观地走下去,“工资低,只能证明该行业已经过饱和,或者说,只能证明你作为一个I T人士没有创造出价值”。
10月开始,谢伟平就在北京市海淀区车公庄西路22号海赋国际B座12层开始了实习之路。也许从他来北京的那一天起,并没有想到这幢大厦的顶层却成为了自己最后停留的地方。
在来北京实习前,谢伟平曾问过他一位高中同学,有多少同学在北京工作学习的。谢伟平的高中同学卢景(化名)对记者说,他们有数十个高中同学在北京工作或学习,时常也会一起聚会。谢曾对他讲过一些公司的事情,谢说,他们公司比较忙,那里原先有一个项目经理,也是技术骨干,工资3500元一个月,认为比较压抑,离开了。这让卢景感到很奇怪,“按说软件工程师工资很高的”。
谢的姐夫告诉记者,“他有时也向家里要钱”,该企业给谢的实习生活费每月1000元,饭卡上每月充200元,宿舍离公司不远,走路上下班,两间宿舍共住着5个人。
谢的姐夫在广州工作,其姐夫说,谢和家里联系一般报喜不报忧,有什么事都自己挺着,即使说了一点烦心事也会立即顾左右而言他,称是小事一件。其姐夫称,怕谢一个人在北京孤单,曾跟谢提议,要不去广州工作,吃住不是问题,谢伟平没有回答,只是说“再想想”。尔后没了回音。
谢曾经跟卢景说起过,“一个月也花不了多少钱”。谢伟平和卢景最后一次见面是在端午节期间,谢曾说起喜欢一个女孩子,但不知道对方是怎么想的。卢说谢很少和他谈起感情方面的事情。但谢曾透露,实习完希望继续在北京呆下去。
客死他乡
6月14日,这一天是周六。当天晚上11点左右,谢伟平在办公室。一说谢在办公室加班,另一种说法周末时谢经常在办公室上网。
家属对记者称,当晚11点左右,谢给姐夫及姑父都发了短信,“只是寒暄问候,没发觉什么异常”。家属没透露更多的通话内容,只回忆谢经常在办公室给亲人打电话,有时候甚至是晚上12点,“说在加班”。
记者无法还原那个深夜谢伟平在海赋国际B座12层的办公室在做什么。家属转述该公司项目经理宋扬的话说,当晚宋和谢同在办公室,11点多,宋要离开时,叫小谢一起走,宋走到电梯口等谢,但谢没出来,于是宋先下楼,两人通了电话,谢说一个人去散散步,宋也没在意便离开了大厦。
12点左右,谢伟平发短信给宋扬,称已到宿舍,有事明天下午再谈,并称“我要努力,男子汉要有朝气”。
15日上午9点多,一位空调工发现了8楼平台上谢伟平的尸体。
坠楼的瞬间,没有目击者。家属们甚至不知道几时坠楼的。那一夜谁也不知道谢伟平想了什么,做了什么,但他选择了面对死亡。
警方初步认定为高空坠亡,系自杀。
谢的姐夫王松衡第一个接到警方电话,于当天下午从广州赶到北京。在签收遗物时发现,谢伟平身上有身份证、饭卡、一部老款的手机、31元钱以及三张纸条等物。其中纸条上写到,“上小学时就盼着上中学能好一些,上中学时就盼着上大学能好一些,上了大学就盼着毕业,可一路走来快乐太少”。他还写道:“有些人要死,有些人找死,有些人不想死,没有人生来就想死……”。
谢伟平的生命戛然而止。其QQ个人说明写到,“人生何处不相逢,洗净铅华也从容,年少都有凌云志,平凡一生也英雄”。他在去年10月来北京前后写于QQ空间“边走边唱”的一篇文字记有这样一句话,“人的一生只有一次,为了能在临死的时候说,我不后悔我的一生。那么,就让我们现在就开始,为了自己的梦想上路吧”。
半年多后,他用“高空坠落”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获悉消息的家属,告知谢的父母,“谢在北京发生车祸,重伤”。6月16日中午13:06分,家属团一行8人,乘坐衡阳至北京西的K186次快速火车赶往北京。
这是这位50多岁的老人第一次来京,却想不到以这样的方式。20个小时后,谢的父亲从千里之外的衡阳赶到北京事发地,得知儿子死讯后,悲从中来,浑身发抖,半晌没有说话,不敢相信之前活生生的儿子就这样没了。
当天晚上,谢父“唉声叹气,喋喋不休,翻来覆去,一夜无眠”。
其父亲告诉记者,他儿子最后一次回家是在今年的春节,最后一次打电话回家是在端午节期间。然而现在他再也听不到儿子的声音了。
谢伟平50多岁的母亲“身体不好,瘦得皮包骨头”,亲戚们向她隐瞒了死讯。
几天后,谢伟平的父亲将再一次带他回家,而他却已化成父亲怀中的一盒骨灰。
(摘自《法律与生活》半月刊2008年7月下半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