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晚报特派记者 王嫣 北京报道
利用鸟巢得天独厚的14米宽的“碗沿儿(顶部宽边)”,张艺谋率领的创作团队设计出一个连接全球火炬传递的点火方式,跟着主火炬手李宁的脚步,从希腊到北京,2万多名火炬手的照片呈现在画卷上。张艺谋称,这样的点火方式可谓独创,前28届奥运会的点火仪式从未能与之前的火炬接力融为一体。
主火炬塔被点燃活字印刷变化造型开幕式上的击缶表演梦幻五环出现在“鸟巢
看重李宁好身手
张艺谋透露,在点火方式确定后,他们便对主火炬手有以下要求:不能是现役运动员,因为长时间练习需要付出很大的体力,现役运动员主要精力还得放在比赛上;牵扯到项目,首选体操运动员,其次是跳水、艺术体操和花样游泳,他们个子比较小,钢丝荷载也小一些。根据体育总局领导推荐,当时已经内定李宁为A角,熊倪为B角,参与评定的领导考量了综合条件后,确认了这个方案。
许海峰也是候选之一,只是由于年龄、身体素质,尤其是体重的限制,没参加训练。熊倪参与了每一次排练。
胜利点火非常兴奋
为了空中3分多钟,李宁已经掉了10多斤肉。在昨晚开幕式前,面对同为开幕式火炬手的高敏的“采访”,李宁主动亮出腹肌:“看,肚子都瘦了。”考虑到李宁任务重,身体劳累,孙晋芳还主动给他做腿部按摩,希望他能以最佳的状态上场。
点火终于胜利完成,李宁抹着满头的汗,但情绪极为高涨,在休息室里,他大声招呼着大家吃饭、照相。而谈到刚结束的点火,他兴奋之余仍心有余悸。“今天鸟巢顶上风太大了,好几次压火压得很厉害。我一直在转(火炬)方向,就怕火炬上没火不好看。”
吊钢丝练得很辛苦
吊在钢丝绳上,身体从竖直状态完成空中转身横走,再沿着逐渐展开的“祥云画卷”跑一圈,到点火位置再重新调整回竖直状态,这样的超高难度动作全由火炬手拉绳控制,即便是“体操王子”,也练得十分辛苦。
据悉,李宁是在开幕式前30天接到通知进场排练的,出于保密,每天他都要等排练文艺演出的演员们全部散场,凌晨一二点才悄悄进场。吊上钢丝绳,要克服45年来与地球引力的关系,“横着走”,他必须用背肌和腰腹力量完成。钢丝吊上8层楼高的“碗沿儿”是37秒,空中跑一圈是2分50秒,加起来3分多钟,可每次下来李宁总累得直喊“唉呦”,全身被汗湿透,至少歇一小时才能缓过劲儿来,再上第二圈。连续多日彩排点火,李宁也不能跟妻子说实话,只能推说有工作。
凤凰衔火种创意流产
2008年4月,当张艺谋率领的创造核心团队向国际奥委会、北京奥组委报告“画卷”的点火创意时,国际奥委会的官员们频频点头。令他们满意的,还有一个“凤凰衔火种”的点火方式,这同样是实体与影像的完美结合,影像的凤凰嘴衔到真实的火种,“衔”着火种展翅高飞,直至点燃火炬台。
但实施阶段,张艺谋发现这个创意不可行。一是现场架设了密集的横向钢丝,避不掉,电视镜头上凤凰的影像可能因此支离破碎;二是要展现凤凰影像,必须全场关灯,对环境要求高,效果很弱。终于,还是副导演陈维亚出了个点子,既然“祥云”已经成为北京奥运会的一个象征,那么索性将火炬台也设计成祥云形状,一路盘旋上去,同时将“画卷”也和“祥云”结合,成为一体。
火炬台盖头掀起来
当李宁高举火炬,点燃导火索,全世界的人们才惊讶地发现,在鸟巢高处,火炬台已经在不经意间竖起来了。张艺谋说,其实在运动员进场时,火炬台就由轨道平移,升了起来,整个过程15分钟。在李宁出场前半小时,已经完全准备好,并安装好了燃气管道。
如何在“光天化日”之下将秘密保留到最后?张艺谋说,“在开幕式前,我们一直给火炬台罩着一个充气罩子,平时你仔细看,能看到拱起的一块。2008年8月8日,我们终于掀开了火炬台的盖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