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电光倒影:我也是其中的一部分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12日12:26  南方人物周刊

  王书亚

  对日本人来说,也许恒河的吸引力,与天堂不相上下。最近看到两部去恒河寻找盼望的日本电影。一个女孩去公司应聘,实在没什么可说的履历。她脑子里闪出一个念头,脱口撒谎说,我曾在漂满尸体的恒河游蝶泳。这个本该属于诗人的意象,带领着她去了印度。无数次挣扎后,鼓起勇气,跳进了这条全世界宗教气氛最浓、同时污染程度最高的河流。

  这是小品式的《在恒河游蝶泳》。另一部是去年离世的导演熊井启的作品《深河》。但他不是我的主角。我爱的是原著作者远藤周作。路邈的《远藤周作——日本基督宗教文学的先驱》也是去年出版,大概是国内第一本关乎远藤的评论专著。

  在《深河》中,人们也怀抱各种信念,聚集在恒河边。美津子和那位梦想在恒河蝶泳的女孩颇为类似,甚至更为后现代。她挑逗基督徒同学大津,如果大津愿意放弃信仰,她就爱他,把大津耍得团团转。多年后,一无所信的美津子在婚姻中无望,转眼仰望恒河和印度的神祇们,结果在加尔各答遇见了成为神父的大津。远藤在多元宗教的现代场景中,塑造了一个现代的灵魂,美津子;和一个古旧的灵魂,大津。美津子差不多是这世代的一种临摹。活在当下,是一种酷。酷毙了是虚无。于是在一种文学性虚构中,开始转向一种泛神论的、人文主义的和精神家园式的信仰。

  但大津却不属于这世代。他在那座德兰修女的城市里,像基督一样行走在穷乏人中间,也穿越在美津子给予他的引诱之谷中。大津是一个真实的基督徒。从当初到末了,他的灵魂一直软弱,在那各种软弱里,他都不比有勇气的人崇高。远藤这部史诗,并非一些评论所言,是一神的基督教和多神的印度教之间所谓文化的冲突。这是亨廷顿的眼光,不是文学家的眼光,更非一个信仰寻求者的触角。远藤了不起,是他写出了一个比德兰修女更真实的基督徒,一个在软弱和刚强的张力中的信仰者。

  大津的软弱,软弱到令人感同身受,就如《圣经》说,那位在十字架上的基督,“并非不能体恤我们的软弱,他也曾凡事受过试探,与我们一样”。所以大津在恒河岸上的信心才那么夺目,直到最后,他被接受他帮助的人打死在街上。人看见的,不是一个将剩下的人弃绝在软弱里的偶像。却看见一种真实的力量,在每一秒钟,有可能将我们的软弱变为刚强。

  相比之下,德兰修女之于我们的形象,在去年她的日记被公布以前,就是一个我们做梦也休想成为的那种人。那种人的名额太少了。个别人可以成佛,多数人没戏;个别人可以成圣,芸芸众生休想。可惜远藤没有活到德兰修女的日记公布的时候,因为远藤最好的作品,都是在探求软弱与信心的困境。

  在信中,德兰修女承认,近半个世纪,她都活在内心的黑暗,和感受不到上帝的孤独中。1958年,她写道,“我的微笑是个大大的假面具,掩饰了我内心的痛苦。”1979年,领取诺贝尔和平奖的前夕,她致信自己的牧者,说“对于我,沉默和空虚实在太巨大,我看但看不见,听但听不到,祈祷却说不出话来。”

  直到此时,德兰修女才和大津一样,还原为一个真实的基督徒。原来基督徒就是特别软弱的那种人,他们骨子里的无力、匮乏甚至堕落,和众人一样。他们唯一的坚忍,就是在软弱时不放弃欢呼十字架上那位基督的名字,不因为承认与悔改而不好意思。你若承认特别软弱,上帝就为你成全特别的恩典。所以,基督信仰从来不临到特别优秀的人。如基督说,我来是为病人。你不是病人,我就不是为你而来。

  德兰修女的书信,让世人看见一个和我们一样可怜的灵魂。她与一切高僧和圣贤不同,她不是道德楷模,而是“灵里贫乏”的楷模。人里面最伟大的,就是承认自己灵里最贫穷的。谁穷乏谁就张口,谁张口,谁就被充满。反而,谁若以道德楷模的方式去理解德兰修女,谁就在自己身上丧失了盼望。

  1996年,远藤在病床上看了熊井启的样片,唏嘘不已。离世前他嘱咐家人,将两本书,《深河》和另一部《沉默》,与他同葬。

  1971年,导演将《沉默》搬上银幕。这部小说描写17世纪日本禁绝基督教时期,两位耶稣会传教士在信徒的苦难中陷入怀疑,先后背道弃教的故事。日本史这一时期对基督徒迫害的残酷性,远远超过中国史,几乎只有罗马尼禄时代可以相比。不同的是,罗马二百年的迫害,以欧洲的基督教化结束。但日本的武士与剑,却几乎将基督教的影响连根拔起。直到今天,基督宗教也难以在日本社会文化中有显著的呈现。远藤在演讲中说,“我是基督徒,是一个属基督的日本人。”因此他的信仰探求,在日本历史中的孤独,和对软弱与苦难的体恤,犹如天问一般怵目惊心。

  最近,马丁·斯科塞斯正在翻拍这部经典名作。欧洲标准公司特别推出数码修复的1971年版《沉默》,我才有机会,观摩了这部我出生之前的电影。里面那个出卖传教士的信徒吉次郎对神父哀哭说,“我是个生来软弱的人。我内心这么软弱,无法像殉教的烈士那样死去。我该怎么做才好?如果换成太平盛世,我也会是一个好基督徒。”

  远藤是天主教会的基督徒,《深河》是他70岁后完成的,从吉次郎到大津,他的笔下开始触摸到恩典和信心。他在日本的写作,就像德兰修女在印度的历程一样,使信仰不像方便的法门,却是沉甸甸的生命。大卫说,“人算什么,你竟顾念他。”约伯却说,“人算什么,你时刻试验他。”人在宇宙中的信心其实就在这两句经文之间。

  美津子最后站在恒河边,喃喃自语,“这是一条人间的深河,承载了悲哀。我也是其中的一部分。”用先知以赛亚的话说,“他们在一切苦难中,他也同受苦难。”

  死去的人,被扔进恒河。活着的人,却扔向哪里。

  筱田正浩 《沉默》 熊井启 《深河》


不支持 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