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退伍副局长为抗日阵亡将士寻找后人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15日04:26  东方今报

  □首席记者何中有 通讯员 赵倡文 高原/文图

  1939年的春夏之交,国民党第40军黄树勋旅与共产党沁阳地方武装在沁阳北部的太行山常平附近阻击了日军49天。在经历过几百次血战、毙敌2000多人后,3000多名中方将士也战死疆场,长眠于此。

  自从1999年发现了20多块抗战将士的墓碑后,退伍军人李建国萌生了为这些英雄寻找后人的想法。最终,他上演了一部现实版的“寻亲集结号”。

  ●副局长情系抗战墓碑

  1999年,李建国时任沁阳市文化局副局长。有一天,他听说“有人在当年常平阻击战的战场遗址周围发现了一些抗日阵亡将士墓”。

  次日,李建国在朋友的指引下,来到沁阳市常平乡“看望”墓碑。“说是墓碑,其实是就地取材,在一些石头块上匆匆刻上阵亡者的名字,竖在墓前。墓碑上记载了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五月一日和六月十五日,分两批埋葬在这里的阵亡将士的籍贯和姓名。”李建国看着墓碑上的一个个名字,仿佛看到了一个个生龙活虎的将士正在与日寇拼杀。

  李建国还在常平乡窑头村北部的关爷坡发现了一处战壕遗迹。当地的一些老人说,这是当年“40军”抗击日寇时挖的战壕。“小时候,关爷坡顶上是一片一片的人骨头,每到清明节,村里的老年人都会前往祭奠。”村支书的话平添了李建国的敬仰之情。

  这些长眠于此的将士是否还有亲人?李建国有了一个想法——寻找将士的亲人。

  ●儿子65年后找到“英雄爹”

  李建国很快得知,当年只有前期阵亡的二三百名将士得到了单独安葬。他多日寻找,只找到了一二十块墓碑。

  李建国陆续给这些墓碑制作了拓片,并从2001年开始按照墓碑上的地址往外邮寄信函。由于种种原因,李建国寄出的100多封信不是石沉大海,就是因地址不详被退了回来。

  2004年6月,李建国收到了一封来自河南内黄的信。两年前,他曾往“内黄县南关”寄过一封信,他在上面写了“内黄南关党支部、村委会转交焦世英(1939年抗日阵亡将士)亲友收”的字样。“我父亲焦世英确实是在1939年抗日时牺牲的,当时他刚满30周岁。我们现在只知道父亲牺牲在山西晋城一带,埋葬后立了一块小石碑……”李建国打开来信,顿时热泪盈眶,他终于找到了一个抗战将士的后代。

  两个月后,焦世英的小儿子、时年68岁的焦中华来到沁阳为父亲扫墓。

  之后,陆续又有3名抗日阵亡将士的后人或族亲来信与李建国联系。

  2005年4月5日,4位抗战将士的30多名后人来到沁阳为亲人扫墓,感人的场景感动了在场的所有人。

  ●简易墓地已成文保单位

  为了把英雄的事迹宣传出去、让更多的人了解这段历史,李建国进行深入采访后,写成稿件对外投稿。此后,经常有人规劝他:“宣传他们干啥,他们是国民党的部队啊。”

  不过,李建国从没有灰心过:“他们同样死在抗日的战场上,照样值得我们敬仰!”

  李建国的努力得到了沁阳市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2002年,沁阳市政府将常平阻击战遗址和抗日阵亡将士墓碑群设为沁阳市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新华社签约摄影师、时任沁阳市委宣传部新闻科长的杨帆前往采访,一篇题为《后人祭奠三千抗日将士》的长稿很快见诸报端。

  如今,李建国已调任沁阳市文联副主席,虽然工作性质变了,但他关注这段历史的激情没有变,他经常组织当地的文学爱好者到常平阻击战遗址采风。

  电影《集结号》上映后,李建国的朋友们都和他开起了玩笑:“你就是沁阳的谷子地!”


不支持 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更多关于 无名 烈士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