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社北京九月八日电 (记者 王祖敏)虽然中国足协专职副主席谢亚龙与残奥会没有什么关系,但这并不妨碍他被残奥会的观众所“惦记”。在八日进行的残奥会七人制足球男子A组中国队与俄罗斯队的比赛中,“谢亚龙下课”的呼喊声就此起彼伏。
是役,中国队以零比六惨败于雅典残奥会铜牌得主俄罗斯队。但在以“超越、融合、共享”为宗旨的北京残奥会上,这个失败的结果显然并不重要,而残疾人足球也并不属于中国足协所辖范围。但偏偏是在这个与胜负无关、与谢亚龙“八竿子打不着”的地方,“谢亚龙下课”的呼声又将人重新带回了一个月前的奥运足球赛场。
尽管中国男足的屡战屡败已经让人习以为常,但在北京奥运会上,赛前豪言夺牌的中国队以无一胜绩的成绩小组被淘汰引发众怒。作为中国足球的直接管理者,本来就屡被诟病的谢亚龙被推至风口浪尖,让其“下课”的呼声从奥运赛场延续至中超联赛,直至今日的残奥会赛场。
也许在残奥会赛场出现如此呼声有些“不合时宜”,但在场观众给出的三个“关键词”却耐人寻味:一是“习惯”,看见足球就“条件反射”;二是“发泄”,中国足球长期低迷,无计可施的球迷们只有以此宣泄内心的愤懑与不满;三是“反映大众呼声”,督促有关方面能够采取相关措施,顺应民心民意。
有细心人士统计:根据媒体以及网络评论和留言的使用频率来看,“谢亚龙下课”已经成为至少是中国体坛的最新“流行语”。与此同时“流行”的还有一个无籍可查的词汇“叉腰肌”。
此词的源头同样是谢亚龙。在中国女足奥运总结会上,谢亚龙批评队员无斗志无能力,并指出目前女足身体肌群中最需要训练的是“叉腰肌”。
而“好事者”又以广告“推广”的形式,加速了这两个词语的流行:“今天你喊谢亚龙下课了吗?”“人类不练叉腰肌,世界将会怎样?!”……
“谢亚龙下课”的流行不仅仅折射了中国球迷的无奈和幽默。有媒体评论称:中国球迷用“谢亚龙下课”成功地取代了“国骂”,解决了一个令人头疼多年的“老大难”问题,这不能不说是谢主席留给国人的一份特殊的精神文明遗产。(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