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北京三里屯夜店歌手:驻守至天明守望成名路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11日09:43  中国新闻周刊

  酒吧已成为中国都市夜晚的一个公共空间。20点30分,夜店歌手准时登场,从四面八方而来,为这都市守夜,守那份靠不住的成名路

  ★ 本刊记者/陈晓舒(文) 刘震(摄影)

  20点30分,夜色繁华,北京三里屯北街的灯照得迷离。

  夜色每暗一分,这条街上的行人密度便高一分。各种嘈杂的音乐从一个个昏黑的小门内冲闯出来,盖住整条街的热浪。服务生们不断打望路人,指着昏黑的门:“进去坐坐,里面有位置,一会有演出。”

  这条街第二家酒吧“男孩女孩”的音乐总监张淇,带回6个打扮时尚的年轻人。他们刚在簋街吃完今天的第一顿饭。

  酒吧外火树银花,酒吧内灯光昏暗。一张张桌子上,一盏盏小小的烛灯豆豆地亮着。稀稀拉拉围了几桌客人,朦朦胧胧,互望不见对方的脸。客人们已吃过今天最后的一顿饭,结束了一天的忙碌,准备像世界末日前一样狂欢,抑或像世界末日前一样忧伤。空气里弥漫着酒精和荷尔蒙的味道。

  6个年轻人走到酒吧最前端,女主唱闻迪一屁股坐在舞台边的休息椅上,对着小镜化妆,男主唱董一帆取出歌单,忙着核定曲目。

  键盘手鲍鹏拿出随身携带的罗兰和雅马哈合成器,架到键盘架上,接上线,开始给音色做组。吉他手赵帅掐灭烟头,边取电吉他和效果器,边和几个哥们抱怨:“每天就这个时候最困。”贝司手黄斌放下手中的啤酒,冲赵帅说:“开了场就不困了。”

  这是他们一天的开始。

  三里屯梦想

  21点整,酒吧内灯光闪烁起来。人们的脸孔时明时暗,时远时近。没有开场白,没有前奏,一帆平地起歌,高分贝音乐盖过一切嘈杂,客人们恍过神,尖叫起来。

  乐队架势十足。男主唱董一帆小礼帽,黑T恤,带锁链的牛仔裤,双掌捂话筒,闭眼慢唱。斜后方女主唱闻迪披散头发,小吊带上衣,低腰裤,扭动着伴唱。一左一右,是贝司手黄斌和吉他手赵帅。黄斌礼帽墨镜小马甲,酷气逼人。赵帅刘海齐眉,一脸羞涩地抚弄琴弦。键盘手鲍鹏一头黄色板寸,掌控键盘,一脸沉醉。鼓手钱小伟头戴贝雷帽,手握鼓槌,猛力击敲电鼓。

  天色尚早,台下近三百平米的酒吧,还坐不满十桌。刚进场的客人忙着招呼服务生上酒,拿色子,买扑克,丝毫不介意酒单上的酒比自家门口小卖部高上几十倍的价格。早先进场的客人已经大声劝酒,说笑。

  台上,6个80后“潮人”已经进入状态。一曲唱毕,一帆行礼,招呼道:“掌声在哪?”稀稀拉拉的掌声和尖叫声响起,客人们举杯相视而笑。

  “男孩女孩”酒吧老板张力,坐在吧台前观察着一切。这是他在三里屯街灯红酒绿的第11个年头。

  1995年,第一家酒吧“咖啡咖啡”扎根三里屯南街。之后,从南街蔓延到北街,260米的长度,成为北京夜生活的代名词。

  中国人喜欢在家里接待客人,西方人喜欢在酒吧里交友。酒吧从西方来,到了中国就成为时尚和前卫的场所。紧依三里屯大使馆区,是酒吧街兴起的最早原动力。生意从招揽外国人做起,各家酒吧清一色的外国乡谣,是每天夜晚老外修复乡愁的最佳场所。

  1997年,张力在这里一间不到80平米的小店面里,开始学着经营夜店。客人们需要助兴的玩具,他买来各种棋类和扑克。客人们需要抒情的声音,他不懂英语,便开始放中文流行音乐。当初时髦的《心太软》,一天来来回回播放四五十遍,把三里屯边上无数心碎的中国人吸引到酒吧里。

  1998年,张力的小酒吧坐不下了,就搬到北街一间大的店面,开始请专业乐队演艺。起初从倒闭的唱片公司里挖人来演出。每天深夜零点前,高分贝的歌唱,把人们从工体的迪吧中吸引过来。

  1999年至2002年,是北京三里屯酒吧街的黄金岁月。都市情调充斥这个城市的夜晚,无数型男色女向这里围拢。迄今,北京有400多家酒吧,是中国酒吧最多的城市。其他城市的人渴望来这里感受,各地的歌手们也仰慕北京这个酒吧天堂。

  “男孩女孩”酒吧打出名气后,除了前来听歌捧场的明星,在角落里观察挖人的星探,还有无数慕名而来应聘的酒吧歌手。歌手们在意的,除了这里一晚上300元驻唱费——酒吧界的最高收入外,还称这家酒吧为“酒吧歌手的黄埔军校”。从这里走出去成名的歌手有斯琴格日乐、许飞、辛欣、李天华、马郁等等。

  斯琴格日乐原是“男孩女孩”酒吧的贝司手,默默无名,臧天朔在酒吧发现了她,带入自己的乐队。辛欣与孙楠分手,重新开始酒吧歌手生活,直到台湾音乐人许常德将其签下。

  2006年的“超级女声”许飞与酒吧结缘更有戏剧性。她经常去听自己喜欢的女歌手唱歌,打扮得很有歌手气质,被张力注意到,问她:“敢上台唱一首吗?”从没和乐队一起唱过歌的许飞,还真“胆敢”上台,节奏不合拍,但张力喜欢上了这个干净的声音,把她留在酒吧驻唱,直到许飞考上解放军艺术学院,最后成为2006年的“超女”。

  这个晚上,舞台上的6个摇滚青年有个共同的名字——“深蓝”乐队。组队不到一年,被张淇引荐进这个酒吧。对他们来说,是认可,也是机会。

  北漂歌手的青春

  “深蓝”乐队6个成员都是北漂族。年龄最大的是28岁,年龄最小的女主唱闻迪只有21岁。

  舞台上,山西姑娘闻迪扭动腰肢,声线高亢圆润,一副成熟沧桑感。这个1987年出生的小姑娘,15岁就只身一人南下温州唱歌。她走到哪都对人说:“我喜欢唱歌,也喜欢自由,家里人管不住我。”这6年,闻迪走遍中国许多地方。

  每到一个地方,闻迪就搭一个乐队一起在酒吧唱歌。很多地方待的时间不到三个月,她说,北京算是她呆的时间最长的城市。掰指头一算,加起来也不超过一年半。

  搞运输的父母,并不希望闻迪干这份“吃青春饭”的工作,劝不动她,就经常借运输为名,跑去看她。直到现在,父母依然每星期两次跑来北京看闻迪的酒吧演出,听闻迪每晚唱的那首《外面》:“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我出去会不会失败/外面的世界特别慷慨/闯出去我就可以活过来……”

  很多时候,闻迪想念父母,一个人哭得伤心,但从来没有收拾行囊回家。她说:“我在做我喜欢的事情。你看我在台上一直在笑,是真的很开心。”

  闻迪的男朋友是鼓手钱小伟。他们在通州租一间小屋,过着日出而息、日落而作的生活。

  贝司手黄斌和他们一样过着倒时差的生活。他住在北京劲松桥边上一个三室的小屋,小屋里住了7个人,有几个人的大通铺,也有上下的隔床。

  15时,黄斌从睡梦中醒来。与其他人作息相反,他不得不一个人住那间10平米的单间——一张床,一台电脑,一个衣柜,一张床头柜,两把吉他,还有他最心爱的贝司。这个单间月租400元,室友是发小,帮他贴补不少,尤其是前几年收入不好时。

  “深蓝”乐队其他五名成员都住在通州。鲍鹏说:“在通州,可以找到一大把酒吧歌手,但要在每天凌晨两点之后。”按照鲍鹏的理由,一是房租便宜,二是北京现代音乐研修学院在通州。

  酒吧歌手下班时间是凌晨一点半至两点。下班了,歌手们互相招呼,聚在一起吃当天的第二顿饭。酒是免不了的,兴头高时,还约去K歌,唱和酒吧完全不同的歌曲,讨厌哪首就唱哪首,甚至演绎不同的方言版本。

  有时喝完酒就到天明。他们就一起去北京动物园赶早市淘衣服。早晨五六点,是这个批发大卖场开铺时间。店主们有个迷信,开铺第一笔生意一定得做成,一天的生意才能顺顺当当。因此,早市的衣服是最便宜也最好砍价的。歌手们自带黑色垃圾袋,一买就是一大袋,最贵的牛仔裤和鞋子也都不超过100元。

  每天下午起床,黄斌会认真挑选当晚的演出服,不与前一夜重复。用梳子将头发弄凌乱立起来,再拿发蜡固定住。喷洒香水,带上手环、项链、耳钉等。一切收拾妥当,天黑时,背上贝司出门。

  黄斌是广西人,1984年出生,学的是舞蹈专业,大专时认定:“去歌舞团是在浪费青春,每月几百块钱的收入,还无所事事。”为了不影响宿舍楼里的其他同学,他把自己关进厕所自学贝司,乐手梦一直追到北京。

  刚到北京,举目无亲,黄斌找到一家驻唱的酒吧,每个星期一天活,生活拮据,住在房租便宜的潮湿地下室。即便这样,他仍愿意留下来。经常会有酒吧同行去给歌星的演唱会和专辑帮忙,每到这时,黄斌会让人带着去看这些场面。

  他说,这些明星的成名史对他激励很大。他说,“羽泉”主唱陈羽凡告诉他,成名其实很容易。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相关专题 中国新闻周刊

更多关于 夜店 歌手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