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纪宝成:重振国学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16日11:20   SMG《七分之一》

  SMG《七分之一》9月14日播出《纪宝成:重振国学》。以下为节目实录:

  片花1

  解说:多年努力,传统节日终成法定假日。

  采访:绝不是仅仅让大家轻松愉快几天,更重要的是民族之根,民族之魂的问题。

  解说:重振国学,兴办新中国第一个国学院。

  采访:国学它的普及和传播,使人们更加自觉地来认识到自己文化的精髓。

  《1/7》本周新闻人物:纪宝成:重振国学。

  【正片上】

  (特技剪辑)

  纪宝成

  自己把自己说成是愚昧的。

  (白闪)

  西方的月亮比中国圆,这个问题很大。

  (白闪)

  我们的价值观丢失了。

  (特技抠像)

  (解说)

  纪宝成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兼任人大国学院院长。这几年,树孔子像,设国学院,建议传统节日成法定假日,大力提倡"国学",这一系列的举动,让校园里的纪宝成成为公众人物。

  (黑转)

  【字幕:2008年9月5日中国人民大学校园 】

  (实况)

  (采访)

  纪宝成我听说他们会举办中秋诗会,大学生群体里面我觉得非常好,诗词歌赋书画作品,都可以在中秋节这一天,来进行举办或者中秋节前,就开始举办。

  (解说)

  中秋节举办诗歌会,在大学里并不是很特别的事。但纪校长对今年的中秋诗会,却充满特殊的期待。因为,中秋节成为法定假日,和纪宝成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作为全国人大代表,他从2004年开始,在全国"两会"上提交议案,建议将除夕、清明、端午和中秋等传统节日确定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采访)

  答:有一个黄金周,/它就是一个经济考虑,经济考虑是占主要地位的,我是这样认为的。这样一来,把所有的节假日,如果都绑在经济的战车上,这个思维它是有问题的。一段时间之内是可以,长时间这个不行的。所以我们觉得,要把文化问题要突出出来,因为构建和谐社会,不能光靠经济,文化是极其重要的一个方面,所以我坚持要提。

  (解说)

  纪宝成觉得,这几年,西方节日的影响,大有超过传统节日的趋势。要重新唤起人们对于传统节日的热情,特别是年轻人的热情,必须用法定假日的形式把它固定下来。

  (采访)

  答:很多年轻人根本不知道中国还有情人节,也不知道中国还有鬼节,西方的这些东西进来以后,他感到应当有这个情感的寄托,情感的宣泄。但是实际上中国是有的,情人节也是有的,鬼节也是有的。

  记者:那为什么年轻人会觉得我们中国好像自己没有这个节日?

  答:因为我们自己把自己说成是愚昧的,说成自己是落后的,自己把自己给打倒了。/

  所以把中国的民族节日要恢复成国家的法定节假日,绝不是仅仅让大家轻松愉快几天,更重要的,是民族之根,民族之魂的问题,是我们民族凝聚力的问题

  (解说)

  为此,纪宝成在2004年到2007年的全国"两会"上,连续四次提交议案。2007年底,国务院出台了调整后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将除夕、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正式纳入法定节假日。

  (采访)

  记者:今年9月14号是第一个法定节假日的中秋节,作为这个节假日一个推动者,您对这样一个中秋节,有怎样一份期待?

  答:传统节日成为国家法定的节假日,我感到十分地欣慰,/中秋节在中国人的心目当中,有非常美好的一种寄托,花好月圆人团聚,这是对中秋节的节日内涵的,一个比较经典的一般概括。

  记者:那你觉得你理想当中的中秋节,你觉得我们中国人应该是怎么样过的?

  答:希望每一个家庭,那一天晚上好好地团圆在一起,喝茶吃月饼赏月。

  记者:您自己家会怎么过呢?

  答:我们家每年都是如此,过去每年我们家都是这样

  (黑转)

  (解说)

  纪宝成1944年出生在扬州,1966年从北京商学院毕业后,曾经在湖北宜昌从事了十年的基层经济工作。19 78年恢复高考后,34岁的纪宝成考上了人民大学贸易经济系的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在人大度过了十年学者生涯后,他被调任商业部教育司副司长。2000年9月,纪宝成从教育部重回人大担任校长。这位学经济出身,人生经历当中总和经济打交道的人,却对传统文化一直情有独钟。

  (采访)

  记:您最早开始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发生兴趣是什么时候?

  答:应当说小时候就有。/我们是扬州乡下人,扬州人的文化比较发达,当时50年代就是农村里面你家家户户他因为江苏那一带对孩子的培养是比较重视的,实际上家家户户他家里都有一些书乱七八糟,/我上学比较早,我五岁多一点就上学了,很快就这些字就能知道,潜移默化的熏陶,所以可能是我们家乡文化比较发达的地方,可能跟这个有影响。

  (解说)

  纪宝成认为,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文化底蕴,是一个民族的根基和脊梁。在经济不断发展的情况下,传统文化却在渐渐被人们忽视,直接的结果,就是许多人的道德水准不断下降。

  (采访)

  大家脑子里都是经济,连教育都不重视,还何况谈这些问题呢?所以我们感到经济发到展一定程度的时候,文化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人如果没有文化没有思想,那跟动物没有区别了,人之所以为人,他就是因为有思想有文化有价值,他才是一个人,/所以我就觉得我们主要还是共建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解说)

  为此,在担任人民大学校长一年后,纪宝成开始了一个又一个不同凡响的举动。

  (实况)现场采访-孔子塑像

  记:这个就是孔子像

  答:对,/举行了一个仪式,就是2001年9月19日/我们中国的教师节的时间也是同一个月份。

  (解说)

  2001年9月,中国人民大学在全国高校中,率先树立起一座孔子塑像。

  (采访)

  记者:在现代的大学里面树立孔子像,那个时候主要考虑的一个出发点是什么呢

  答:坦率讲当时我并没有打算在人大树孔子像,这是我们一位教授给我打个电话说,有人想捐赠人民大学一尊孔子像你敢不敢要

  记者:为什么说敢不敢要?

  答:因为文化革命批孔,五四运动打倒孔家店,虽然改革开放了也没有谁说我们现在孔子应怎么样,他没有这样讲,改革开放以后只不过拨乱反正。

  记者:那你最终为什么还是接受了?

  答:因为我认为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伟大的教育家,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他对人类的贡献,为全世界所承认,我们中国为什么不能承认他呢?//人民大学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大学,在这个时候应当振臂一呼,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人大应当起到这样的,舍我其谁,要干这一件事情。

  (解说)

  在人大树立孔子像,是纪宝成弘扬传统文化的第一步。2002年,人大又成立了孔子研究院;2003年开始每年举办孔子学术活动月。同时,人大还着手重新整理编纂《清史》、《儒藏》等国学典籍。2005年5月,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的振兴国学教育座谈会上,纪宝成又宣布了一个决定:人大成立国学院,并聘请著名红学家、国学大师冯其庸先生,为国学院院长。此言一出,立即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采访)

  答:一开始的初衷主要是积蓄文脉,能够培养系统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这样一个专家,这样一个人才。

  记者:你觉得恢复国学它到底能够解决什么问题?

  答:对家庭来讲,是对中国的传统文化的一种尊重,对中国传统文化一种了解,对于传统价值的一种认同。

  (解说)

  其实纪宝成的决定,并非曲高和寡的举动,这几年随着一批国学经典的热卖,带动了人们对于国学的兴趣,社会上对于国学回归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但也有人提出质疑,认为国学不但过于宽泛、难以界定,而且已经陈旧,显得不合时宜。

  (采访)

  记者:那在您看来我们到底应该如何界定国学呢?

  答:国学有广义的,有狭义的,人民大学我们成立国学院,我们主要是狭义的意义上,主要是指中国传统的学术思想文化,以及对这些传统的学术思想文化研究的,这样一种学问。广义的他可以范围很广泛了,因为只要中国的传统文化上的东西都是。那么生活层面的那么我们还可以包括艺术、建筑、吹拉弹唱,都是生活层面的,学术层面就不仅仅是思想学术文化这些东西,他可能包括武术,包括农学,包括中医,/你中国的传统的节日你都可以属于国学的范畴,这个都很广泛了。

  记:我们也注意到一些很有意思的社会现象,现在会兴起穿汉服,会有儿童读经班这样的情况,在您看来,这些是不是属于国学回归的范畴呢?

  答:也可以这样认为,传统文化的一种回归,但是这些东西,都是很多都是一种自愿的自由的一种选择,

  记:你觉得国学应当从娃娃抓起从小熏陶

  答:从幼儿园开始,对国学教育的内容那都是应当有的,幼儿园,大班的孩子,小学初中高中,应有一个国学教育的体系,/我们现在的教育,西方的东西占很大的比重,最后的结果西方的月亮比中国圆,这个问题很大。/传统文化国学当中的很多历史上的一些精篇名作,应当较多地选入中小学的课本,/这一点是教育部门应当认真研究的事情,所以我们人民大学现在我们多少带有补课的性质。

  (解说)

  按照纪宝成的想法,国学教育应当形成一套完整的教育体系,但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高校从来没有专门的国学院,也就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供借鉴。国学院的办学能力如何、能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都让外界产生了质疑。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