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临时工16年资助300余名贫困生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24日03:38  华龙网-重庆晚报
临时工16年资助300余名贫困生
一名受助的学生前来看望郑书明

临时工16年资助300余名贫困生
他身后的被子都是为孩子们准备的

  故事导读

  郑书明只是个水泥厂的临时工,没什么文化,但16年来,为让附近贫困生上学,倾其所有资助,宿舍也成为爱心旅馆。

  这么多年来,郑书明已资助了300余名贫困生,他也几乎耗尽财力和精力。

  爱心旅馆冷清下来

  工棚成为免费旅馆

  在10来平方米的宿舍里,55岁的郑书明无论走到哪里,眼前总是孩子们的身影。农村日子越来越好过,吃不起饭的学生渐渐少了,郑书明的“爱心旅馆”开办16年来,这学期首次“打白板”。

  15元的裤子、厂里发的劳保服、别人不要了送给他的鞋子,这就是郑书明一身的行头。19日,记者在他的宿舍里看到,本就不宽的床上,10多个枕头和15床叠得整整齐齐的被子占据了大半位置;大热天,毯子下竟铺了9床棉絮;狭小的厨房里,到处是饭碗……这些,都是孩子们用过的。

  16年来,陆续有100余名孩子在这里免费吃住,另有200余名贫困学生接受过郑书明的经济援助。

  想到因助学离开自己的前妻和两个儿子,郑书明的头又是一阵剧痛,他摸出止痛片,按说明书倒出一片,顿了顿,又倒出一片。

  近年来,严重的胃病、类风湿、皮肤病等不停折磨着他,他不得不每天步行到附近的村医疗站打针。“屁股都硬了,几乎没地方下针。”黔江区蓬东乡麻田村合作医疗站的周明海医生说,他已在郑书明屁股上留下1000多个针眼。

  郑书明上班的弘天水泥有限公司离医疗站只需走10来分钟,有时头痛起来,他甚至觉得这段路都是那么漫长。

  工棚成为免费旅馆

  1992年,一名亲戚因外出打工,委托郑书明帮忙照顾女儿刘育红。当时,郑书明在水泥厂当抽水工,妻儿住在农村老家,他的宿舍就是一个用木板和编织袋搭起的20来平方米的工棚。

  刘育红是蓬东乡尖山村小6年级学生,刚到他这里住下不久,她说起班上有个叫黎君的同学,家住深山,上学单面就要走4个多小时,每天早上天不亮就得打起火把来上学,家里穷,中午连饭都没得吃。

  郑书明要刘育红放学后将黎君带到“家”来。他送给黎君一件价值38元的冬衣,而当时,郑书明的月工资才110元。

  黎君开始在这里免费吃住,“爱心旅馆”从此开张,他们管郑书明叫郑师傅。

  不久,黎君和刘育红按照郑师傅吩咐,又带来4名贫困生,他们或者家离学校很远,或者是留守儿童。

  这6名孩子小学毕业后,郑书明又接收了另外9名贫困生。

  尖山村小的张朝炳父亲早逝,家里穷,母亲要他辍学。郑书明亲自到张朝炳家,对他母亲说:“只要让孩子读书,孩子吃住都不要你们操心。”

  “我小时家里穷,只读过一年书,现在看到这些孩子因贫困而辍学,我心痛。”郑书明这些纯朴的话常让人觉得他有些“宝器”,可不管别人怎么说,“爱心旅馆”却一直在发展壮大,人数最多时近20人。

  亏待自己善待学生

  那时,每天早上天不亮,郑书明就起床到山脚河边抽水,一呆就是一天。一日三餐仅是一碗冷饭、几根咸菜,或一个馒头。

  孩子们放学后,就自己动手在郑师傅工棚做饭。每天,他们都有肉吃,郑师傅总会在每天出门前,在家里留好米、肉和蔬菜。

  蓬东乡每隔5天赶一次集,每次,郑书明都会从集市上背回30公斤大米,5公斤肉和一些小菜、作料。

  当时,大米和肉还是限量供应,郑书明每月可享1.5公斤平价肉和7.5公斤平价大米。孩子们来了之后,这点供应显然不够,他就去市场上买高价肉和高价米。这样一来,每月光买米买肉就得300多元,他很快就将多年积蓄花光。

  1994年,张朝炳小学毕业考上初中,缴不起200多元学费。郑书明没钱,只能找人借。那天晚上下班后,他走了3个多小时山路,终于走到肯借钱的那个村民家。揣着800元借款,郑书明回家时迷路了,他在荆棘中露宿一夜。第二天,他发现自己双脚全是水泡,只得拄着棍子上班。

  这事以后,郑书明知道,爱心旅馆要办下去,就得挣外快。水泥厂周围有很多煤矿,也有很多磅秤。于是,他利用自己会修磅秤的手艺去挣钱。

  修一台磅秤可挣几十元钱,这样,他每月有四五百元收入,“爱心旅馆”度过经济危机。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更多关于 资助 贫困生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