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秦文波:笑傲神舟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13日09:17   SMG《七分之一》

  SMG《七分之一》栏目10月12日播出《秦文波:笑傲神舟》。以下为节目实录:

  "神七"完美谢幕 解读未知秘密

  采访:我当时是拍了桌子的,现场大家看到很奇怪

  "神八"关键突破续写飞天神话

  采访:是中华牌的,由上海人承担完成的

  从"神一"到"神七" 亲历每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

  《1/7》本期人物,秦文波:笑傲神舟

  正文:

  实况:返回舱穿过黑障主降落伞打开欢呼声起渐弱

  (字幕2008年9月28日下午5点25分神舟七号飞船返回舱着陆现场)

  解说:

  在主降落伞打开,神舟七号飞船返回舱缓缓降落的那一刻,目睹了这一幕的观众无不为之欢呼。但是,当时远在千里之外的一位行家,却屏住呼吸,神色凝重,他就是"神七"的副总指挥秦文波。

  采访:

  神州七号飞船副总指挥上海航天局局长助理秦文波:全国人民都看到了降落伞带着返还舱冉冉下落,非常美,/大家鼓掌了,但是我还没鼓掌。

  (实况)(字幕2008年9月28日下午5点29分神舟七号飞船返回舱着陆现场)

  航天员报告飞船正常,身体感觉良好

  解说:

  航天员翟志刚报平安的声音响起,但是,正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现场指挥的秦文波,却仍然在焦急地等待着,一个更为关键的时刻。

  采访:

  秦文波:没有看到我们的反推发动机工作,我在现场我急得不得了

  解说:(特技抠像)

  而在"神七"飞船顺利返航,即将着陆的时刻,也是他最为紧张的时刻。

  采访:

  秦文波:你这时候期待什么呢?我就期待返回舱落地还有一米的时候,后面还有四个反推发动机,是咱们上海研制的,要点火,要看到一捧灰,能够腾空而起,那说明发动机工作了,才能保证航天员健康安全地返回,仅仅有降落伞,是不能保证航天员的生命安全,或者说健康

  实况:(字幕2008年9月28日下午5点38分神舟七号飞船返回舱着陆现场)

  返回舱成功着陆反推发动机冒烟

  采访:

  秦文波:最后你看到发动机的烟冒出来的时候,这个时候心里的石头落地了吗对,我真正地感觉到有点忘形了,我当时是拍了桌子的,现场大家看到很奇怪。

  (直播实况:翟志刚等三位航天员陆续出舱用一点现场解说)

  采访:

  秦文波:0010作为"神七"飞船的副总指挥,这次任务应该说已经是圆满完成了,你现在会不会给自己放一个大假呢?

  实际上我们搞完"神七"以后,确实就像我每次说,就像作家写了一本书以后,有人说我再也不写了,或者说人家生了孩子,我再也不要了,这个过程太艰辛了,/我真想睡三天。

  解说:

  但秦文波这个酣睡三天的愿望并没有实现,他和他的上海团队,又马不停蹄地,投入到了"神八"的工作中。

  采访:

  秦文波:神州八号等着呢,又感觉弦又提起来,就是这个心一会儿下来,一会儿上去,心完全放松是不可能的,就是这么一个感觉。

  现在"神八"已经开展到一个什么样的工作了?

  神舟八号最关键的技术,也是要考核的关键技术,就是交汇对接,/交汇对接就不是一艘船,有两艘船,一艘我们现在已经命名为天宫,首先打上是天宫,就是一个简易的空间站,我们叫目标飞行器

  解说:

  中国载人航天有三个目标,前两步就是载人上天,和实现在太空的出舱活动。2003年的"神五",和刚刚发射的 "神七",圆满完成了这两个任务。在这两个目标成功实现之后,与飞行器交汇对接,成为"神八"将要完成的重要使命,这也是中国载人航天第三步,建立空间站必须突破的技术。

  采访:

  秦文波:"神八"上去跟天宫两个交汇对接在一起,连成了一个飞行器/现在来讲,大家关心"神八",实际上天宫比它的进度还要紧张,因为先要打天宫,再打"神八"。

  解说:

  秦文波说,目前正在生产中的神舟八号飞船,相对于之前的神舟飞船,对于中国的载人航天来说,更具有集大成的意义。

  采访:

  秦文波:在太空当中,又是没有摩擦力的,所以说如果说两个一碰,就简单地说,你要去对接它的话就要碰,一碰,气大了把它碰飞了,力小了碰不上,那么就要这个适合的,来完成这个任务,就是咱们要研制的对接机构。/中国的对接机构,是中华牌的,由上海人承担完成的。这个工作,现在紧锣密鼓千军万马都在为"天宫"和"神八"服务

  ("神八"对接模拟画面)

  采访:

  秦文波:我们目前上海的团队据说在实验当中已经找到一种合适的方式了

  对,对接结构现在技术已经突破了,现在进入了实质性的生产阶段,为下一步完成天上的对接任务应该说充满了信心

  解说:

  秦文波介绍说,神舟八号的发射,将是我国航天事业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专家们把神舟八号,叫做标准运输飞船。

  采访:

  秦文波:既然是标准,那就不变化了,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乃至以后,我们天和地之间的往还运输系统,我们坐的运输工具,都是神舟八号的状态,这是我们现在设计师,还要完成的一个使命。

  那也就是说,今后无论是运送航天员,还是运送货物,都更多地会依赖"神八"。

  对,/我们的目标不能仅仅是为了航天员返回天地,更多的需要,是咱们地球上的人类,能够在天地之间往返。/以后我们有合格的体能的话,就可以到太空当中做节目了。

  解说:

  今年42岁的秦文波,是江苏无锡人。1988年毕业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进入上海航天局工作。1999年,3 3岁的他,就担任了神舟一号飞船的副总指挥,成为当时载人航天工程七大系统中,最年轻的副总指挥,从那时开始,一直到神州七号,他一直担任副总指挥。而神八,将是他的下一个目标。

  片花(二)

  "上海细节"助推"神七"

  采访:那么美,在太阳光底下也好,真是像一个动画一样

  二十年不解的航天情缘

  采访:我们都很愤愤不平,觉得咱们走着瞧。

  《1/7》稍后继续,秦文波:笑傲神舟

  太空行走实况5秒

  采访:

  秦文波:太空漫步不是简单地漫步,20多分钟对我们地球上的人来讲真的是叫做可能是一小步,但是对太空行走来讲真的是迈步一大步/

  记:那有报道说他的体重也下降了不少,为什么会这样呢?

  秦文波:太空行走非常耗能的,非常累的,实际上他没有着力点,很多地方靠人的自己的肌肉运动,有报道过国外也说过,有的出来以后航天服里面都是水,是汗,非常吃力,因为移动,人的重心要偏移,大家已经看到翟志刚出去是非常累的,非常不容易的

  解说:

  “神七”宇航员完成的太空漫步,虽然只有20多分钟,但背后却有着一个团队的巨大的技术支撑,全国直接参与的单位,就有一百多家,间接参与的有上千家,而秦文波领衔的近千人的上海航天局团队,几乎承担了飞船系统三分之一的研制任务。

  采访:

  秦文波:这支队伍是一个胜利之师/我们的队员在克服困难当中,这种齐心协力共同为保成功付出了很多,让我这个组织者来讲非常非常地感动,应该说,飞船是靠大家一个动作,一个数据,一步一步地组成的,并不是说我一个人能够完成的

  解说:

  除了飞船的推进舱,上海航天局参与了神七飞船推进系统、电源系统和测控通信系统的研制,被外界形象地称为,飞船的"心脏"、"血管"以及“千里眼和顺风耳”,而指挥这一任务的秦文波也被称为飞船的“大脑”。

  (采访)

  答:第一部分整个飞船的动力,形象叫它人的心脏,它要对整个人要提供动力,这个就是动力系统是上海负责,这一块非常重要,/让你发动,你就得发动,让你停止,你就得停止,所以这个过程非常地精确,才能保证航天员准确地落到咱们要求的地方,包括太空当中的飞行,姿态的控制,大家注意像航天员在里面动,这个动的时候实际上姿态也在变,那么要保证姿态的成功也要发动把他姿态稳定,这是发动机系统。

  (解说)

  此外,飞船的电源系统也是由上海研制的,它被称为飞船的“血管”,保障整个飞船的供电,是飞船其他各个系统运行的前提。

  (采访)

  答:返回舱和推进舱的分离,气闸舱和返回舱的分离,这些都需要电,那么包括航天员的吃饭要加热,整个设备的工作需要电,/这次变化比较大,咱们过去的飞船像蜻蜓一样,前面一对翅膀,后面一对翅膀,这次就一对了,但是提供的电能要求比神六还要高。

  (解说)

  而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还有这套测控与通信系统,它被称为飞船的“千里眼”和“顺风耳”。

  采访:

  记:大家特别注意到一个细节,就是在飞船的外边装了摄像头

  秦文波:从三百多公里之外的信号要传到地面,这也是一个测控通信的任务,这些设备都是上海负责研制的,这次的亮点大家注意就是图像,跟神舟六号最大的不同,就是舱外有两个摄像机,为什么两个呢?为了保证大家都看得到,防止在阴影区看不到,我们在推进舱在后端,也装了一个摄像机,两个摄像机同时对航天员进行拍摄。

  实况:摄像画面3秒

  采访:

  秦文波:自己跟自己说,怎么早没有想到外面设一个摄像机呢?我们很清晰地看到分离了,然后返回舱和推进舱分离也是看到了

  解说:

  “千里眼”和“顺风耳”的工作,让飞船运行中的画面和声音清晰的传到地面,也让电视观众直观地看到航天员的太空行走。

  为保障飞船的这些系统在工作中不出任何问题,秦文波带领他的团队,进行了反复的实验和努力,最终成功克服了一个个技术难关。这支近千人的队伍,由老中青三代航天人组成,平均年龄只有40岁左右。“神七”才发射成功,但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又开始为“神八”冲刺了。

  采访:

  秦文波:实际上交错地发展,或者是重叠地发展,才会保证载人类航天能够持续发展,并不是说完成了"神七"然后搞"神八","神八"搞完搞"神九",实际上"神七""神八""神九"都是并行的。

  实况:神一/神七发射,快镜头

  解说:

  中国从无人飞船神舟一号的发射,到"神七"上天完成太空行走,只用了不到十年的时间。虽然起步远远晚于俄罗斯和美国,但一些核心技术,已经逐步接近世界上的航天强国。秦文波现在除了要完成科研任务外,还有一个重要的责任,就是培养年轻人。作为33岁就成为神舟一号飞船副总指挥的秦文波来说,他珍惜这样的机会,也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和他一样拥有这样的机会。

  采访:

  秦文波:应该说我们现在后继有人了,我记得我到俄罗斯去的时候,俄罗斯人就说你们不用搞了,我体会就是(说我们像)小学生/当时听到这个话心里什么滋味?我们感觉到这种回来,我们都很愤愤不平,觉得咱们走着瞧。

  实况:“神五”发射

  采访:

  秦文波:我到了神舟五号成功以后我再出访的时候也巧了,历史就是这么一个很多时候就是很巧合,(俄罗斯)又是同样接待的人,就不一样了,他亲自给我恭恭敬敬给我别了一个徽章,他们说,非常诚恳地说,我们实际上最眼红的,也是最嫉妒的,就是你们这一批年轻人,你看看我们的航天有几个黑头发人在干事的,后继无人,你们这一批人成长起来了,那么中国的航天事业那才会步入快车道,或者说能够持续发展。

  解说:

  据统计,目前中国参与载人航天工程的人员达到10万人以上。正是在老中青三代航天人的不懈努力下,中国的航天事业才有了长足发展,也大大提升了中国的综合国力。

  采访:

  秦文波:我觉得航天一切真的是要为老百姓服务的/就是说我们的天灾这些灾难来了,人的预报或者说抗击能力来讲,都受制于我们的能力,航天在这方面大有作为/让任何人都离不开航天,那么我们就成功了。

  (黑转)

  (实况:深夜秦文波教女儿读英语)

  解说:

  秦文波的女儿今年15岁,正是在女儿出生那年,他开始从事神州飞船研制工作的。从神一到神七,事业上不断成功,但陪伴女儿的时间却越来越少,这让秦文波满心愧疚。

  采访:

  秦文波:我真的很内疚,在生活当中,你会觉得单位工作的事情特别重要。我们家里爱人已经习惯了,反正你就是事业第一,什么事情都不能影响你事业。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