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2000例“网瘾” 解读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13日09:54  《小康》杂志

  ——访网瘾治疗专家杨永信

  作为一种精神疾病,网络成瘾的真相是怎样的?它与麻将成瘾等行为的区别何在?网络成瘾被戒除后是否会复发?这 些问题并不为一般公众所了解。

  采写/《小康》记者 牟尼

  前不久,中央电视台12频道《第一线》栏目制作的暑假节目《战网魔》播出,引起了观众强烈反响。栏目组和主人 公杨永信接到许多家长、老师和网络研究专家致电,探讨如何治疗和预防青少年上网成瘾的问题。近日,本刊记者专访了《战 网魔》的主人公,临沂市临沂网络成瘾治疗中心主任杨永信。

  如何区别网络沉溺与正常的网络使用、游戏?

  《小康》:现在“网瘾”是教育领域中的热词,一些家长看到孩子多玩了几小时游戏,多泡了几小时论坛,就大呼孩 子染上了“网瘾”。这真的是网瘾吗?

  杨永信:网络成瘾和吸毒、酗洒一样是因为长期沉迷网络而导致的一种内分泌紊乱的心理疾病。表现为上网欲望强烈 ,做事不顾后果,往往为上网而放弃重要的社会角色,如逃学、旷工等,明知上网的危害却仍然不能摆脱,停止上网后便出现 生理、心理不良反应,如心慌、出汗、暴燥、焦虑等症状,重者抑郁、自闭、强迫、冲动、多疑、衰竭、猝死。

  就网络成瘾的生理心理机制而言,大脑存在着一些部位和结构,我们把它称之为 “犒赏系统”,当上网时,会刺激 脑的“犒赏系统”产生“快感”,产生趋向性行为,促使寻求这些刺激,不断刺激“犒赏系统”寻求“快感”的过程,就是成 瘾的过程。

  《小康》:上网成瘾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呢?

  杨永信:上网成瘾的心理动力:一是竞争或争强好胜的心理需求;二是证实自己的信心与能力,求荣求奖;三是检验 自己的机遇与运气,实现自己必胜不败的幻想与偏见;四是追求刺激,体验获胜的喜悦激情与挫败的痛苦;五是缓解压力,解 除寂寞与无聊。

  网络本身的吸引力:一是网络游戏的互动性、挑战性与实时性;二是网络的匿名性、便利性和逃避现实性;三是满足 人类各种各样的需求,如被关爱的需求,归属感的需求,性的身心需求,成就感的需求,自我实现、自我超越的需求等。

  《小康》:在你治愈的2000个案例中,你分别采用了哪些措施?是否有复发现象?如何防治网瘾复发?

  杨永信:根据网瘾戒治的需要,我们建立了戒网瘾学校,开设了戒网瘾网吧,成立了戒网瘾同盟班会和戒网瘾家长同 盟委员会,创建了戒网瘾心理课堂。以“心理+药物+物理+工娱”之综合干预模式戒治网瘾。针对网瘾的发病因素,从矫正 性格缺陷入手,从改变家长不恰当的养育方式入手,从优化家庭和社会环境入手,以认知纠偏、亲情重建、人生感悟、人性回 归、行为矫正、认知领悟、心态培养、品德教育、角色体验、适应训练、氛围影响、真情打动、成因追踪、蜕变思悟、情景教 育、长效机制等60余种方法,因人而异,对症下药。

  在我们治愈的案例中,大约存在4%左右的复发现象,我们称之为“再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推出了“奖赏 机制”的家庭版,由其家长监督实施,定期来院“复查、总结、分享和充电”,以确保孩子不会因回到家庭或社会而再度走偏 。

  非药物成瘾与药物成瘾的异同

  《小康》:作为非药物成瘾的一种病症,网瘾与药物成瘾有何异同?

  杨永信:网瘾与药物成瘾同属成瘾,网瘾是属于行为成瘾,药物成瘾则属于物质成瘾,其发生机制均是致瘾源作用于 大脑的“犒赏系统”,持续不断的刺激造成“犒赏系统”对刺激的依赖和量的不断增加,最终导致“犒赏系统”的失平衡。在 治疗方面,两者均需要相关药物和各种心理干预综合措施。

  《小康》:药物的使用在你的治疗中是怎样把握的?什么情况下要用,用量怎样控制?

  杨永信:在药物的使用上,我们是辨证施治,对症下药。如果网瘾患者的共病症状以焦虑为主,自然我们会使用抗焦 虑剂;如果以抑郁症状为主,那自然就是以抗抑郁剂为主。有时也会有几种症状共存的现象,自然会给予制订一个相对合适的 方案。在药物用量上,我们掌握一个原则,那就是最小的剂量,最佳的效果,最小的副作用。

  《小康》:你认为,网瘾“除孩子自身的原因外,家庭原因也不容忽视”,那么,家庭生活在成瘾问题上会有什么作 用?

  杨永信:每个孩子的走偏(性格偏离、上网成瘾)并不是偶然的,除孩子自身的原因外,家庭原因不容忽视。譬如其 父母感情不和、争吵不断,长期分居或离异或单亲,教育孩子简单粗暴,或其中一人或多位家庭成员行为不规,如吸烟、酗酒 、赌博、好色、易于冲动、残忍暴戾等。

  “亲情重建”是整个网瘾戒治过程中的重要一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莫过于母爱和父爱,但正是这种伟大的爱既能成 就一个人,也会毁掉一个人。很多父母对孩子只是一味娇宠、放任、包庇、纵容和溺爱,或者是不讲究策略的过分管束和严厉 ,使孩子的性格畸形发展,行为偏离正常。我们通过教育父母,让父母们学会施爱,学会夫妻间如何恩爱相处,学会与孩子如 何沟通,学会用宽厚、正直的品格,坦诚、信任和无私的心来净化孩子的心灵,从而让孩子热爱生活、亲近父母、富有上进心 和责任心,达到远离网瘾的目的。

  《小康》:有人认为,利用强制手段限制一些“网络沉溺者”的人身自由,是违法行为,你怎么看?在你的治疗中, 强制手段有哪些?强制手段能起到怎样的作用?

  杨永信:几乎每一个网瘾孩子都是在父母的哄骗或强制下被送来网戒中心的,很难想象他们能主动自愿的配合戒网瘾 ,抵触、对抗、出逃或消极、被动、自残成了这些孩子的共性特点。为了实现网瘾孩子自身的有效配合,变被动改变为主动改 变,在孩子处于逃避改变的阶段,我们会对他们实施相对的约束,如改变环境的相对封闭,家长对孩子的全程监护,孩子与孩 子间的相互监督等,对冲动、出逃或自残现象,我们也会给予行为矫正治疗,就是通过一种心理治疗仪,给予适当的刺激,使 网瘾孩子产生某些负性的主观体验,形成条件反射,从而消除不良行为。当然在治疗的同时,心理医生会把心理暗示、厌恶性 想象、认知领悟等手段融入其中。

  网瘾之所以被归类于心理精神疾病,自制力缺失是其特点之一,这也就意味着患者的行为责任能力出现了问题,在他 们不能自愿接受治疗的情况下,他们的父母本着一种对孩子负责任的态度,会以哄骗或强制的方式把孩子送来网戒中心,而网 戒中心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与孩子的监护人签定协议。

  链接

  美国成瘾医学专家金伯利·杨给网络成瘾制定了如下诊断标准,符合下列5条或5条以上即是:

  1.感到关注网络(考虑以前网上的活动或期待着下次上网)

  2.感到为了达到满足需要增加使用网络的时间

  3.反复努力控制、减少或停止网络使用但不成功

  4.试图减少或停止网络使用时就感到坐立不安、闷闷不乐、抑郁或好发火

  5.呆在网上的时间比原来打算的要长

  6.因为互联网而损害了或危及着重要的关系、工作、教育或职业生涯

  7.向家人、治疗师或其它人隐瞒陷入网络的程度

  8.把网络用来作为逃避问题或缓解心境恶劣的一种方式(例如,感到无助,内疚,焦虑,抑郁)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