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厦门网讯 (商报记者 陈光豪)“我有一套方案,完全可以解决当前的房价问题”。昨日,一名读者致电本报,称他经过多年的思考,写了一个20多万字的针对社会各种问题的全面改良方案。
昨日,这位三十而立,在他父母、朋友看来却是“三十而栗”的男子,在位于屿后南里的家里,向记者诉说他多年的追梦之路。
大学开始关注政治
林毅,1978年出生,2000年毕业于东南大学动力工程及自动化专业。
1999年初,他看了《南风窗》、《南方周末》刊发许多关于腐败的报道,工科出身的他突然对政治产生了兴趣,想寻找改良社会制度的方案。
林毅说,大学时看过不少有关心理学的书,所以就从心理学角度关注各种社会现象产生的心理动因,再总结产生这些动因的社会制度原因,最终把纷杂的社会表象总结成几个社会制度的动因。经过努力,1万多字的文字稿成形。
每年靠压岁钱度日
2000年,大学毕业后林毅回到厦门。他对家里说,给他1年时间找工作,父母同意了。这1年,林毅开始更具体地思考对社会的改良方案。
2001年,家里帮林毅找了份工作。上班前一天,林毅去找母亲的一个朋友,把作品拿给对方看。对方说“文章只是框架性内容,可以针对每个问题提出具体措施”。这句话,让林毅当晚失眠了。第二天,他对父母说,“完善方案是我这辈子最重要的事情,要把它干完”,于是,没去上班。
林毅每天不停地看报看书看电视,“开始系统地思考整个社会问题”。2004年,系统、具体的社会改良稿出了第一稿。这一年,父母又为他找了份工作,但半个月他就辞职了。这下,父母火了,开始“经济封锁”,逼儿子去工作。
但是,林毅不为所动。由于吃住在家里,林毅就靠着每年2000多元的压岁钱坚持梦想,他也一直没找女朋友。他苦笑道:“这包括手机费、交通费、书籍费。我也不好意思再向父母要钱。就算锻炼身体,我也是选择与朋友打球等不花钱的运动”。
绝食以期引起关注
“当时就想着把书出版了,再去工作”,林毅说,他这几年开始到处推销思想,不停地发Email到各个出版社,甚至还参加第二届中国科学家论坛,散发材料给许多专家,但一直石沉大海。2006年10月,林毅偷偷到大街上静坐、绝食一天,背后的墙上挂着一张大纸,上面赫然写着“绝食寻求关注解决社会问题的一套整体方案”,后面链接着登有自己作品的网站的网址,但也没有效果。
今年6月,社会改良方案的第二版本出炉,但是,也不知道啥时方案能推销出去。
对话林毅
记者:在追梦过程中,你考虑过父母的感受吗?
林毅:我压力也很大,知道这种做法不孝顺,但做事情就要认真去完成。这个梦想比我的其他事都重要,甚至可以为它放弃所有。要知道,眼下的中国需要这个理论,我需要把这个理论推销出去。
记者:你为什么不边找工作边追梦?
林毅:我要把自己逼到绝望,才能不断寻找办法,让社会了解这个理论的存在。说实在,这理论就像我的儿子,每个父母都会为自己子女考虑的。
记者:这几年来,你后悔过吗?
林毅:不后悔。将来年老时,我可以笑着面对它,该做的都做了。
各方观点
家人:不知他今后怎么办
昨日采访正要结束时,林毅的父亲正好下班回来。“看到人家孩子一个个成家立业,事业有成,起码能养活自己,我们就很心酸。”谈及儿子几年来的追梦之路,林父一脸无奈。他说刚开始家里也支持林毅,但是理论总是要与实践相结合,不上班单纯搞理论又怎么能行呢?以前他还经常开导儿子,但现在也没法讲了。
“现在他30岁,没有工作经验,世界那么复杂,也不知道他今后怎么面对。”林父最后无奈地说道。
同学:这种做法太自私
吴元弘是林毅的初中同学,还是高中同桌。“作为朋友,我们都能帮他就帮他,但实在不理解他的做法。”吴先生说,他们很多同学都跟林毅说,至少应该先找份工作让家里放心,对自己、对家人都有个交代,但没有效果,“他这样真的有些自私。”
专家:有实践才好修正方案
厦门大学社会学系朱冬亮教授表示:“林毅实际上有一定的心理问题,以社会医生自居,生活在幻想中。不论这套方案是否可行,但没工作,连生存问题都没法解决,就算方案再好,多数人也会说你‘异想天开’,应该先去找份工作,有实践也才好修正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