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司机碾伤怀孕狗引发人肉搜索 私人信息曝光

司机碾伤怀孕狗引发人肉搜索私人信息曝光
怀有身孕的白色京巴母狗被碾伤,双眼失明。

  11月2日晚9时许,成都市锦江区督院街附近发生了一起“车祸”:一辆白色骊威轿车碾到一条怀有身孕的白色京巴母狗,致使母狗双眼失明。整个过程,被遛狗的市民“花素子”(网名)等人看在眼里。次日,“花素子”在天涯虚拟社区发帖“通缉”白色骊威车主,网友随即展开人肉搜索,从而引发了“狗命是否大于个人隐私权”网上激烈争议……

  网友目击

  网上“通缉”

  碾伤怀孕狗 肇事司机没有停车

  “通缉川A4×M4×车主,车型为白色骊威!”前日下午,网友“花素子”在互联网上广发“通缉令”,并讲述了当时事发全过程:11月2日晚9时许,“花素子”牵着宠物狗“小米”出去遛,走到督院街附近,在街边花园的长椅上坐一会儿。当时还有一对情侣看到“小米”乖,便和他聊起养狗之道。

  就在这时,他们看到一条白色京巴狗在不远处很茫然地走来走去,那是一只不太纯的京巴狗。他们推测:京巴狗可能找不到家了,还买了两根火腿肠请它吃,但它好像对火腿肠并不感兴趣,一门心思地找主人。转了几圈后,它在马路中间坐下了。突然,一辆白色骊威车从青石桥方向逆行驶来,“花素子”看见轿车左前轮从狗身上压了过去!车过去后,小狗挣扎着站起身,跑到了路边,洒下一路血迹。

  在震惊中,“花素子”快速记下了车牌号。当时已近10时30分,“花素子”多方求助,随后小心翼翼地将受伤的狗狗送到了成华宠物医院。次日凌晨零时许,医生给狗狗做了长达一个多小时手术,最终狗狗侥幸地活了下来。不过,它的双眼被完全摘除,空洞的眼眶被缝合。 由于太愤怒,“花素子”想到网上“通缉”这个残忍的车主。

  网上“通缉”

  网友争议中 车主私人信息曝光

  “通缉”发生后,网友展开“人肉搜索”。昨日,记者浏览互联网发现,在短短两天时间内,“通缉”已迅速转帖到全国各大网站,成为网友关注的焦点。一部分网友言辞激烈,在同情狗狗遭遇的同时也指责肇事司机,“诅咒”“丧失人性”等词频频出现;一部分网友则出言谨慎,认为当时天黑能见度低,肇事司机也有可能并未看到狗狗。在一切还没弄清楚的前提下,发出“通缉”做法不妥当。如果车牌号有误,或者开车的并非是车主,如此冤枉了车主,会给车主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这场网上争议发展到最后,肇事车主的车牌号码、名字、电话及住址等私人信息无一“幸免”被公布到网上。

  昨日上午,记者采访了白色骊威的车主曾勇,他正面回应了此事。 “把这么简单的事情,搞得这么复杂。还把我的姓名、住址、联系方式都贴到网上,我认为这个网友做法欠妥,希望他能够站出来!我刚刚委托律师全权处理此事……”同时,他还对卷入此事的爱狗人士做法和态度提出质疑。

  曾勇说,他是成都一家公司股东,肇事车是挂在他名下的公车,平时几乎都是同事在开。事发当晚,他在一家酒吧喝酒。对于有人发动网友“人肉搜索”自己,并把他的联系方式、家庭住址等隐私公布在网上,曾先生表示强烈愤慨。他认为公布他个人隐私的网友,应该站出来给他赔礼道歉。目前,他已委托律师全权处理此事。对于这个网友,他认为,无论是“伸张正义”还是“多管闲事”,其处理方式、方法都不妥。

  对于网友的评论,曾勇觉得“无所谓”。他认为,围绕这一件很小的事情纠缠不休没有任何意义,奉劝那些好事的网友将精力更多地花在工作上。

  最后,曾勇再次强调,虽然网友对此事炒得很火,但他还是坚持认为这是一件小事,甚至没有必要开车买点东西看望伤狗。特别是经过网友“炒作”此事后,如果他那么做了,就会造成网友又一次赢了的假象。“解铃还需系铃人”,如果发帖人或狗主人真的在乎这条伤狗,那么就应该主动给他联系,使伤狗得到妥善救助。

  专家观点

  滥用人肉搜索 网友行为已侵权

  针对这起“白色骊威车碾狗逃逸”事件,四川琴台律师事务所律师牛建国说,从法律意义上讲,碾狗不算是车祸。因此,肇事司机是否应该停下来,不属于法律范畴。当然,被碾压的小狗是否该得到救助,这要看“车祸”具体的情况而定。在这件事中,被碾压狗的遭遇引起网友公愤很正常,但网友指责肇事司机“丧失人性”等言辞显然有些过激。

  牛建国说,目前事实的真相并未查清,究竟是司机故意碾压小狗还是无意造成并无定论。在这种情况下就声讨、指责甚至人肉搜索,很不妥当。现在车主的私人信息全部被公布在网上,从法律上来说,发帖的网友已经侵犯了车主的隐私权,属于违法行为。

  对此,四川省社科院社会学家胡光伟表示,此事曝光后,不论肇事司机是否有意为之,都应该勇于承担责任。曾勇的态度,恰好说明他也是一个很负责的人。在此之前,在不明真相的前提下,网友运用“人肉搜索”找到车主,等于已经认定司机就是车主曾勇,而且有意碾压狗狗。从这件事上,应意识到加强互联网管理和引导刻不容缓,呼吁有关部门尽快细化互联网管理,避免小事“传”大,甚至一发不可收拾。

  本报记者 袁勇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更多关于 人肉搜索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